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UXS基因参与植物细胞壁合成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玉米全基因组全部UXS结构基因,对其命名和检测相关属性,并对玉米UXS结构基因家族进行构建进化树和染色体定位。通过对进化树分析可清晰地看出基因相似程度和基因之间亲缘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图分析可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为进一步了解UXS结构域基因家族在玉米植株作用及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玉米 UXS基因 木糖 生物信息学 进化树
  • 简介:蓖麻花序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蓖麻单产因素之一,PLC基因调节花粉管极性生长。通过RT-qPCR对Lm型蓖麻花序PLC基因家族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LC基因表达量与蓖麻花序轴发育时期相关。蓖麻基因组中共有6个PLC基因,其编码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导肽亲水性蛋白,α-螺旋散布于整个蛋白质,具有PLCXc、PLCYc和C2三个特征结构域。此外,蓖麻PLC2、PLC2M、PLC4、PLC4X2、PLC6蛋白定位在其他细胞器;PLC2N定位在线粒体,预测剪切位点序列长度为23个氨基酸。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LC基因家族对蓖麻花序发育过程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蓖麻 PLC基因 RT-Q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SSR和SNP被推荐为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优选标记技术。本研究选用大面积推广11套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基于SNP芯片分型平台和SSR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分析比较两种标记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应用。基于上述两种检测平台获得3072个SNP位点和40对SSR引物基因型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参数。结果显示:(1)两种标记数据获得率均较高,3072个SNP位点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8.4%,40对SSR引物平均数据获得率为99.47%。(2)两种标记均具备较高品种区分能力,3072个SNP位点平均MAF(minorallelefrequency)值为0.357,MAF值大于0.30占71%,平均DP(discriminationpower)值为0.515,DP大于0.5占56%;40对SSR引物平均PIC(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值为0.605,PIC大于0.51有32对,平均DP值为0.745,DP值大于0.71有29对。(3)两种标记位点鉴定样品杂合率、亲子关系方面结果是一致,样品杂合率均介于0.4~0.6之间,平均杂合率分别为0.525和0.514;SNP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百分比介于95.2%~99.9%之间,SSR数据显示符合亲子关系位点介于36~40个之间。综上所述,SSR和SNP两种标记在数据完整性、区分品种能力、位点稳定性等方面差别较小。

  • 标签: 玉米 SSR SNP 真实性鉴定
  • 简介:为丰富太子参分子标记库、开发太子参SSR标记、寻找有效太子参种源鉴定方法。本研究运用MISA、Primer3等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从太子参转录组搜索获得11297个SSR位点,其出现频率为8.87%,分布距离为平均每10kb有1.47个SSR位点,其中主要重复类型是单核苷酸重复;11297个SSR位点中不同核苷酸基序类型SSR有259种,主要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A/T为主,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AAT/ATT。在此基础上设计、筛选得到16821对特异性引物,其中针对高多态性SSR序列引物有8706对,随机挑选其中20对引物对来源于贵州、江苏、福建6个太子参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成功率达70%~80%。太子参转录组SSR分布密度大、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通用性好,可为开发太子参功能性标记提供前期基础,在太子参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质种源筛选等方面具有极大开发价值和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太子参 SSR 转录组 位点信息
  • 简介:高质量mRNA分离和纯化是转录组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实验前提。为了调取较完整、纯度较高mRNA,本研究采用磁性分离技术调取mRNA,磁性复合微粒通过其表面的功能团与oligo(dT)_(25)相偶联,形成杂交体-磁珠复合体,外加磁场来实现mRNA快速分离,并经过不同试剂纯化后得到高质量mRNA,用于构建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mRNA被调取后,使用不同缓冲液纯化时对mRNA质量影响较大,经多次试验验证:结合缓冲液为2.5mol/LLiCl,洗脱缓冲液采用0.1mol/LLiCl和1%LiDS相结合进行纯化时,检测结果显示文库条带位于400~600bp之间,条带大小符合上机要求。高质量转录组文库构建为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等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MRNA 分离与纯化 转录组文库 磁性复合微粒
  • 简介:简要介绍了5种传统、最常用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SSR和SNP)技术原理及它们优缺点,也总结了TRAP这种新产生分子标记技术原理、优点及应用前景。综述了这几类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进化、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图谱构建及抗虫、抗病等方面的研究。利用SSR和RAPD标记能够发现野生种和栽培种多态性进而实现分子标记对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将许多花生品种分为不同品种群,能够对花生进行种质进化研究。RFLP和AFLP技术利于花生图谱构建,利用DNA特定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对改变及酶切位点之间分予重排,可以发现花生品种间DNA许多多态性位点,进而绘制分子标记图谱。AFLP技术在花生青枯菌和花生抗黄曲霉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RAPD技术在花生根瘤菌、花生线虫病等方面已有显著进展。最后对分子标记在花生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展望。

