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对比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1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7例,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40min),平均出血量650m1(300-17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瘫痪加重2例。随访3~22个月,除一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部位病理破坏程度,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 标签: 脊柱结核 同期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提高脊髓损伤临床有效护理方法和治疗水平。方法选择本院脊髓损伤患者45例,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功能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系列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临床康复护理工作,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进。结论采取全面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于患者康复极为有利,在临床中可广泛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号 B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4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脊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程序护理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结论护理程序护理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积极性,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高位截瘫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康复治疗路径,对所选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评分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脊髓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焦虑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路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脊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分析 康复治疗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髓损伤多源于交通伤、坠落伤、运动伤或暴力,患者多为青壮年,损伤后可出现截瘫、呼吸障碍甚至死亡.除损伤引起的颈椎管连续性破坏,骨折或脱位压迫颈脊髓,后期的继发性损伤也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对颈脊髓损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包括现场急救水平的提高、外科干预和内固定技术的改进、保护神经细胞和促神经生长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继发性损伤、理想的康复等措施,使对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文章评述了颈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未来研究的设想.

  • 标签: 颈椎脊髓损伤 功能障碍 神经细胞 机械性压迫 现场救护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瘫痪,是-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对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范围越来越广泛,康复护理作为整体护理内容之- ,成为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脊髓损伤病人,采取切实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脊髓损伤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因此,在治疗脊髓损伤时,应从心理支持、膀胱恢复、肠道恢复、肢体恢复、自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常规护理,后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非常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研究了缓激肽在脊髓腰骶段及L4~6背根节的分布,以及坐骨神经切断后,它在相应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缓激肽分布于L4~6背根节及腰骶髓灰质的第Ⅱ、Ⅲ、Ⅳ、Ⅸ层神经元及脊髓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在神经损伤的研究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缓激肽含量,损伤后第15h是减少的,以后逐渐增多,至第72h仍维持在高位水平。

  • 标签: 缓激肽 坐骨神经 神经损伤 脊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项常用于大脑临床研究中的技术,但很少用于脊髓损伤的诊断或预后。目的:采用显微技术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测脊髓离断情况,这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损伤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2只在精确显微技术下制备脊髓损伤模型,6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用核磁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实验组大鼠造模后脊髓离断情况,用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神经电生理改变情况,利用斜坡实验和BBB评分评价大鼠造模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大鼠苏醒后双下肢全瘫、尾巴不能摆动、尿潴留;弥散张量成像图像显示其T10段脊髓完全离断;运动及感觉诱发电位波形较对照组均未引出;造模后1d、造模后1,2,4周斜板试验角度均小于30°,BBB评分均少于10分,随时间延长,部分大鼠可见后肢刺激性反射,但无主动性功能活动,局部脊髓结构破坏严重。说明精确显微技术能成功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且在弥散张量成像图像上清晰可见T10段脊髓完全离断。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脊髓损伤 显微技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对 29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 19例临床治愈, 7例好转, 3例无效。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急性脊髓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变范围和受累脊髓节段将会影响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是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疗法,好转率和治愈率都较高。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