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反义疑问句的实体及图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两种的互补关系及整体统一性。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是各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三要素的分析清晰展示了的层级特征。低层级的共性整合出高层级的,各具有不同的能产性,层级越高,语义句法结构越抽象,语用功能越复杂。各层级的互为条件、在互动中构成统一的整体。揭示了反义疑问句形式与认知模型的对应理据。

  • 标签: 构式语法 实体构式 图式构式 层级特征
  • 简介:“有所”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形式,多用来表达“评述性低量程度义”。从先秦时期的连用,到魏晋时期的形成,再到明清时期的发展,以至现代的成熟,“有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动态、连续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对已有的识解是引发了“有所”化的主要因素,而“所”的语义虚化,韵律因素的制约,句法关系的相互作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有所”取得独立意义后,与后续词汇成分融合,形成“有所X”

  • 标签: 凝固结构 有所 构式化
  • 简介:语法主张语法是语言的基本分析单位.本文基于语言形成与现实和认知的关系分析了语法形成的事件基础,提出语法研究的事件观,指出特定的意义来源于该所描写的事件结构及的使用事件.对一个语法的分析就是以事件结构为基础统一描写该在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方面的语言特征.的事件结构是认知语言学语言单层观、连续统观、使用观和体认观的理论建构基础.在实时语言交际中,一个的使用(即使用事件)激活了的事件结构.的使用事件是进入实际话语场景的入场作用要素.

  • 标签: 语法 构式 事件 入场
  • 简介:“很”不能出现于比较句,而“已经很AP了”却可以出现于比较句,这源于该蕴涵着一个参照点(说话人的心理预设),而实际情况却超出了这个预设.“已经很AP了”蕴涵着程度的变化,同时对“很AP”带有动态的强调意味.否定性的“AP”较少出现于该.

  • 标签: 构式“已经很AP了” “已经” 参照点 强调
  • 简介: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新兴“门”族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因。研究发现,新兴“门”族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其形成的认知动因可归结为压制。

  • 标签: 新兴“门”族构式 认知动因 构式压制
  • 简介:NP+BE+NP在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领域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试图以Lakoff(1987)的“理想认知模型”(ICMs)中的转喻映射为理论框架从认知的角度来透析NP+BE+NP,通过单向决定性转喻映射和多向选择性转喻映射两种方式对NP+BE+NP的认知理解反映了人们对各类事物、活动等的定势态度。

  • 标签: NP+BE+NP构式 理想认知模型 转喻映射
  • 简介:介绍语法的研究方向、主要特点,论述语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中国学者对语法理论建设的贡献.

  • 标签: 构式语法 句式 句式义 构式
  • 简介:摘要:评价言语行为是可以实施评价性言语行为的,在言语行为中处于核心行为语的位置。该类言语行为在表达中可以有效地传达出主观评价性的交际意图。评价言语行为判定的首要条件是该类能够实施言语行为;其次,评价言语行为必须具有主观评价的意义与功能。

  • 标签: 言语行为构式 评价 言语行为
  • 简介:摘要:铺叙语在中能作为复句分句出现。在语篇中具有词汇的衔接功能,还有具有连贯功能,可以有效地引入话题、延续话题、切换话题。铺叙语语用功能的实现受合作原则影响。

  • 标签: 铺叙语构式 衔接 连贯
  • 简介:摘要:无锡市凤翔路作为锡城一体化的主线道路,其快速化改造施工采用装配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桥梁建设方法,装配桥梁具有快速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其中门墩结构的装配施工具有施工工艺更加复杂、预制安装精度要求更高、吊装作业难度更大的特点。文章对装配桥梁结构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门墩施工从预制工厂流水化作业线规划布置、预制工装配置、构件预制安装关键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双柱装配的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意义。

  • 标签: 装配式桥梁 立柱 灌浆套筒 工装 预制安装
  • 简介:摘要:无锡市凤翔路作为锡城一体化的主线道路,其快速化改造施工采用装配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桥梁建设方法,装配桥梁具有快速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其中门墩结构的装配施工具有施工工艺更加复杂、预制安装精度要求更高、吊装作业难度更大的特点。文章对装配桥梁结构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门墩施工从预制工厂流水化作业线规划布置、预制工装配置、构件预制安装关键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类似双柱装配的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参考意义。

