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特定。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单位处理的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伤者资料共28例,总结分析致伤原因、临床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法医学临床鉴定。结果临床法医学鉴定结果,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9例、7例、7例、5例,经过治疗,有3例因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5例痊愈出院。25例出院患者损伤程度鉴定,轻伤一级、轻伤二级、重伤二级各10例、8例、7例。结论法医在进行脾破裂鉴定时,要严格依据伤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紧密结合伤者的外伤史,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是对延迟断脐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从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252例新生儿,我们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即使用延迟断脐法的观察组和使用快速断脐法的对照组,每组新生儿均为126例,收集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以及总胆红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只见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值小于零点零五,而对照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细胞比容均都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可以认为这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迟断脐不但没有加大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概率,而且还能让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这也降低了贫血和败血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延迟断脐 新生儿 黄疸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原则。方法将120名骨折前健康的患者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特殊饮食,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八周后拍摄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折线是否消失或近似消失。结论心理干预与饮食能促进骨折的提早愈合并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 标签: 骨折 心理干预 饮食指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45-0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术后复苏延迟麻醉复苏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的病例为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复苏室接收的全麻手术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开展护理研究,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的患者人数有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织开展针对性护理管理,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机械通气以及复苏室停留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复苏延迟麻醉复苏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麻醉苏醒效率,减少苏醒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术后复苏延迟 麻醉复苏室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脾脏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脏器。脾脏的位置在人体较为隐秘的部位,因此,脾脏如果一旦受损,被发现的难度也会增加。法医在进行司法鉴定过程之中,往往会较常遇到脾破裂等相关案例,通常都是由外伤引发。脾破裂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经历外伤的刺激之后,所导致的脾脏包膜下皮组织破裂而出血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脾破裂属于真性破裂,往往在外伤后第一时间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因此常常不易发现,一般会经过大概两周的时间,才会出现脾脏破裂的症状,因此外伤后的脾脏破裂往往具有延迟性。需要法医在临床鉴定时对患者身体进行仔细地鉴别,并且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可立刻下结论,以保证司法鉴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 标签: 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 临床鉴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复苏延迟危险因素,用列线图可视化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浙江某三甲医院复苏室收治1201例全麻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模型,采用列线图可视化展示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患者年龄≥66岁,普胸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时间≥120分钟为全麻患者复苏延迟独立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值为92.3%,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78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92-0.878)。验证组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37-0.909)。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判模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表现良好,有助于预测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发生,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全身麻醉 复苏延迟 危险因素 可视化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 要 : 运动员或 参与 体育活动 者曾 有过大强度不习惯 的 身体活动 ,出现 肌肉酸痛的经历,被称 之为 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 的普遍性比 较高,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 成绩 和 老百姓的 生活 质量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危害、产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发生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探讨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自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期间所收治的 44例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受伤及诊疗经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详细体检以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结果:通过给予 44例患者抗休克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后,病情均获得良好改善,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 100.00%。结论:对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时,查体需要仔细,通过给予患者早期正确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胸腹部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790万骨折患者,其中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延迟愈合和骨不愈合约占5%—10%.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骨延迟愈合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结下肢骨延迟愈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以后更好地治疗下肢骨延迟愈合提供技术理论和方法选择.关键词骨延迟愈合;综述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27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苏患者延迟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全麻复苏患者作为样本,调取其病例,对其延长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不同护理对策。结果31例患者中,受管道刺激影响而延迟拔管者7例(22.58%);受低体温影响而延迟拔管者7例(22.58%);受心理烦躁影响而延迟拔管者9例(29.03%);受苏醒延迟影响而延迟拔管者8例(25.80%)。结论应根据全麻复苏患者不同延迟拔管原因,采取不同护理对策,确保患者可适时苏醒,控制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管道刺激,控制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问题发生,加强心理护理,减少由患者心理烦躁所带来的延迟拔管发生几率,确保患者术后可正常拔管。

  • 标签: 全麻复苏患者 延迟拔管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摘要:骨折后期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病机主要为:1、脾胃气虚、肢体失养;2、气滞血瘀、血脉痹阻:3、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基于风药“辛、温、升、散、行”的特点,本文试阐述其在促进骨折愈合方剂中,通过加强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助补肝肾等机制,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目的,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风药 骨折延迟愈合 不愈合 中医骨伤
  • 简介:背景:冷疗对于减轻大强度训练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目的:考察不同的冷疗方案对长距离竞走运动员2个小周期训练中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2水平的影响,探讨冷疗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方法。方法:辽宁省竞走队16名男子竞走运动员随机分为冷疗组和冷热交替组,在15d的训练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冷疗,每日训练后进行一次冷疗,其中冷疗组进行不间断的10min冷疗,冷热交替组以2.5min冷水和2.5min热水循环4次,合计10min。选取6个时点测试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2水平,统计分析两种疗法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两种冷疗方案中,单纯冷疗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作用更加显著;(2)与冷热交替疗法相比,单纯冷疗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前列腺素2水平,在赛事较为密集的赛季,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3)结果表明,在大强度的训练和高强度密集的赛事中,单纯冷疗是更加有效的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方式。

  • 标签: 冷冻疗法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竞走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使用甲氨蝶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并用亚叶酸钙解救后,通过检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考察患者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清除情况,利用MTHFR677C〉T基因型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结果2例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其原因可能与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阳性、肝肾功能损伤及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发挥专业所长,密切关注甲氨蝶呤排泄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降低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排泄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