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HB)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单发囊性肿瘤手术效果理想,但位于脑干、脊髓等重要部位的大型、实质性、多发性HB疗效仍欠佳。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中枢神经系统HB的临床特征,并对手术治疗时机,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报告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情况,并对脑脊液细胞和异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头晕、渐进性加重的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头部MRI检查脑实质呈多发异常信号.无强化和占位效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现小至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细胞核形态欠规则,可见核分裂象:组织病理学显示胶质纤维背景中散在分布有淋巴细胞,可见血管周聚集现象及软脑膜浸润,肿瘤细胞染色质深染,少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20、CD5及细胞周期素D1等标志物。基因重排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呈单克隆性。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同时神经鞘内注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2d后患者出现昏迷,因家属拒绝抢救而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套细胞淋巴为临床罕见淋巴,其组织学表现与发生在颅外组织者不同,影像学表现亦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临床治疗方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生殖细胞对化疗敏感,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的治疗是否与外周的生殖细胞相似?放疗、化疗、手术如何适当地结合,以达到疗效最好和副作用最小,是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和脑外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国外有关的研究结果,包括单用放疗、放疗结合化疗、先化疗再放疗、减少放疗剂量和范围等,以供我们临床实践中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 化疗 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患者14例,次全切除7例,其中2例于手术前施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8例,2例因脑积水症状未改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手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12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9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例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多部位复发而行γ-刀治疗。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为良性肿瘤,肿瘤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 标签: 成血管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PCNSTL)临床上罕见,因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没有特异性而病理形态不典型容易被延误诊断。文中报道1例45岁的男性患者,因视物重影3个月,左侧肢体麻木2个月,言语欠清1周入院。入院后影像学检查考虑淋巴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性较大,行脑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未见典型肿瘤细胞,考虑“淋巴治疗后改变,与炎性疾病相鉴别”。1个月后患者病情进展,复查影像学显示病灶范围较前扩大,强化程度较前明显,仍考虑为淋巴或淋巴细胞增殖性病变可能。为明确诊断进行二次活组织检查,病理镜下仍未见到典型肿瘤样淋巴细胞。最后进行基因重排,结果显示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β和γ链均有阳性突变。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TCR基因重排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PCNSTL。文中就PCNSTL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非霍奇金 淋巴瘤,T细胞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CT及MRJ技术的普及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水肿及占位效应被认为是区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可靠依据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还会遇到一类特殊表现的炎性脱髓鞘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如胶质、淋巴等十分相似,故常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称该类病变为脱髓鞘性假或肿胀性脱髓鞘性病变,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 标签: 脱髓鞘假瘤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H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1例H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合并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肿瘤切除术前,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3例行部分供血动脉栓塞术。术中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2例联合应用术中B超与术前MRI融合技术,2例辅助神经内镜技术。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0例(97.6%),部分切除1例(2.4%)。术后1例(2.4%)患者死于颅内感染,2例(4.9%)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3个月随访,40例患者中,症状改善者30例(75.0%),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10例(25.0%);KPS为(79.8±15.3)分,与术前的(70.2±1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MRI检查显示4例(10.0%)出现原位复发或远隔部位新发病灶,其中3例为合并VHL的患者;4例均给予放射治疗,随访MRI证实肿瘤均缩小。结论在多种技术联合下,中枢神经系统HB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合并VHL综合征者术后肿瘤可能更易复发。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HB)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1例H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合并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肿瘤切除术前,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3例行部分供血动脉栓塞术。术中患者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2例联合应用术中B超与术前MRI融合技术,2例辅助神经内镜技术。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0例(97.6%),部分切除1例(2.4%)。术后1例(2.4%)患者死于颅内感染,2例(4.9%)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3个月随访,40例患者中,症状改善者30例(75.0%),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者10例(25.0%);KPS为(79.8±15.3)分,与术前的(70.2±14.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MRI检查显示4例(10.0%)出现原位复发或远隔部位新发病灶,其中3例为合并VHL的患者;4例均给予放射治疗,随访MRI证实肿瘤均缩小。结论在多种技术联合下,中枢神经系统HB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合并VHL综合征者术后肿瘤可能更易复发。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患者,通过CT检查和MRI检查的方式,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关系予以鉴别。结果CT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检出率为91.67%。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诊断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可通过对其影像学数据的分析,为后续诊疗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价值。方法:选入 2021年1月 -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的 49 例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 儿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49 例儿童都进行 CT 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CT、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结果、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理诊断 43 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CT 诊断 35 例,磁共振成像诊断 41 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 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比 CT 诊断高,其中敏感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

  • 标签: CT与磁共振 成像诊断 儿童中枢神经 神经母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例患者为单发部位病变,4例患者为多发部位病变;7例患者免疫组化CD20+、CD79a+、LCA+、Ki-67+、CD10-表达均为100%;Ki-67+增殖指数60%-80%11例患者脑脊液均未见肿瘤细胞,行骨髓检查均未见骨髓浸润;10例患者起始化疗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总缓解率90%;11例患者总生存率为81.81%,2年OS率为50%,与单纯化疗的病人相比,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仍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带来病人生存获益。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甲氨蝶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 简介:细胞存在于毛细血管壁,发挥调节脑血流量、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新生血管等多种重要作用。周细胞损伤引起毛细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本文就周细胞的分布、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周细胞 毛细血管 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是指病灶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实质、脊髓、颅神经、眼和软脑膜)而无全身播散证据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NH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和青少年NHL亚型。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儿患此病风险更高。由于缺乏儿童前瞻性研究,现对近年儿童PCSNL的病例报道和成人前瞻性研究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手术、全脑放疗和化疗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神经修复学是神经内科的一门新兴科学,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目标1,为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提供了希望,干细胞移植是神经修复的重要干预手段之一,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已经将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53岁。因头痛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加重3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Ⅲ~Ⅳ级,肌张力正常。头部MRI平扫示:左侧额、颞叶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影,大小约6.5cm×5.0cm×4.3cm;T1呈等或低信号(图IA),T2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边缘不清。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cell lymphomas,TPCNS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TPCNSL 3例,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收集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电子病历系统查询,6 816例脑肿瘤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97例。其中3例为TPCNSL,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0、67、82岁。临床表现多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麻木,行走不稳;其中1例伴有烦躁不安、易激惹;1例伴有精神萎靡、嗜睡。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围血管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活跃的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阳性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3、CD43、T细胞胞质内抗原1、穿孔素,2/3例表达CD5、颗粒酶B,Ki-67阳性指数70%~8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均阳性。随访1~6个月,术后仅1例接受化疗,并于术后3个月复发死亡;1例于单纯手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余1例术后4个月余,未见明确复发及转移征象,后期将继续跟进随访。结论TPCNSL非常少见。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形态多样,且预后极差,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T细胞 诊断,鉴别
  • 简介: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长期慢性接触高浓度锰可引起麻痹震颤,肌肉张力失常为特征的锥体外系损伤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症状.PD及慢性锰中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锥体外系变性,多巴胺耗竭,能量代谢,自由基与兴奋性氨基酸及钙离子紊乱有关.近年来老年特发性PD发病率增高及三羰基甲基环戊二烯合锰(MMT)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引起了人们对锰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关注.

  • 标签: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微量元素 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