  • 标签: 花生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 简介:Bar基因是转基因商品化作物应用最多目标基因,也是水稻遗传转化应用较多选择标记基因,因此,建立以Bar基因为选择标记通用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非常必要。本研究,以籼型水稻明恢63为受体,Bar基因作选择标记,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将Bar基因转入其中,获得了一批转化子,初步建立了稳定、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随后,以此体系为基础,将装有不同基因两个载体pBar-1C^*和pBar-1Ab进行了转化,分别从5400块和4800块愈伤组织获得156个和115个抗性愈伤,其抗性愈伤率分别为2.8%和2.4%,分化率分别为80.7%和87.8%,由此说明,此转化体系相对稳定,且分化率高、抗性愈伤率也较高,可用于同类选择标记遗传转化,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步伐。

  • 标签: 选择标记 BAR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水稻
  • 简介:本研究以油茶品种‘长林4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个油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5.59kD,理论等电点(PI)为6.27。与其他植物ALMT蛋白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oALMT(GenBank登录号:KT932706)。CoALMT蛋白含有6个跨膜区,可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CoALMT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Extendedstrand)、β转角(Betaturn)、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分别占52.05%、16.89%、8.70%、22.35%。以‘长林4号’和‘长林166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沙培条件下两个不同无性系在不同磷水平下不同器官组织CoALMT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两个无性系油茶根系CoALMT表达量均上升,说明油茶根系CoALMT基因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茎和叶表达模式与根存在差异。低磷处理下不同组织,‘长林166号’CoALMT基因表达量均比‘长林4号’高。综上结果可知CoALMT基因参与油茶对低磷响应,其可能会影响油茶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 标签: 油茶 苹果酸转运体 低磷胁迫下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模板DNA质量直接影响PCR扩增结果,而不同提取方法及其缓冲液成份与浓度对提取DNA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5个栽培大豆品种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SDS与CTAB两种提取方法以及不同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对所提取DNA质量影响,并通过PCR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W/V)、2%(W/V)浓度CTAB提取缓冲液和1.25%(W/V)SDS提取缓冲液所提取大豆叶片DNA质量较好,均能满足PCR扩增模板需求,其中以1.25%(W/V)SDS提取得到大豆叶片DNA质量最好,以其为模板扩增效果最佳,而4%浓度CTAB不适宜提取大豆叶片DNA.

  • 标签: PCR 大豆 叶片 DNA 提取方法 缓冲液
  • 简介:不论是野生还是离体条件下,珠芽均是植物进行繁殖再生重要器官,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全面系统介绍。本综述从植物珠芽定义、起源与发生部位、发育过程、显微结构、生理生态及实际生产中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珠芽研究进展,认为植物珠芽可着生于叶腋、花序或叶片表面,是由薄壁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珠芽发育一般经历了启动、膨大和成熟三个阶段,与内源激素含量和变化有关;珠芽在数量、萌发率和生活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是良种繁育和种群繁衍高效方式;并探讨了珠芽形成分子机制,对未来珠芽研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珠芽 发育过程 形成机制 研究应用
  • 简介: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即彩色花生,是由普通花生通过多世代分离选育而成,种皮颜色包括深紫条纹、浅紫条纹、红色、红-白相间、紫黑色等类别。由于彩色花生营养丰富,并且富含花色苷类物质而倍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对彩色花生加工品质特性并不清楚。外形性状评价实验表明,5种花生种皮颜色、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具有较大差异;脂肪和脂肪酸评价发现,5种花生都不是最适宜油用花生品种选择,但其均富含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具有较好食用价值;蛋白质含量最高是‘铜仁珍珠’花生,其次是‘黑珍珠’,含量最低为‘紫魁’,且其富含氨基酸也有着显著差异;此外,种皮对花生生品感官评价影响加大,深色种皮花生种皮对香味影响大,对甜味和脆度影响小。本研究选用贵州地方特色品种‘铜仁珍珠’和引进‘黑珍珠’、‘红-白花’、‘四粒红’和‘紫魁’5种种皮颜色差异较大花生,对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生品及烘烤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种皮色素进行综合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皮颜色花生品质特征特性,为彩色花生更好地推广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彩色花生 品质特性 感官评价
  • 简介:以49份申请品种保护提供品种和47份收集草莓已知品种为材料,通过从208对草莓SSR引物筛选出20对多态性好核心引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和毛细光电泳检测相结合方式对96份草莓品种进行标记分析,检测每个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大小,并为每个等位变异选取了相应参照品种。结果显示:20对引物共检测出20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6~15个平均10.3个;共检测到600个带型,每对引物检测到带型数11~58个,平均3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PI

  • 标签: 品种指纹 图谱构建 指纹图谱
  • 简介: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LOCUST(FT)编码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和其他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和FD2与葡萄Vv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FD基因在不同组织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FD5-D在纤维表达量最高,其余GhFD基因均在SAM表达量最高,不同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资料。

