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科学用药,提高患者的药疗依从性。方法从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结果上认识。结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是可防范的。正确认识、鉴别和诊断,提高合理用药导向。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用药导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居民对脑卒中和急性期康复治疗知晓率的现状。方法2015年5~9月,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四个市辖区1219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呼和浩特市居民对脑卒中的知晓率为50.123%,而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知晓率仅为25.431%。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之间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知晓率有影响(P<0.05)。结论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其要强调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急性期 知晓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文海宋爱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青州市东夏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14)【中图分类号】R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13-02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接种于机体后,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但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的疫苗及其附加物以及使用方法、或者少数人处于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和特有的遗传素质,此时,机体会产生一些局部或全身反应。正是由于接种反应的时有发生,给儿童身体造成一些的不适,致使家长对孩子预防接种依从性降低,同时对从事工作人员及单位带来是医患纠纷,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如何近控制和减少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及常见接种反应发生如何正确处理,提出如下措施:1控制和减少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措施1.1认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对于首次到接种门诊给孩子(包括流动儿童)办理接种手续家长,如实向工作人员反应婴儿健康状况,认真填写儿童健康基本信息。要求婴儿家长或监护人对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由家长或监护人签字并留有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儿科医师认真细致对儿童进行体检,若经儿科医师体检发出有心脏、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婴幼儿,应当告诉儿童家长依据现在儿童的身体状况给予暂时缓种或建议到上级医院复查与诊治。另外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婴幼儿不能给予脊灰减毒活疫苗。对于再次前来接种疫苗婴幼儿,儿童家长一定要告诉儿科医师,孩子近10天以来,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以及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是否出现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由儿科医师根据上次接种出现的反应情况,由接种医生根据上次接种疫苗出现的情况,决定予以缓种或禁忌接种处理。另外,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儿童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时,请尽量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员带孩子前来给孩子接种疫苗,避免儿童健康信息失真和预防接种信息不能向儿童家长正确完整表达。产生不必要的误解。1.2实施接种疫苗前告知制度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比如吸附百白破三联制剂容易出现发热、局部硬结。麻风疫苗容易出现发热或皮疹等。)再次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以降低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保护作用。1.3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有专人负责疫苗和冷链系统的管理。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小、中和大剂量对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即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有患者33例。对上述三组患者分别使用小、中和大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64%,中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8%,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中剂量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小剂量和大剂量,使用中剂量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短期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检验科在基层医院中和临床进行沟通的重要性。方法:检验科采取主动交流或电话沟通的方法和临床进行沟通,主要对检验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有效地沟通,能够很好地提高检验科样本的检验质量及检验结果的有用性。结论:进行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非常重要,要及时进行基层医院中检验科和临床的沟通,对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检验科 基层医院 临床科室 沟通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半夏厚朴汤汤剂的合煎液与分煎液中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方法使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柱(4.6mm×200mm,5μm),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分析半夏厚朴汤不同煎液中和厚朴酚的含量变化。结果半夏厚朴汤的合煎液与分煎液中和厚朴酚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的煎煮方式对对和厚朴酚的含量无影响,故半夏厚朴汤不需要分煎。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半夏厚朴汤 和厚朴酚 分煎 合煎
  • 简介:前些日子,陆女士去东南亚旅游,到达目的地时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考虑到这是一个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就服用了自备的诺氟沙星,服药后症状消失。但在海滩进行日光浴后,陆女士的背部出现了数个水疱和红斑,感到疼痛难忍,于是她立即回国就诊。医生在询问了病情后认为这是由于药主要为金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其中后两者更易发生。

  • 标签: 光敏反应 药物 尿路感染 诺氟沙星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 简介:摘要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污染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供医、药、护工作者参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病人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20例病人,1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1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也可缩短病人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增加应急能力。

  • 标签: 高原反应 护理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如今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功能性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护理已经逐渐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恐惧反应是住院儿童突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反应与愤怒是同一心理状态,都有一种威胁性的情境产生,因此恐惧反应是病儿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排除,则不利于病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弄清恐惧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 标签: 儿童 心里护理恐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于中药材料来源、提取和生产工艺、给药途径、配伍合理性等方面的因素,使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医护人员要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药品的配伍原则,谨慎用药,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不良反应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总结造成院内输血工作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提高院内输血的成功率,保证输血者的健康。方法根据我院自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间所进行输血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983人,从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三个时期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整理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输血类型、患者体质、输血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21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其中由于血小板单采血输血而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有27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发生比率最高。其他种类的输血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比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白悬浮红细胞过滤血输血,失活白病毒血浆过滤血输血,白冷沉淀过滤血输血。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以及非血溶引起的发热现象为主。结论通过对以往输血前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总结,我院现已制定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制度,现已取得初步成效。虽然少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操作和预防能力,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院内输血 不良反应 单采血小板 白悬浮红细胞过滤
  • 简介:摘要目前中药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使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