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并对100例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社区 日间照料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评价心理与社会干预必要性。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社会干预。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BPRS、SDSS、ADL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A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擅自停药,对照组出现1例复发、3例攻击行为、3例停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稳定病情,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RBANS、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可加强患者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功能,并且社会认知功能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 RBANS 社会认知功能 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和SSFP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0.05,且比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标签: 舒适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减轻社交回避以及苦恼,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 标签: 社会功能缺陷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从环境、人文、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活动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QLS)评分变化。结果质护理后病人SSPI总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动性与社会交往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优质护理后患者在动力与精力、心理社会方面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病人社会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社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全体患者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酌情给予抗癫痫药物、情感稳定剂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均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全程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涵盖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技能训练等。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并发癫痫的患者癫痫发作已得到良好控制,病情基本稳定。经全程护理后,全体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适应集体生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鉴于患者的特殊性,临床务必要对此予以足够重视,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保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新都区妇幼保健院注重文明创建工作,医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以文明创建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文明单位建设促进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事业的辉煌业绩,文明创建也将成为妇幼事业永葆青春的源头活水。

  • 标签: 文明 创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理模式。干预4周后,采取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NOSIE评分中激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理模式 住院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认知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实施认知疗法治疗,比对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结果所有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SDSS评分、ITAQ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认知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及社会功能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量表(ISMI)分、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SMI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PI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病耻感 社会功能 集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SDSS因子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的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NOSIE各因子评分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技能训练 慢性病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理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机体泌乳素(PRL)水平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治疗组与帕利哌酮治疗组各30例,两组持续治疗4个月后比较患者血浆中PRL水平、社会功能、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帕利哌酮治疗组患者PRL水平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1),而PSP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1);治疗4个月后,帕利哌酮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且药物安全性优于利培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种,其病因不明,主要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开展积极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服务 临床综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对患者社会功能、婚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进行研究,用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干预,32例)和常规组(基础护理,32例),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婚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社会技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婚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75%vs.75.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婚姻质量,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婚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精神残疾与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采取数字抽签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兴趣小组模式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兴趣小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两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精神残疾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其家庭关怀度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阶段施行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减轻精神残疾,有效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精神残疾 家庭关系 社交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