  • 标签: 棉花 FD基因 b ZIP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 简介:MADS-box基因家族AG(AGAMOUS)基因对心皮和胚珠发育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甜樱桃(PrunusaviumL.)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扩增AG保守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全长表达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了外源赤霉素对该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1)所获得基因PaMADS5(Genebank登录号:JQ686726),全长为1092bp,编码246个氨基酸;(2)蛋白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aMADS5属于MADS-box家族AG亚族;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aMADS5在花雄蕊和心皮中表达。(3)PaMADS5在雌蕊中表达量受赤霉素影响,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升高,PaMADS5表达逐渐升高,表明PaMADS5可能参与调控甜樱桃雌蕊发育。

  • 标签: 甜樱桃 AGAMOUS 基因克隆 赤霉素处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遗传研究一直是大豆抗病遗传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哈91R3—301×黑农41组合构建了遗传群体,其F2分离单株SSR标记基因型基本符合1:2:1比例,说明这个群体没有偏分离。根据F3株系病情指数分布推测SMV3F2成株抗性似乎由多基因控制。根据SSR分子标记基因型和F2:3株系对SMV3抗病性表型结果连锁分析,推测Satt296是与大豆花叶病毒(SMV)3号株系抗性主基因连锁分子标记,应用Joinmap作图软件将该标记定位在D1b连锁群上,这一结果与部分文献报道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与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在其他RIL群体验证得到了初步证实,推测定位在D1b连锁群上抗性座位可能是控制SMV3主基因之一,该标记可望应用于大豆抗SMV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标签: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SMV3抗性遗传 SSR标记
  • 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各主产国对小麦品质性状开展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从影响小麦品质主要方面,如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小麦籽粒硬度,小麦面粉粉色,小麦籽粒淀粉品质,小麦收获前穗发芽等综述了当前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 品质性状 分子改良 蛋白质性状 籽粒硬度性状 面粉粉色性状
  • 简介: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2.0软件分析了甘薯淀粉含量QTL。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个主效位点,位于父本郑薯20Z31连锁群上a02b40.02ds**和a08b37.03fs*两个标记之间,QTL加性效应为-0.73,解释表型变异7.70%。定位甘薯淀粉含量相关QTL,将为发掘与淀粉含量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 标签: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淀粉含量 QTL定位
  • 简介:中国马铃薯主产区大部分区域为干旱贫瘠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地区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抗旱资源筛选与育种利用,将对提高干旱地区马铃薯产量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7份抗旱性较好无性系后代及5个抗旱性不同品种为材料,设盛花期控水15d和正常浇水2个处理,测定3个生理指标、4个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对材料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相对含水量及产量下降,各项指标对干旱胁迫敏感,其抗旱系数因材料不同有差异,上述指标均可作为抗旱评价指标。根据某一指标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对马铃薯抗旱性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品种抗旱性由高到低为:定薯1号、克新1号、冀张薯8号、东农311、大西洋;得到6份高度抗旱材料、7份中度抗旱材料、4份低度抗旱材料。采用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对马铃薯抗旱性进行评价,可以较好揭示抗旱性与各指标之间关系,全面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性;抗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马铃薯进行抗旱性评价是准确可靠

  • 标签: 马铃薯 抗旱资源 抗旱系数 隶属函数
  • 简介:对4000条辣椒EST序列进行筛选,获得了119条含有SSREST,共设计出35对EST—SSR引物,占所有EST序列0.87%。在所有的SSR—ESTs,二核苷酸重复含量最高,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GA和AGA分别是二,三核苷酸重复含量最高重复基元。以不育系(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保持系基因组DNA为模板,对EST—SSR引物进行筛选,首次获得Pe21、Pe26和Pe27等3对特异引物,并扩增出特异片段分别为CMSPe2160、CMSPe260、CMSPe27300.EST—SSR标记作为功能基因一部分,可以直接揭示或反映相关基因功能,特异标记基因一部分序列,它应用将对进一步研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带来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EST—SSR
  • 简介:为探索适于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学研究样品制备最优方法,本研究以Rht10鲁麦15开花后第31天籽粒为材料,采用4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尿素/硫脲法、酚提取法Ⅰ和酚提取法Ⅱ,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蛋白量以及蛋白分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TCA/丙酮法和尿素/硫脲法获得蛋白点较少,分别为484个和489个,蛋白质损失较大,蛋白质在碱性端(pH7附近)堆积严重;酚提取方法Ⅰ得到蛋白点709个,部分蛋白点弥散,碱性端蛋白轻微堆积;酚提取方法Ⅱ得到蛋白点866个,蛋白点清晰,无碱性蛋白堆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籽粒蛋白质组研究,酚提取方法更为适合小麦籽粒蛋白提取,同时方法Ⅱ优于方法Ⅰ。

  • 标签: 小麦 籽粒蛋白 蛋白提取 双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