  • 标签: 装配式桥梁 立柱 灌浆套筒 工装 预制安装
  • 简介:与传统语法把[AandB]、[AorB](A、B为相对型反义词)分开研究不同,基于语法,把它们置于同一个“反义并列”下,给出统一的描写和解释。认为该义就是指反义词A、B所属的整个量级,and突显了内包性,or突显了穷尽性。

  • 标签: 反义并列构式 构式语法 典型性 语序
  • 简介:在带假宾语的英语结果的独特性解释上,动词与互动并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动词提供可供选择的非典型事件参与者并限定结果短语的句法、语义特征。于更高层面上对动词提供的非典型事件参与者和与之有规约性联系的结果短语作出选择,分别赋予它们受事论元和结果目标论元使之在句法上得以表征。建基于事件框架语义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的整合模型能够清楚地展示动词和对"假宾语"现象的贡献。

  • 标签: 带假宾语的英语结果构式 论元结构构式 事件框架语义 整合模型
  • 简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语法理论和转喻语法理论出发,对中动的生成机制进行转喻阐释。文章探讨了中动意义实质是"表达状态意义"又隐含"动作意义",并用转喻迁移对其中的语义冲突做出解释。

  • 标签: 中动句 构式语法 转喻理论
  • 简介:扩展和组分凝固是历时发展的两种常见形式。扩展过程中某一组分处于固定和核心位置,当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时,该核心组分经历语法化。组分凝固是指旧的多个组分经整合后凝固为一个不可分析的新组分,成为具有情态和语法功能的句法框架结构,是一种语法化现象。的发展常伴随着语言参与者对的创新使用,由此引起的内部错配或与外部语境的错配。对这两种错配的压制可以看作是语义演变和语法化的动因。

  • 标签: 构式扩展 构式凝固 语法化 错配 压制
  • 简介:“追累”是句法生成的动结式复合词,受功能范畴Bec、Caus、Do、Pass的扩展。功能范畴在论元选择、题元指派、组配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追累”及相关产生歧义。从功能范畴假设来看,这种歧义现象是论元结构配置和句法推导的结果。

  • 标签: 追累 功能范畴假设 论元结构 题元角色
  • 简介:摘要网络流行语“伤不起”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V不起”的固化程度加强,并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之后的“吻不起”、“病不起”、“活不起”等也是基于“V不起”这个产生。这类动结式与已有的“站不起”、“瞧不起”、“了不起”等相同,但其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却不同。

  • 标签: &ldquo V不起&rdquo 构式语法化过程语法化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以隐喻为切入点,以汉语中的“数词+量词+名词”搭配为例,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汉语“数词+量词+名词”错配的可接受性原因以及隐喻性量词的分类。研究表明:1)在“数词+量词+名词”搭配中,量词可分为量词性量词、名词性量词和动词性量词;2)量词是隐喻形成的重要因素,其错配是由于人类体验的差异映射到大脑机制造成事物的凸显和意象图式,识解出不同类型的量词表达。

  • 标签: 误配 数量名 构式 隐喻
  • 简介:基于语篇理论,研究英语记叙文语篇的特征.从语篇的语义极、形式极和象征单位的识解等三个方面解释英语记叙文语篇的结构、语言、文体特点,并结合《高级英语》中的一篇记叙文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将语篇结构知识和语篇内容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

  • 标签: 记叙文 语篇构式 高级英语
  • 简介:语法在批评词汇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制,当动词义与义不完全一致或冲突时,常会迫使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和语义特征.压制的提出大大增强了语法的解释力,弥补了TG学派“词汇投射原则”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兼顾了词汇与.然而随着语法的发展,一些语法学家过度强调对词汇的作用,而忽视了词汇对语句结构、意义和用法的作用,语句义是由词汇义和义共同决定的,语法中的压制研究应当包含词汇压制,因此本文就词汇压制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论述以弥补压制的不足之处,以期加深读者对词汇压制的认识.

  • 标签: 构式语法 构式压制 词汇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