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分析部分误诊病例,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19年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位于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并对这些特殊部位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包括:硬脑膜原发淋巴1例,患者硬脑膜增厚,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病灶位于侧脑室内2例,病灶强化均匀,累及室管膜,并播散至延髓;病灶位于桥臂2例,病灶为斑片状异常信号,无具体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被误诊为脱髓鞘病变;病灶位于鞍区1例,鞍区肿块,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存在典型“脐凹征”,被误诊为侵袭性垂体。所有病例病理结果均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结论特殊部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了解其影像特征及病理,可以帮助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病理学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是原发于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NHL),临床上较少见,仅占脑肿瘤的1%和结外NHL的1%~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无特异性,非手术难以确诊。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治疗是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主的化疗再附加或不加(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脑放疗。手术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虽然PCNSL病人的预后还不乐观,但近十年来,临床治疗效果已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合理的综合治疗,平均生存期已达到3年以上,5年生存率达到40%。由于PCNSL的治疗与神经系统其它肿瘤不同,我们还需要在探讨PCNSL的临床(非手术)鉴别诊断、深入研究PCNSL的分子病理特点以及多学科的协作治疗方面努力。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MRI平扫,对比DWI、PWI、1H-MRS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45个病灶,且分布在患者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在MRI扫描中,病灶T1WI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则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坏死情况相对少见。在DWI检查中的实质部分则为稍高信号。此外,有15个患者共21个病灶进行了PWI扫描,其结果显示为15个为低灌注,6个为等灌注。其余5例患者共7个病灶进行了1H-MRS检查,并表现为肌酸、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则升高。结论采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模态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N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CNS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头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外院,颅脑磁共振成像提示右侧小脑肿块,术前无CNS以外淋巴浸润证据,行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ALK阳性ALCL,未及时化疗。术后第27天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化疗前评估肿瘤已扩散至骨髓、睾丸、椎骨等部位,外周血NPM-ALK融合基因阳性。2个疗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但最终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原发CNS的ALK阳性ALCL病例罕见,易误诊,病情进展快,总体预后不良;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早期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细胞,间变性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局部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局部麻醉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初期症状包括头晕和眩晕,然后是视觉和听觉异常。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 简介:摘要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近年来在影像、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较大。本文系统地对该疾病的特点进行全面阐述,以提高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影像科医师等对该疾病的诊疗经验。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神经影像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轴突都有再生的能力.但是中枢神经受损后未见明显的轴突再生,这是由于轴突固有的再生能力较差以及轴突生长的微环境阻滞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脉络丛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增多,学者们认为脉络丛有助于轴突的再生和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脉络丛移植到中枢神经受损区是一种新颖的治疗神经损伤的方法,本文就脉络丛与移植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脉络丛移植 神经修复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患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以及智能障碍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该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护理措施,既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又能调节患者心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鉴于此,下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背景下,就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护理措施提出自己一些简单认识,以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后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们选取了我院收治的48名颅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将其分为比对组(24名)和观察组(24名)。比对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分析了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危重症监护、合理使用免疫药剂、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颅脑术后患者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些护理策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颅脑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4期
  • 机构:美国科学家已绘制出一幅超精细的老鼠大脑的3D图谱。该图谱由一系列高清图像拼接而成,单个神经细胞在纳米尺度下的特征清晰可见,且清晰度前所未有。科学家们希望借助这一图谱发现大脑细胞之间非同寻常的关联,并最终厘清躁郁症和抑郁症等神经疾病的发病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性脑膜炎有关,也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尤其在病毒性脑膜炎早期.一项报告显示,在因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38例患者中(1/4脑炎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50个/μL,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仅为0.03.相反,因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白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05个/mm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为0.30.肠道病毒并不是唯一能够引起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毒.Tyler等发现,在174例西尼罗病毒脑膜炎患者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的患者占45.6%,其中17.2%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增多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系统,制备体外神经细胞炎症模型。方法选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NSC34运动神经元、HT-22海马神经元。实验Ⅰ 采用不同浓度LPS(10、100、500和1 000 ng/ml)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提取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即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两种神经元,采用CCK-8法选取导致神经元活力明显下降50%的LPS浓度用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实验Ⅱ 将小胶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神经元种于下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对照组和LPS组,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细胞培养基、LPS培养或孵育6 h,随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合并上、下室细胞继续培养。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12 h,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元培养液IL-1β、IL-18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采用qRT-PCR检测神经元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元cleaved 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实验Ⅰ 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0 ng/ml,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 000 ng/ml。实验Ⅱ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神经元培养液IL-1β和IL-18浓度、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ax及其mRNA表达上调,Bcl-2及其mRNA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5或0.01)。结论通过条件培养基技术与Transwell共培养技术成功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系统,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神经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案。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共同培养技术 炎症
  •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将胶质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并根据肿瘤的生长浸润情况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成人型胶质和儿童型胶质在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其中成人型弥漫性胶质包括IDH突变型星形细胞、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3种主要类型。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指的是相对局限的生长模式,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具有毛样特征的高级别星形细胞、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脊索样胶质、星形母细胞伴MN1改变6种主要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关于成人型弥漫性胶质和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进行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疑似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增强MRI、CT检查与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检查、增强MRI检查与联合检查对PCNSL的诊断效能。结果CT检查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8.89%、60.00%、86.00%、95.24%、37.50%、0.386,增强MRI检查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5.74%、66.67%、94.00%、97.83%、50.00%、0.540,联合诊断PCNS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7.92%、50.00%、96.00%、97.92%、50.00%、0.479。CT联合增强MRI鉴别诊断PCNSL的灵敏度、准确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增强MRI鉴别诊断PCNSL的特异度、Kappa值最高。结论增强MRI与CT检查均能较为准确诊断PCNSL,联合检查诊断可进一步提升确诊率,为临床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我院的4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主要对该组病例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作以重点分析与研讨。结果本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26.2%、4.8%。CT、MRI发现单发或多发明显强化病灶,肿瘤全切者与局部切除者生存率对比结果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治疗推荐方案为手术+放、化疗联合方案,侵袭性强,生存期短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的显著特点,发病年龄、多灶性、一般状态是患者预后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结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