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细胞被覆于全身的血管腔面,内皮细胞约占体重1%,但内皮细胞表面面积多达5.000m^2。内皮细胞在血液和组织表面是非常活跃,在正常血液分布、凝血、炎症反应和损伤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具有屏障、抗凝与抗血栓、合成TFPI、PGI2、NO、TM、ET等物质以及血管壁细胞增值调节等作用。作为活跃的“内分泌组织”和强大的“代谢组织”的血管,在血管生物学研究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学研究中的地位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 全身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血管属全身多功能器官,主要在介导炎症与免疫反应、维持血管稳态、预防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危险因素均可诱发内皮损伤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血管重构和斑块形成。现对内皮损伤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从而提醒临床医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给予早期干预,尽量延缓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

  • 标签: 内皮损伤 冠心病 研究进展
  • 简介:为探讨血管生长因子(VDGF)与肺癌血管形成、转移和增殖活性等因素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在94例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VEGF在肺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70.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VEGF表达阳性组其激血管计数值和只PCNA标记指数均高于阴性组(P<0.05)。腺癌VEGF的表达与转移、分期和分级等因素均无关(P>0.05);在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Ⅲ~Ⅳ期癌高于Ⅰ~Ⅱ期癌(P<0.05),上述结果提示,VEGF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并能促进肺癌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VEGF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进展有关.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 标签: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达 血管形成 转移 增殖活性
  • 简介:[摘要]重组人血管抑制素(恩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本品能抑制血管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控制和稳定晚期恶性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性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恩度联合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恩度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肝上皮样血管瘤 (HEHE)为低中度罕见恶性肿瘤,但其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在疾病鉴别诊断时超声、CT、MRI及PET/CT等存在“葫芦状”或“牛眼征”、“条纹状征”、“黑色靶征”、“白色目标征”、“包膜皱缩征”、“棒棒糖征”等特征可初步诊断,但确诊仍需参考标志物CD31、CD34、CD10 及F-VIII染色、融合癌基因WWTR1-CAMTA1。近年来,临床关于HEHE治疗手术仍为首推方案,针对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可采用化学疗法、介入治疗等手段干预。本文对HEHE诊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依洛尤单抗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8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干预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进行常规治疗外加依洛尤单抗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以及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凝血指标和血管指标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依洛尤单抗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预适应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功能及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组接受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缺血预适应的治疗,并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功能的改善及脑梗死问题的发生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血管压力 - 应变弹性系数( Ep) 、顺应( AC) 、僵硬程度指 数( β) 、增大指数( AI) 、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 及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 FMD) ,取外周血检测假血友 病因子( vWF) 、内皮素 1( ET-1) 、一氧化氮( NO) 。结果:在血管功能的改善方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而在脑梗死问题的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的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3.53%。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血管弹性指标及外周血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颈总动脉 Ep、β、AI、PWVβ 及肱动脉 FMD 较治疗前下降而 AC 升高( P 均 < 0. 05) ,且 Ep、β、AI、PWVβ、肱动脉 FMD 低于对照组而 AC 高于对照组( P 均 < 0. 05) ;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 vWF、ET-1 较治疗前下降而 NO 升高( P 均 < 0. 05) ,且 vWF、ET-1 低于对照组而 NO 高于对照 组( P 均 < 0. 05) 。结论:为帮助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减少受到脑梗死问题的影响,促进血管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缺血预适应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分别应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后,血管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对T2DM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口服药组和胰岛素组各40例,调整药物用量,血糖达标后继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胰岛素及C肽浓度、血管功能的差异及两组间差异,分析胰岛素治疗与口服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血管功能的差异。【结果】(1)口服药组:治疗后FPG、PPG以及HbA1c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MT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组:治疗后FPG、PPG以及HbA1c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CAM-1水平、IM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3)组间比较:治疗后胰岛素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ICAM-1水平高于口服药组(P〈0.05);治疗后胰岛素组的NO水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水平低于口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血清中过高的胰岛素水平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血管炎症反应,以加重血管病变。

  • 标签: 医源性疾病 胰岛素 内皮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通心络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血管功能的影响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10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比值以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LVEF、 LVEDD和 LVFS均比对照组增高更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 LVMI、脂联素、 VEGF、 NO、血浆 cAMP/cGMP比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长期应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接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试验研究,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66例纳入试验序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试验个体均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服阿司匹林单药,试验组则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于肱动脉舒张期表征血管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试验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增加,血流阻力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降低;接受12个月的治疗后,临床效果更佳,指标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更明显,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钠肽应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双盲法分为应用心肌梗死基础治疗药物的基础治疗组和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脑钠肽治疗的脑钠肽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管功能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脑钠肽组FDM和NO均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P

  • 标签: 心肌梗死 脑钠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46例HCC切除标本中内皮抑素和VE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随机资料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SD—t检验或TamhanetS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HCC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11±0.02、0.14±0.01、0.09±0.01,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8±1.2)×10^4、(3.8±2.2)×10^4、(0.9±0.4)×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7.927,P〈0.05)。VEGF主要见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细胞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MOD分别为0.13±0.02、0.12±0.02、0.11±0.02,IOD分别为(5.4±3.1)×10^4、(3.9±2.5)×10^4、(3.0±3.0)×10^4,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强,两者的MOD和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1,8.723,P〈0.05)。内皮抑素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669,P〈0.05)。VEGF不影响术后复发时间(t=0.892,P〉0.05)。结论内皮抑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肿瘤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弱,与HCC预后有关,可作为HCC的预后判断指标。VEGF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强,但无法作为HCC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他汀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功能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86例,数字表随机分3组每组62例,A组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效果。结果:C组疗效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P<0.05。三组当中,C组对血管功能与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P<0.05。结论:不同他汀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功能与心脏功能的影响中,以瑞舒伐他汀最佳,其次阿托伐他汀,最后是辛伐他汀。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外用激素制剂的广泛使用,面部激素依赖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命名、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皮炎 激素依赖性 诊疗
  • 简介:目的分析上皮样血管瘤(EHE)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证实的EHE检查资料,结合临床、病理及文献讨论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肺上皮样血管瘤(PEH)1例,肝上皮样血管瘤(HEH)2例,PEH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结节影,以中下肺野为主,支气管血管束增粗,部分病灶伴有钙化;HEH均为多发,病灶位于肝周边区域,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片状,伴散在钙化及肝包膜凹陷,增强早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结论EH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虽有一定的特点,但本病罕见,确诊尚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