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本文针对这种观点进行驳难。首先,在“述旨”部分,就这种观点所涉及的儒家经典中的三章(《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日”章、《孟子·尽心上》“桃应问日”章和《孟子·万章上》“象日以杀舜为事”章),本文陈述了历代注解中最值得重视的看法,以此作为分析相关问题的根据。其次,在“析理”部分,就持论者对这三章的过度诠释,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应当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而非从义务论的角度去理解儒家思想,质言之,这三章都应当从“行乎中道”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从抽象原则的角度去理解。最后,就持论者持论的不同层次,本文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圣人腐败论、伦理原则腐败论和文化心理腐败论是持论者持论的三个不同层次。前两个层次的漏洞比较明显,因此反驳也比较容易。比较特别的是第三个层次。通过对文化心理腐败论的仔细分析,本文指出,认为儒家伦理是腐败的文化根源的看法实际上以大公无私的观念为基础的,这可能是持论者自己没有意识到也不愿意承认的一点。相比之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公不废私的思想则是一种更为平实、更值得欲求的伦理观念。

  • 标签: 行乎中道 美德伦理 公不废私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向来备受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其中儒家的有关学说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儒家学说的深层结构和内在价值,对我们今天如何搞好:“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家 伦理观 价值取向 道德本位 道德规范 道德标准
  • 简介:<正>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伦理,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确立人类社会的秩序是历代儒家久盛不衰的理伦旨趣,由此汇成了规模宏大的儒家伦理的思想及规范体系,并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发挥着现实作用.近代以来,儒家伦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是只能陈列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展品呢,还是可以继续发挥现实作用的文化因素?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厘清儒家伦理传统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挥作用以及在近代社会之所以受到冲击而衰落的深层原因.本文正是力图以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线素,通过历史的分析,对这一问题作一个侧面的深入思考.

  • 标签: 儒家伦理 近代经济生活 传统儒家伦理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互动关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天人合一
  • 简介:每种经济形态都透着一种价值观与伦理精神,正是伦理精神为相应的经济形态提供着存在的合理价值辩护.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当中为我们诠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伦理内核,儒家伦理为我们阐释了东南亚经济腾飞的儒家伦理内核.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我们得出了一些共性的因素,这有助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经济和伦理的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伦理动因.

  • 标签: 伦理精神 经济发展 新教伦理 儒家伦理
  • 简介:道教伦理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是思想性的、历史性的、动态的弥补。本文在前三论的基础上,从道教伦理的特有结构,以及善恶二分、刑仁并举等角度,再次就道教伦理儒家纲常伦理的弥补功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道教伦理 纲常伦理 儒家伦理 抱朴子 功过格 全真道
  • 简介: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中诞生的两种不同思想。儒家思想以伦理为核心,强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基督教思想以超越的神学为基础,从神人关系出发,把“神人合一”作为其最高境界,伦理道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

  • 标签: 儒家伦理 基督教伦理 天人关系 伦理范式 政治伦理 宗教伦理
  • 简介:儒家伦理的直接的现代社会政治作用去处理儒家伦理的现代性问题,就是设定儒家伦理的道德理想主义蕴涵具有某种现代价值,儒家伦理的现代性处境是一种儒家伦理整体性处境的问题

  • 标签: 伦理双旋 儒家伦理 双旋结构
  • 简介:只有从儒家伦理元初就具有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的双旋结构,对于儒家伦理的双旋式结构[1]--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以其个体心性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指向

  • 标签: 伦理双旋 儒家伦理 双旋结构
  • 简介:儒家伦理的直接的现代社会政治作用去处理儒家伦理的现代性问题,儒家伦理的现代性处境是一种儒家伦理整体性处境的问题,就是设定儒家伦理的道德理想主义蕴涵具有某种现代价值

  • 标签: 伦理双旋 儒家伦理 双旋结构
  • 简介:儒家虽然总体上强调天人合一,却并不否定天人相分,而是把两者辩证统一起来;而且,儒家的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共同为促进天人和谐、生态责任提供了精神支撑。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学建构了天人相分的生态责任伦理根据、天人合一的生态责任伦理前提、仁民爱物的生态责任伦理情感、取予有度的生态责任伦理行为和天人相参的生态责任伦理追求在内的生态责任伦理义理结构。

  • 标签: 儒家 生态 责任伦理 文明
  • 简介:只有从儒家伦理元初就具有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的双旋结构,对于儒家伦理的双旋式结构[1]--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儒家伦理以其个体心性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指向

  • 标签: 伦理双旋 儒家伦理 双旋结构
  • 简介:基督教伦理儒家伦理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创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的文化,曾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基督福音如同宝贝放在瓦器里,我们负有传福音的使命,要在广大中华国土之上把福音传出去。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与曾代表中国文化的儒家思想进行对话的任务,这就需要在基督教与儒家思想之间进行一些比较的工作。比较项目可包括伦理学基础与出发点,道德理想,道德修养和人性论等,其中人性论更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

  • 标签: 福音 基督教 人性论 儒家伦理 伦理学 儒家思想
  • 简介:仁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呈现出普世性的特点,为当代的普世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中庸''忠恕'等思想,也闪烁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光芒。探索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普世性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儒家伦理 当代社会 普世价值
  • 简介: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 标签: 地域性 等级义务性 道义性 道德自觉性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俗,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的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的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的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的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