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方法:纳入 50例肺结核患者,实验进行的时间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一共 15例,发生率为 30.0%,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用量差错、重复用药、搭配不当等。结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工作非常重要,但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绒癌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 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84 例绒癌化疗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 42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2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7.62% ,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降低绒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绒癌 化疗 不良反应 恶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经常发生低血糖反应.而老年DM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因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直接进入昏迷,如不能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损害.本文简要阐述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以期通过综述的论证,为现阶段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提供相应的借鉴。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听性脑干反应属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可以与其他听力学检查结合用于鉴别听力损失性质;最常用于检查有无耳蜗后病变:如各波潜伏期延长、波间期延长、双耳间潜伏期或波间期相差明显,以及波形分化变差都提示耳蜗后病变存在的可能性。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 突发性耳聋 诊断及预后 作用
  • 简介:摘要:自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依赖,举国上下无不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趋势,而日益上升的确诊数据及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民众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基于疫情期间民众的心理状态,本文将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归结于六种,即焦虑、怀疑、恐惧、抑郁、强迫、衰弱;并提出了有关心理方面、行为方面、思维方面的三种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疫情期间 民众心理 不良心理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 当今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晚期乳腺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辅助配合化疗及放疗来延长寿命,原本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和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乳腺癌的确诊期、手术期、放化疗期、康复期的各个重要影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其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应激反应,做好心理干预措施,减轻或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应激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化妆品注册和备案人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主体责任人,更加细化化妆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为注册人和备案人,其对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宣称负主体责任。注册人和备案人发现由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向化妆品监测机构报告的义务责任。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监测 评价
  • 简介:摘要:甘草酸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肝脏炎症进展,保护肝细胞,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和肝功能[1]。同时还有退黄、解毒、调节胆红素代谢作用,并且还有抗过敏、抗病毒、抑制氧化应激水平、中和活性氧化物等作用。如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等,广泛应用于当前的肝病领域,是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随着甘草酸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不断的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草酸类制剂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吧。

  • 标签: 甘草酸制剂 过敏
  • 简介:摘要:甘草酸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肝脏炎症进展,保护肝细胞,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和肝功能[1]。同时还有退黄、解毒、调节胆红素代谢作用,并且还有抗过敏、抗病毒、抑制氧化应激水平、中和活性氧化物等作用。如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铵、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等,广泛应用于当前的肝病领域,是用于抗炎保肝治疗的一线药物之一[2]。随着甘草酸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不断的出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草酸类制剂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吧。

  • 标签: 甘草酸制剂 过敏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性诱导治疗能否提高肾移植术后1年内的人、肾存活率。方法以1996年10月~2004年12月进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且术后使用单克隆抗体(OKT3)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h内预防使用OKT3,每日5mg。其中111例术后5~10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25~50mg,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环孢霉素(CsA)、强地松(P)、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另外40例在5d内因出现排斥反应的征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同位素肾血流图和同位素肾胶体显相及彩色超声均提示排斥反应,使用OKT3总量60~100mg。确诊排斥反应的当日及第二日使用OKT3每日10mg。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h内出现经病理证实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肾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年,只有12例(7.9%)因再排斥而住院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OKT。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肾移植术后即便用OKT3作诱导性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达36%(40/111)。但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较轻,且可完全被加量的OKT3逆转。OKT3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另外本文也对OKT3常见的副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 标签: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西医对输血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存在输血反应的患者( n=70例)为探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 n=35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14%( P<0.05);联合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刺联合西医能有效减轻输血反应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西医 输血反应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62 例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31 例)及对照组( 31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开展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状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 IL-6 、 CRP 及肾上腺素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术后 24h 两组患者各应激反应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 0.05 ),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应激反应状况。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老年患者 应激反应
  • 简介:对波音737的9名机长和8名副驾驶在飞行模拟器上进行了模拟飞行试验,分四个阶段测量了一些生理变量及心理学的状态焦虑得分。四个阶段是:(1)飞行前指示语后即刻;(2)进入模拟器,完成飞行前检查后,起动之前;(3)正常飞行到制造左发动机突发“鸟击”之后;(4)返航至跑道终端停车后。血样采集用19号蝶形针管固定于前臂后静脉。

  • 标签: 飞行员 紧张刺激 心理生理反应 测量
  • 简介:摘 要: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范围道炎症的作用。所以,阿奇霉素广泛应用于呼吸道、广,特别对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也是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研究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随机选取住院时间在2013年~2017年期间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204例患者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治疗,对实验组的102例患者进行阿奇霉素的静脉滴注,对于对照组的102例患者进行阿奇霉素的口服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数据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102例患者的发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例病患,实验数据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作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采用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同给药途径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药物剂型等进行探讨。结果: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皮疹(40.00%),且在诊治后治愈,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目眩等(20.00%),且均在基础治疗后好转,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变态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3.33%),且在急救后生命体征均平稳;采用溶液剂青霉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70.00%);采用静脉滴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40.00%)。结论: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诊治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低,且在日常用药中需加强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以保证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