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探讨

郭雅峰 ,张宏 ,何金曼 

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对比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临床护理;护理干预

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导致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针对这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针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越发重视对各种前瞻性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然而,对于这种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并评估其对患者康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对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干预组(n=44)、对照组(n=44)两组,患者的损伤部位包括腰椎、颈椎、胸椎,损伤节段数在1~4之间。1出示的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经统计学检验后,该一般资料具备统计学差异,可应用于研究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纳入的全部患者确诊的脊髓损伤均属于不完全脊髓损伤,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对象中,排除了患有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等)疾病的患者。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干预组

对照组

例数

44

44

-

-

性别(男/女)

23(52.2)/21(48.8)

24(55.0)/20(45.0)

0.074

0.759

年龄(岁)

46.3±12.8

45.7±10.4

0.751

0.456

1.2 研究方法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压疮预防等等[1]。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下面将详细介绍所采用的具体措施:

1)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护士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会定期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此外,护士还会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决策,增强他们对康复过程的控制感和参与感。

2)健康宣教:健康宣教是指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脊柱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程、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育,患者和家属可更好地了解脊柱脊髓损伤的疾病特点和康复需求,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和设备,掌握自我护理技巧,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健康宣教还包括对康复期望和目标的讨论,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等等。

3)康复运动/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会制定个体化的运动、锻炼计划。这些计划旨在促进患者肌肉力量的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增加和平衡能力的提高。康复运动包括各种肢体活动,如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患者可逐步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此外,功能锻炼也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活动,例如坐立、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患者可逐渐恢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在进行康复运动和功能锻炼时,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疲劳程度和体力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此外,护士还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指导,确保患者在运动和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性[2]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内容: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完成手术后的3个月、6个月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以100分为满分,分高则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中,共纳入了肌肉挛缩、压疮、静脉血栓三项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的差异。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

5),表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进程更快。

2.2 二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在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和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等综合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上取得了更好的恢复效果。

2.3 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通过进行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3 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手段,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

首先,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其次,健康宣教的开展可增加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参与康复过程;最后,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的实施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较短的住院时间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本研究仅探讨了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对其他护理方法和策略的比较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程序化、前瞻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和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等措施,可促进患者尽快完成康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宏炜.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系统管理及常见并发症处理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4):10-15.

[2]李爱萍.临床路径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1(24):127-128.

[3]刘晓博.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骨科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1):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