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中性皂液清洁放射区域皮肤对肺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研究患者选择我院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全部采用放射治疗,照射野均为同一个区域皮肤,研究组患者放疗后使用中性皂液清洁放射区域皮肤,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护理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性皂液清洁 肺癌患者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伴随着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也随之越来越年轻化,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我国针对此类人群,改变了就医模式,因此患病人群的医疗信息如何共享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区域慢性病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方便了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流程,对慢性病患者监测信息平台的管理模式为医院-社区-疾控一体化,在实现共享资源的前提下,不仅能够监控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状态,还能够掌握我国各类慢性病的分布状况和传播情况,并适当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有效地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是一个能够提供全方位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

  • 标签: 区域慢性病 监测信息平台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区域化五常法管理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系统抽样法将其均衡分至两组(n=20),2021年1--12月定义为参照组,未实施区域化五常法管理,2021年1--12月定义为研究组,实施区域化五常法管理,而后进行数据收集、统计,比对分析。结果:干预过后,研究组各项数据指标均显优参照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结论:在胃部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融入区域化五常法进行管理,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医护沟通,使护理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令差错率有效降低,值得推崇。

  • 标签: 区域化五常法管理 胃大部分切除 胃癌患者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5)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结果:观察组预警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接受基于护理主动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预警管理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可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基于护理主导医患参与的区域性防治 预警管理
  • 简介:介绍了远程护理继续教育和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网络上建立远程护理教育平台的可行性和意义。

  • 标签: 护理继续教育 远程教育 区域协同 信息共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5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329.47656”。

  • 标签: 数字用法 表达方法 阿拉伯数字 出版物
  • 简介:执行GB/T15835—1995《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I〉5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329.47656”。

  • 标签: 数字用法 表达方法 阿拉伯数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热循环区域性灌注化疗技术在围术期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52名,根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术后热灌注化疗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22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配合体腔热循环灌注化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评价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热循环区域灌注化疗技术应用在腹腔镜手术后治疗中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时间,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恢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明显价值。

  • 标签: 恶性肿瘤 腹腔镜手术 护理 热循环 灌注治疗
  • 简介:投稿《上海护理》的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获国家、省部级或单位基金支持,应在文章首页地脚处以“基金项目”标识,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个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期间以“;”隔开。基金项目脚注格式为“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上海市护理学会科研课题(2016MS-B04)。

  • 标签: 基金项目 上海市护理学会 标注 科研课题 名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穿针引线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之一,在作深部组织缝合时,为便于手术者更能清楚地观察到手术野,有利于缝合,如何传递给术者高质量的缝合针线尤为重要.我院手术室自1997年对传统的穿针方法提出了挑战,经过5年30多名手术室护士的实践,将穿针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结果用改良穿针法明显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穿针速度和质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穿针法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