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牙拔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术后因机体对拔牙创伤的生理反应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局部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肿胀,这种由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肿胀虽然是正常手术的继发过程,但会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并可使很多由于恐惧而不敢拔牙的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就拔牙术后疼痛和肿胀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为临床上如何避免或减轻拔牙术后的疼痛和肿胀提供帮助。

  • 标签: 拔牙 并发症 疼痛 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前臂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前臂远端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n=50)和保守组(n=54),保守组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固定,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00%,保守组为87.0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守组中有18例关节面存在轻度不平整,手术组未出现桡骨轴缩短,关节面均较平整。结论临床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骨折,应根据骨折位置选择治疗方案,桡骨远端骨折宜选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桡骨骨折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则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标签: 前臂远端骨折 桡骨 关节面移位 临床
  • 简介:目的报道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治疗和早期预防.方法10例急性期行切开探查减压、引流、松解、修复积极处理;6例挛缩期的患者行减压、松解、肌肉动力学替代修复重建和减压、松解+屈指深、浅肌腱交叉延长术治疗;1例晚期重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行肌腱(肉)、神经松解、止点滑移、肌腱交叉延长矫正畸形、重建功能.结果10例急性期、6例挛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例晚期重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行多种方法联合畸形矫正、功能重建,疗效较差.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防治,可获得较为满意疗效,延误治疗,后期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前臂损伤 缺血 肌挛缩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倒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肌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倒,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倒.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肌挛缩、感觉丧失。

  • 标签: 挛缩 缺血性 前臂 晚期 手术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丝线盘结治疗手足前臂骨折的53例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该手术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实际应用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丝线盘结内固定 手足前臂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皮瓣修复治疗用于前臂烧伤患者中修复效果。方法 50例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前臂烧伤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皮瓣修复治疗纳入A组,常规修复纳入B组。结果 A组皮瓣存活率较B组高,皮瓣断蒂时间较B组短,皮瓣感染率较B组低,P<0.05;A组皮瓣修复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皮瓣修复方案用于前臂烧伤治疗中修复效果优良。

  • 标签: 皮瓣修复 前臂烧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韩江伟  王立群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26
  • 出处:《中西医结合医学》2023年3期
  • 机构: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
  • 简介:摘要:骨伤后期患者发生持续肿胀的可能性比较大,指的就是在由骨伤伤口愈合过程中因为骨膜生长导致受伤肢体一直肿胀的病。中医骨科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肢体损伤和内部气血损伤,从而导致血脉受损。受伤后出现气血瘀阻,脾气虚弱以及困阻脾阳等,最后肢端肿胀。肢端肿胀会对伤口愈合产生深远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症。因此,骨科医师非常重视这种疾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后期 肢体肿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胀性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一个亚型,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右额水肿十七年,面部肿胀半年入院。患者于十七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额部水肿性红斑,触之不痛不痒,反复发作。

  • 标签: 红斑狼疮: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应用Buerger运动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0例的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性康复训练,在5天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肿胀情况,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下床活动第1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5天的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 骨折肿胀 Buerger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创伤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康复治疗。结论“RICE”原则和主动训练是肢体肿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RICE"是指预防和治疗肢体肿胀的4项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各种理疗方法。

  • 标签: 创伤后 肢体肿胀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伤后期患者发生持续肿胀的可能性比较大,指的就是在由骨伤伤口愈合过程中因为骨膜生长导致受伤肢体一直肿胀的病。中医骨科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肢体损伤和内部气血损伤,从而导致血脉受损。受伤后出现气血瘀阻,脾气虚弱以及困阻脾阳等,最后肢端肿胀。肢端肿胀会对伤口愈合产生深远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症。因此,骨科医师非常重视这种疾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后期 肢体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