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AO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手法复位患者30例,优秀19例,良好10例,尚可1例;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30例,优秀估秀14例,良好14例,尚可2例。结论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骨干长度、旋转功能的恢复,骨的坚强固定以促进软组织的早期康复。非手术治疗用于前臂双骨折手术创伤较小,优良率较高,AO加压钢板手术治疗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短。

  • 标签: 前臂双骨折 手术复位 AO加压钢板治疗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臂双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视为分析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n=35)。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方式,参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14%,差异比较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5.71%,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区别(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相对较短,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双骨折手术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臂双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接骨法应用于儿童前壁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前壁骨折患儿9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传统的钢板固定法治疗)和实验组(行中医接骨法治疗)各49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93.88%vs.73.47%;对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因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接骨法应用于儿童前壁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接骨法 儿童前壁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封包治疗肢体局部肿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大黄、芒硝封包治疗组患者局部疼痛、红肿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红肿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大黄、芒硝封包治疗具有消肿散瘀、清热解毒及止痛的功效,效果显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黄 芒硝 中药封包 消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所致脑肿胀(TACS)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5月的54例颅脑损伤所致脑肿胀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存活24例,其中轻残和中残16例,重残8例;死亡30例。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 标签: 外伤性 脑肿胀 手术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82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中医治疗的为观察组。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6%与70.7%,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通过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且起效快,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中医治疗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所收治的骨折术后早期肢体肿胀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7.125)。结论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取中医(中药烫疗法)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骨折 肢体肿胀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弹性髓内针在儿童前臂骨折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120例我院儿童前臂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弹性髓内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前臂骨折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前臂骨折患者予以弹性髓内针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弹性髓内针 儿童前臂骨折 治疗 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运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使用自拟中医药消肿法辅以推拿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骨折肢体肿胀消除天数与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仅1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76.67%,两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可起到较明显的利水消肿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中医治疗 肢体肿胀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上肢骨折后受到反应性炎症以及出血的影响,可引起患肢肿胀并发症,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不利于患者康复。本文主要就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如下,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 标签: 上肢骨折创伤 患肢肿胀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豆片治疗静脉输液致外渗肿胀的疗效方法将土豆切成2~4mm薄片,外敷于患处,再用保鲜膜覆盖固定,1~2h更换1次或土豆片变色后立即更换,直至肿胀消退结果土豆片可使局部肿胀消失,缓解炎症结论土豆外敷无任何不良反应,而且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任何痛苦,可在家庭及临床广泛利用。

  • 标签: 土豆片 外渗肿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骨折后期肿胀的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与治疗组(实施中医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除平均时间为(6.08±0.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1±0.49)d(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有助于快速消除肿胀,提升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 骨创伤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将肿胀麻醉、微创整形技术应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改良手术组(A组)128人,传统手术组(B组)49人,传统包皮手术组采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止血钳提起包皮,环切;改良组在局部肿胀麻醉下,手法剥离粘连区,美兰标记出两条切口线,中间是预去除组织,采用微创技术去除表皮,用5~0免拆线做连续褥式缝合。从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时间、并发血肿及患者满意度等几个发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改良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伤口愈合快,外观满意度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肿胀麻醉 微创技术 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使用自拟中医药消肿法辅以推拿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骨折肢体肿胀消除天数与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采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甘露醇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瘘(AVF)重度狭窄血管腔内治疗中瘘口的确定及导丝导管通过病变的方法及技巧。方法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完成了14例AVF瘘口重度狭窄甚至闭塞患者的腔内治疗。通过对比扩张前后的瘘口震颤程度、血管造影所见的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后透析时流量变化,评价本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取得技术成功,术中造影见AVF狭窄明显改善,狭窄程度均降至20%以下,术后瘘口处震颤明显增强,透析时流量明显增加,并达到透析所需(均〉220ml/min)。结论利用前臂自体AVF解剖学特点来进行瘘口的定位,利用微导丝塑形和微导管及微球囊的特点来通过重度狭窄闭塞的瘘口的方法可以解决前臂自体AVF的重度狭窄无法顺行通过的问题,可以供临床参考,使得更多的透析患者获益。

  • 标签: 内瘘重度狭窄 血液透析 血管腔内治疗 球囊扩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前臂血肿、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前臂血肿、疼痛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每天1次,6h后拆开,48h后配合红外线照射30min;两组均在7d后观察血肿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疼痛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介入 前臂 血肿 疼痛 中药外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尽心个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住我院的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之情并且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通过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通过中医康复治疗的试验组,各30例,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仅为60.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早期的肢体肿胀中,使用中医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早期 肢体肿胀 常规治疗 中医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