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采用数据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病案 2000份,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 1000份,分别采取数据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数据管理评分与数据录入错误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数据录入错误发生率为 0.30%,与对照组的 2.50%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数据管理评分低于研究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过程中,能够保障病案的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病案统计管理 系统管理 数据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我国不同的行业发展过程中都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对于医院来说,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必然要求,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云计算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云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方法:(1)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我院的500份没有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病案做为分析对象,命名为常规组。讨论病案信息管理中出现过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后于2018年1月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再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后的500份病案做为对照,进行病案信息记录合格率比较。(2)抽取2016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一直在我院工作的40名医生和60名护士,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前后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1)应用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以后,对照组病案信息记录的合格率为100%,高于常规组的98%。(P<0.05),有统计学意义。(2)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后,医生和护士对于病案信息管理技术评分分别为97.50%和95.00%,高于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实施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病案信息记录合格率,医护人员满意度更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医院等级评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等级评审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我院医护患三方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初期作为对照组,实施后期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师知识掌握度、医生及编码员的认知状态、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两组医师知识掌握度、医生及编码员的认知状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护士和医师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等级评审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是关系到所有人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医院对于自身的发展管理较为严格,而且随着数据化管理模式的充分应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应用。因此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开始逐步实现医院数据的整合和应用管理,希望以此实现医院医疗数据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提升数据的综合管理水平。我国最近几年医疗健康大数据的规模和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仍旧存在很多相应的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医疗健康大数据所面临的数据分散和数据联通共享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对医院信息化视域下的医疗数据整合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医疗数据应用中的难题分析,得出具体的数据整合方案和方法。

  • 标签: 医院信息化视域下 医疗数据 整合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智能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给许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医学信息处理也应用了这一技术,有效提高了医学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技术被广泛使用在医疗多个方面,实现了医院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加快医疗工作迈向规范化的脚步,实现医疗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对于医疗科学领域的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医学信息处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化对骨科病人宣教的影响。 方法 将 2018年 1-3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 80例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按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日按病种参加宣教护士在宣教室开展的围手术期集中宣教,应用科室自拍的视频进行个体化宣教,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入骨科护患微信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肢体功能康复状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经护理信息化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肢体功能康复状况、康复训练的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将护理信息化贯穿于对骨科患者的住院及出院宣教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 标签: [ ] 护理信息化 骨科患者 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医院中药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8月,选择我院100例中药治疗患者(100份处方)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实施信息技术管理措施,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未实施信息技术管理的100例患者(100份处方)与之进行对比,并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案实施后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低,P

  • 标签: 医院中药管理 信息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传统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多以教师讲解示教后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为主,此模式重在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术方法,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有待改进,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协作能力,我们通过使用学习通平台与建立显微互动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措施,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促进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医学微生物 学习通平台 显微互动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 2961 例患者与 22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巡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及综合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可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医护团队的凝聚力。

  • 标签: [ ] 信息化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02-2021.02,以我院手术室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班方式,研究组采用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护士的每日手术排班耗时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士的手术通知单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可减少排班耗时,降低手术通知单错误率、提高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 手术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疾病 防控期间我院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了互联网医院、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监控系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安全。方法 应用互联网医院实现视频面对面诊疗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无接触送物”,以及全程实时监控患者行为及病情变化。结果 系统既能保障患者安全,缓解焦虑的情绪,减少护士反复进入病房的次数,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便捷就医的流程,使医护不再局限在病房内。结论 智能信息化及监控系统节约了医疗防护资源,为职业防护及患者安全提供了保障,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更精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智能信息化 监控系统 隔离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现代信息化多元化管理方法对提高病案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全院出院终末病历29077份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现代化多元化管理方法前的14538份病历设为参照组,将实施现代化多元化管理方法后的14539份病历设为观察组,统计比较两组甲级病案率、病案归档率、病案缺陷率、疾病诊断整体完整率与填报率、手术及操作整体完整率与填报率。结果:观察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3日归档率、病案7日归档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病案缺陷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诊断整体完整率、填报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及操作整体完整率、填报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病案管理中应用现代化多元化管理方法时,能够显著提高病案质量,降低病案缺陷率,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

  • 标签: 现代信息化 多元化管理 病案质量 病案归档 病案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