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最近,我有幸读到陈延斌和任越两位同志合撰的《伦理学通论》一书。此书分总论、规范、修身三篇,共十四章,近30万字。199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有不少新意,值得向读者推荐。首先,作者把道德、伦理放在社会文明总体中进行考察,在导论中专设一节详加论述,从而揭示了研究伦理学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 标签: 伦理学 通论 礼貌行为 礼节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伦理学
  • 简介:王充命理学说的基本思路为:人类生死寿夭与富贵贫贱的“命禄”,是由胚胎时所禀元气决定,出生后有骨相等表征,并通过一系列表现为偶然事件的巧合——“遭遇幸偶”得以完成;偶然事件的本质,是与他人“命禄”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命运是元气的自然运动所致,无宇宙意志参与,故称之为元气自然命定论。

  • 标签: 王充 命运 元气 命禄 遭遇 幸偶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渐被中国古文明及人文习俗所接收,成为至今仍对中国民众思想、生活较有影响的一个宗教.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影响了传统医学的发展.

  • 标签: 佛教 中医心理学 精神修养 养生理论
  • 简介:<正>日本的儿童咨询所儿童咨询所接待不足18岁的青少年包括严重肢体残废和精神缺陷青少年及一切严重心身障碍青少年的全部问题的咨询。在咨询过程中,按照需要由专门工作人员就儿童的生育史,家庭环

  • 标签: 美国心理学 青少年 儿童福利 咨询 工作人员 心身障碍
  • 简介:清代《孟子》义理学,主要关注人性论、理气论、理欲观、仁政论等四个方面。坚持气本论,反对理本论;从“智”的层面言人性善;提倡施仁善政,富民强国;坚持理欲统一,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呈现出立论基点独特,以作为主、作述相济,主驳程朱、关注现实等特点。但在解释善与批驳程朱理欲观等方面存在不足。

  • 标签: 经学 《孟子》 义理 清代学术
  • 简介: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问世了,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这10年,中国心理学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特别是1996年,通过激烈的竞争,中国心理学会取得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举办权;1999年心理学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18个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将心里学确定为一级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各业对心理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中国心理学的发展,1993年,我们三人应上海教育出版社之约,欣然担起的主编重任.

  • 标签: 《心理学大辞典》 编纂体例 工具书 学术精神
  • 简介:<正>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与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与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与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 标签: 心性论 求道 理学研究 无极 本体论 圣人
  • 简介:<正>专门把法律关系和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结合起来研究,并从法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的学问,就是法学伦理学。第一,法律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不应仅仅局限于法律职业道德之范围内,还应涉及人们日常法律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如人工授精、安乐死、婚姻法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问题等。第二,法律伦理学涉及的法律,应包括法律之各个领域,如宪法、刑法、诉讼法等,而不应仅局限于司法或律师问题。第三,法律伦理学研究法律和道德问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介绍、一般论述上,而是

  • 标签: 法律伦理学 总论 道德问题 道德关系 法学 法律职业道德
  • 简介:<正>广义地说,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们对音乐或准音乐材料(如:由统计方法或计算机所产生的音乐材料)的反应。更好地将“音乐心理学”限制为以探讨人们对音乐的实际反应本身为目的的研究;而不包括那些旨在建立一种与音乐无关的特殊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尽管它们也偶尔用到音乐方面的材料。对音乐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范围很广,主要是在

  • 标签: 音乐心理学 音乐家 心理学理论 音乐材料 心理学研究 音乐能力
  • 简介:商场如战场,商战的胜败取决于方方面面。然而,在商品质量、价格、款式等趋同的情况下,谁能掌握顾客微妙的心理世界。谁就能成为最大的赢家。瞬间催眠术日本的麦当劳汉堡店,素有“以头脑称霸天下”之美誉。他们的服务首屈一指,他们的推销绝招也层出不穷。应用“瞬间催眠术”便是一例。所谓“瞬间催眠术”就是热情服务。

  • 标签: 中的心理学 商战中的
  • 简介:压抑是个体为了避免体验到消极情绪而采用的一种防御机制或应对方式,是一种远离或回避威胁的想法、冲动或信息的行为倾向或特质。本文介绍了精神分析论、特质论、认知论和神经心理学关于压抑的观点,并分析了压抑对心身健康具有“短期效益,长期危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抑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三个问题。

  • 标签: 压抑 回避 短期效益 长期危害
  • 简介: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的:自由是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的;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的,但精神自由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的支撑的,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的制约,制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的行为自由的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的行为自由的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的伦理学和为了自由的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 标签: 自由伦理学 意欲 决定论 意志自由 一阶自由 二阶自由
  • 简介:<正>胡宏(公元?~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学者称五峰先生。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和其父胡安国一起隐居湖南衡山,讲学著书,创立湖湘学派。胡宏的代表著作是《知言》。这部书是他“优游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张栻《胡子知言序》)而完成的。学术史家全祖望对胡宏的理学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宋元学案·五峰学案》)胡宏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思想?这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只能对胡宏的理学思想作一粗略的勾勒。不当之处,祈望学界前辈不吝指正。

  • 标签: 胡宏 理学思想 理学家 知言 人性论 哲学本体论
  • 简介:<正>个性研究在国外伦理学界很流行,但在我国却是一个“冷门”,涉及者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个性问题不值得我国伦理学工作者光顾吗?不,我认为个性问题很值得研究,并且它应该成为我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是赶时髦,而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作为其重要课题。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实质就在于:用适当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个性规律 个性特征 个性问题 个性形成 道德教育
  • 简介:道教与地理学联系之广、结合程度之密切在其他宗教极为罕见,可从道教的地理学、地理学的道教、道教与地理学三个不同的视角辨析道教地理学。相对于其他视角,道教的地理学是道教地理学最具特色部分。

  • 标签: 人文地理 道教 道教地理学 古代科技 地理学
  • 简介:早在十九世纪末,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曾经提出,注意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进一步提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同时存在的若干对象中的部分或连续思维的一种占有,是意识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它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心理过程,确保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注意就像一个卫士,选择与过滤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确保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不对当前加工产生干扰。因此,如何在高效率地聚焦目标相关信息的同时抑制目标无关信息,成为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心理学家 书评 心理过程 十九世纪末 心理学研究 日常生活
  • 简介:<正>桐城方苞(望溪)以文名,青年补县学弟子员,游京师,安溪李光地见其文,曰:“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万斯同,浙东名家也,降齿与之交。曰:“子于古文,信有得矣,然愿子勿溺也。唐宋号为文者八人,其于道粗有明者韩愈氏而止耳,其余则资学者以爱玩而已,于世非果有益也。”(俱见《清儒学案》本传引)于是先生意求经义,又好读宋儒

  • 标签: 方苞 理学 万斯同 今文学派 周公 孔子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学学科发展的角度,着重关注了宗教和心理学的关系,宗教心理学的学科内涵、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该学科的体认,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并展望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学科内涵 研究主体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简介: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兴起的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人一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的伦理意蕴。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的回应,“物”转向后的机器(人)伦理学是对经典伦理学的拓展和对人本主义的超越。聚焦“机器(人)”伦理视角对技术人工物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意义。

  • 标签: 技术人工物 机器(人)伦理学 “物”转向 技术伦理学
  • 简介:6月2~8日在美国举行,由美国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主办,主题为生命伦理学当代前沿问题(生物研究伦理、药物伦理等)。来自全球生命伦理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导向具体实践的生命伦理学热点问题。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研究所 肯尼迪 学会 国际 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