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4岁。1994年3月20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小儿复方新诺明片(上海信谊药厂,批号920401Z)0.2gbid,d3晚发现右上腹有-2.5cm×3.5cm的椭圆形红斑,发痒。d4痒加重且疼,因呼吸道感染控制而停药,痒渐减轻,但色不退。误诊为真菌感染外用达克宁霜无效。同年4月19日又因上呼吸道感染,再服小儿复方新诺明,红斑当日就发痒,且逐渐加重,颜色加深,夜问奇痒无法入睡。次日痒疼难忍就诊。

  • 标签: 复方新诺明 固定性药疹 发痒 红斑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
  • 简介:布里亚特语中重音位置的固定[苏].布达耶夫()关于蒙古诸语中重音的特点和位置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的话题,时至今日仍未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第一音节和最后音节重音的主次划分①,最近一段时间,布里亚特语言学家开始怀疑一些早已成为定论的观点,又提出关于布里...

  • 标签: 布里亚特语 重音位置 俄语的重音 元音和谐 语重音 长元音
  • 简介:目的调查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在固定伴之间的传播比率和流行病学状况。方法1999年5月1日至2000年5月31日期间夫妻(性伴)双方均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测Ct和Uu。结果固定伴之间Ct和Uu感染的不一致率分别是59.22%和38.92%,患者的年龄与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固定伴之间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男性感染Ct/女性感染Uu、男性合并感染Ct和Uu/女性只感染Uu、男性感染Ct/女性未检出这两种病原体。结论尽管一方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和/或解脲支原体,即使有性接触,另一方被感染的比率并不高,推测这两种病原体的性传播力并不强。

  • 标签: 固定性伴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麻疹样药疹它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退热止痛药、青霉素等引起.患者发病突然,通常由面部开始,呈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直径2~5毫米,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呈对称分布,重者可泛发.停药5天左右可逐渐消退,并出现糠状脱屑.

  • 标签: 麻疹样药疹 猩红热样红斑 荨麻疹样药疹 固定性药疹 血管炎
  • 简介:药疹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重症药疹是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此型药疹患者病情严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们在1996年~2004年共收治了24例重症药疹,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粘膜反应 中毒症状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患者男,44岁,因发作性右侧腰腹部及右中下腹部疼痛2d.于2002年5月23日收入院.入院后行双肾B超检查示:右肾结石0.2×0.2cm;尿常规化验:RBC(+++),余均(-).给予阿托品注射液1mg,im1次,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同时给予五淋化石丹5丸,tidpo.经治疗,腰腹部疼痛渐好转.于5月26日患者发现其胸部、四肢有数个绿豆大小淡黄色水疱疹,未引起注意.次日,水疱疹增多.胸部、四肢、面、颈部散在绿豆大小水疱,表面干燥,无破溃,相互不融合,瘙痒.考虑为五淋化石丹所致过敏反应,即停服.继续给予青霉素钠静滴治疗,并予口服氯苯那敏4mg、赛庚啶4mg、维生素C0.1g,tid等抗过敏药物治疗.皮疹逐渐消退,于3d后完全消退.5月31日小便中排出1绿豆大小结石,腰腹部疼痛消失,双肾B超正常,痊愈出院.

  • 标签: 五淋化石丹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肾结石 纯中药制剂
  • 简介:患者男,6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9年,发热2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于1999年4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8.6℃,血压140/90mmHg(19/12kPa);神志清,失语,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咽充血,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Ⅱ级,头颅CT示脑梗塞(左)、陈旧性脑梗塞(右)。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肺内感染。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β-七叶皂苷钠15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5天后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用药第7天全部液体输完后约半小时,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潮红、搔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随着新药的临床应用及抗生素的滥用,药疹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药疹伴多系统功能损害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疹 多系统功能损害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女,10岁.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2月来就诊.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口服羟基脲0.5g,每日3次.3d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并出现全身出血性皮疹,皮疹为0.5~1.0cm直径大小,分布广泛,稍高于皮肤,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压之不褪色,表面有抓痕.予塞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羟基脲 过敏性药疹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后路A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经验,评价AF系统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应用AF系统治疗的胸腰段不稳定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和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剩余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5%和75%恢复到术后的95%和98%;瘫痪恢复按ASIA分级,C级和D级患者基本恢复正常,B患者平均提高1级,A级无恢复.结论AF系统是一种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反复头昏痛伴左侧肢体麻木3年,再发加重3d来我院就诊治疗.查体:T36.5℃,P80次/min,R19次/min,BP150/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诊断:高血压病1级,入院后遵医嘱给曲克芦丁注射液(批号H22025345)10ml+5%GS250ml,静脉滴注(滴速72滴/min),当滴至20min后患者感颜面发热发痒,随及全身发痒,颜面,腹部出现散在红疹,无心悸,呼吸困难.查体:T36.5℃,P84次/min,R19次/min,Bp150/95mmHg,颜面潮红,颜面,腹部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红疹,患者未输注、服用其它药物,考虑本品过敏性药疹,立即停药,并给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4ml,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30min后患者诉瘙痒减轻,停用曲克芦丁后次晨颜面及腹部皮疹消退,皮肤恢复正常,考虑对本品过敏,用其他药物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标签: 曲克芦丁 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岁(16~86岁).骨折分类:Colles′骨折36例;Barton骨折10例;Smith骨折4例.手术方法C臂X线透视下手法整复满意后,由桡侧向尺侧作经皮3~4根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63例,5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6~39个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3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占92%.结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损伤小,缓解疼痛好,康复锻炼早,功能恢复满意的手术,且合并症少,医疗费用低,毋须住院.也是一种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克氏针 内固定 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手术方法
  • 简介: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材料,近年来不少电子厂、电镀厂利用三氯乙烯良好的脱脂去污性能作为电子零件的清洗剂。由于防护不当,致中毒或皮肤“药疹样皮炎”时有发生。特别是“药疹样皮炎,”1994年国内首次报道以来,病例不断增加,由于此病来势凶猛,死病率高。因此配合救治工作,做好皮肤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减少死亡显得更为重要。现将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药疹样皮炎 三氯乙烯 护理现状 皮肤护理 首次报道 救治工作
  • 简介:患者女,45岁。为治疗甲癣,于2005年6月11日服用氟康唑1次100mg。服后次日出现双上肢皮疹,伴搔痒,并逐渐增加。皮疹为红斑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不褪色,伴搔痒,自感畏寒,未测体温。入院前5d皮疹明显增加,伴发热,T39.5℃,并全身出现浮肿,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及全身皮肤出现大水疱,汇合成片,局部破溃,T40℃,无畏寒,寒战。外院确诊“多形性红斑”,于2005年6月17日转入我院。

  • 标签: 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HIV感染者 氟康唑 重症 皮肤潮红 眼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