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的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的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的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的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谷斑皮蠹 16S RDNA 常规PCR 实时荧光PCR
  • 简介:【背景】美洲斑潜蝇是一种严重威胁瓜果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潜叶蝇类害虫体型较小、生活方式隐蔽、形态相似,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美洲斑潜蝇为研究对象,以菜田常见的4种潜叶蝇类害虫为参照,采用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PCR,SS-PCR),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方法】调用GenBank中一段936bp的美洲斑潜蝇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219613),并根据此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1对,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94bp。【结果】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只对美洲斑潜蝇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种类如南美斑潜蝇、三叶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蛹、幼虫以及单粒卵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3840头成虫。【结论与意义】SS-PCR技术体系可用于美洲斑潜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美洲斑潜蝇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快速鉴定 种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
  • 简介: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2003年首次在北京发现,目前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其危害严重,潜在适生区广,且具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技术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综合相关报道,用于西花蓟马的检测鉴定技术包括传统的形态学特征鉴定法、由此衍生的计算机软件识别法,以及分子检测技术,如RAPD-PCR法、DNA序列分析法、PCR-RFLP法、SCAR分子标记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以及蛋白质分析技术等。其中,基因芯片和DNA条形编码技术作为新兴的物种鉴定手段,在西花蓟马等入侵物种的检测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西花蓟马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基因芯片 DNA条形码
  • 简介: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在医疗器械方面清洗和质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资料给予分析。结果:供应室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面存在折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分别采取良好的清洁措施和严格的质量检测,促进合格率的提高。结论:消毒供应室为医院重要的基础部门,清洗和消毒质量会对医院的感染情况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清洗力度和质量的检查,减少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医疗器械 清洗和质量检测
  • 简介:目的:对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微小RNA(miRNA)的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U6和23种miRNA的表达,利用定量PCR分析软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将2种方法在引物设计难度、特异性与灵敏度,以及检测通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茎环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PAP法高,但引物设计难度大,检测通量低;PAP法引物设计难度较低,检测通量较高,但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结论:茎环法实时定量PCR适于有针对性地检测小规模miRNA,而PAP法则适于大规模miRNA筛选实验。

  • 标签: 微小RNA 茎环实时定量PCR PAP实时定量PCR 检测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在临床上快速、准确地检测大鼠疑似泰勒氏病毒(Theiler’s-likevirusofrats,TLV)的方法,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特异性针对TLV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序列作为质粒标准品的模板,同时选择特异性的序列在3622~3729nt处,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性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qPCR扩增,从而建立TLVTaqMan探针qPCR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TLVq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到0.99,灵敏性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拷贝数/μL,对比普通PCR方法,高出其100倍;对其他常见大鼠病毒均无非特异反应;重复性良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结论利用TaqMan探针建立快速检测TL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

  • 标签: 大鼠 疑似泰勒氏病毒 TAQMAN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鼠脊髓损伤与修复蛋白39(SCIRR39)的C端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脊髓cDNA中扩增1386bp的Scirr39基因编码框,亚克隆该基因编码蛋白C端359~461位氨基酸残基的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切胶纯化目的蛋白;利用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重组SCIRR39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与GST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37.9×103;获得抗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的兔抗血清,其效价达到1:104;Western印迹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重组SCIRR39蛋白的C端抗原表位。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了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蛋白,制备的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将用于检测SCIRR39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标签: 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脊髓损伤修复
  • 简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污染正成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诞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福音,本文主要对食品微生物相关的检测技术进行阐述,同时对新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传统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联合两性霉素B纳米粒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协同杀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两性霉素B纳米粒(amphotericinB-loadednanoparticles,AmB-NPs)。XTT减低法评价经超声与AmB-NPs联合作用后对成熟生物膜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学改变,并检测生物膜分泌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及游离AmB药物相比,超声联合AmB-NPs能明显降低生物膜活性(P〈0.01);生物膜厚度变薄,结构疏松,蛋白酶和磷脂酶活力明显下降。结论低频超声联合AmB-NPs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

  • 标签: 低频超声 白念珠菌生物膜 两性霉素B 纳米粒 协同抗菌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三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

  • 标签: 受体/雌激素 孕酮 人表皮生长因子-2 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赋分诊断
  • 简介: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的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的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的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猪常见致病菌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将23SrRNA基因芯片用的针对12种细菌的25~30mer探针加长到30~38mer,2对通用引物序列不变。用地高辛标记下游引物,以尼龙膜为载体制备膜芯片,检验探针/膜杂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设计1条大肠杆菌K88基因探针、一段带K88探针的报告基因和1对报告基因的反向PCR引物,在PCR体系中增加封口的K88报告基因和反向引物对,被检样品扩增后进行膜杂交。结果:修改的13条探针与参考目标菌株在膜上成特异性杂交,对52个参考菌株和野外分离株的检测准确率为92%;膜杂交的敏感性与玻片芯片接近,最小检出量为100fgDNA;在尼龙膜上增加K88探针,与3重PCR产物杂交,可以检测到大肠杆菌K88毒力基因。结论: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可用于仪器设备不足的实验室,同时可以加入检测如大肠杆菌K88等致病基因,提高基于保守基因的芯片的诊断能力。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RRNA基因 猪致病基因 反向PCR
  • 简介:建立了商业化种植的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的筛选检测和鉴定的PCR方法.该方法根据马铃薯自身patatin基因作为内源特异参照基因扩增216bp片段,检查模板DNA提取的质量,避免了假阴性结果;同时扩增FMV35S启动子基因225bp片段和PVY-cp基因161bp片段.PCR反应循环参数是94℃2min;94℃40s,55℃60s,72℃60s,35次循环;之后72℃延伸5min.本实验中的F-primer(PVY01-5′)/R-primer(PVY01-3′)引物是针对商业化种植的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PVY-cp抗病毒基因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达到对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鉴定的目的.

  • 标签: NewLeaf-Y^TM 转基因马铃薯 PCR检测鉴定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李痘病毒(PPV)特异、灵敏、快速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核果类种苗的健康评测及李痘病毒疫情监测。方法:根据PPV-D株系和PPV-M株系的外被蛋白(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扩增全长CP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PP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此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PPV检测呈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与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可达1.6×10^2拷贝/μ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18。结论:建立了李痘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望应用于检验检疫部门对李痘病毒的快速检测

  • 标签: 李痘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 简介:目的:探讨衣原体感染与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20例衣原体感染不育男性(男性衣原体感染组)和55例正常生育男性(男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检测142例衣原体感染不孕女性(女性衣原体感染组)和60例正常生育女性(女性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AsAb、ACA、EMAb。结果:男、女衣原体感染组AsAb、ACA检出率高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女性衣原体感染组EMAb检出率高于女性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和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AsAb、ACA、EmAb的产生与衣原体感染有关。

  • 标签: 不孕不育症 衣原体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 简介:念珠菌是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与宿主共存.当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或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易侵入体液及器官,引起念珠菌病.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显示,美国念珠菌病医院感染率为0.28‰~0.96‰,欧洲为0.2‰~0.38‰.拉丁美洲念珠菌院感率为1.2‰~5.5‰,若伴长期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发热,医院感染率可升至7%[1].

  • 标签: 念珠菌病 抗原 抗体 检测
  • 简介:目的测定6~8月龄Beagle犬正常生理、生化等数据,为药理、毒理试验提供对照参考.方法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血清激素水平、血压、呼吸、心电图、骨髓象、脏器系数等指标均按现临床检测方法进行.结果48头6~8月龄Beagle犬(雌雄各半)的正常生理、生化参数,血清激素水平,骨髓象及主要脏器的系数均取得平均值及标准差范围.结论6~8月龄正常Beaele犬生理、生化等参数的个体差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作为新药Beagle犬长毒试验中各项测试的正常值参考.

  • 标签: 生理学 血液生物化学 骨髓 临床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的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VU患者共8条C6级下肢SEPS手术联合湿性换药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进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术,术后湿性换药技术溃疡换药。结果:超声准确定位下SEPS联合湿性换药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湿性换药 腔镜
  • 简介:近10年来,新疆林果业快速发展。随着林果种苗等繁殖材料的运输,林果有害生物由境外、省外及在区内传播的风险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当下影响新疆林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鉴定工作方面,目前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更多地采用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在监测工作层面,新疆林果有害生物普查以人工地面调查为主;在防控方面,主要以药剂防治的方法为主,辅以生物防治技术及栽培措施等多种方法。全疆的林业主管部门成功控制了多种林果外来入侵生物引起的疫情,包括枣实蝇和扶桑绵粉蚧这2种极具危害性的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新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的鉴定、监测及防控工作的开展,可将林果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全疆林业的发展。

  • 标签: 新疆 林果 入侵生物 鉴定 监测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