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成功后导管至预测长度后予以x线拍片定位,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并将2组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干预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9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管时间为(3.17±1.40)min,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中,其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的患者有90例,占比90.00%,在胸部x线下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于第4~6胸椎。P波形异常者10例,占比10.00%,未出现干扰波或未显示特异性P波,在胸部x片下出现导管异位。结论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价值显著,其方法便捷,可保证一次性定位、穿刺完成,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 PICC尖端位置 临床分析 P波异常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胰岛素注射部位记忆难、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引起皮下组织产生硬结、脂肪萎缩等现象,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特制定胰岛素定位腹带。该腹带采用棉质布料做成,将腹带分为四个象限,避开脐周五厘米,在四个象限内设置多个注射孔,注射区上设置有遮盖注射孔的遮布,遮布上设置有按扣,布面本体正面上还设置有与按扣相配套的按扣槽,遮布掀起之后通过按扣及按扣槽的配套连接进行固定,从而将所需注射孔露出,依此类推,按照注射孔的指示进行注射,直至所有注射孔全部注射完,再进行第二轮的注射,避免了注射部位的重复。此注射腹带简单、实用,使用十分方便。

  • 标签:
  • 简介: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探索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分析述情障碍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机依赖的技术性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均呈正相关;孤独感对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也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手机依赖 孤独感 述情障碍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现代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体位固定和摆位是放射治疗的关键环节,只有对患者合适的体位固定,精确定位和精确摆位,才能保证放射治疗的疗效。笔者在放射治疗方面有着7年多临床实践的经验,本文就提高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和摆位精度等方面给予相关介绍。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偏瘫肩痛采用定位推拿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本院104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以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定位推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举、外展、外旋度数,VAS,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上举、外展、外旋度数,FMA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偏瘫肩痛应用定位推拿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方法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偏瘫 肩痛 关节松动术 定位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与“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对胸部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价值。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抽取20名胸部肿瘤患者(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体部热塑膜)固定,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观察患者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结果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均优于体部热塑膜组。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均值为X轴(左右)(1.83±2.00)mm、Y轴(头脚)、(2.70±3.62)mm、Z轴(前后)(1.70±1.50)mm;体部热塑膜组为X轴(1.83±2.22)mm、Y轴(3.74±4.61)mm、Z轴(1.70±1.63)mm。定位垫+体部热塑膜比体部热塑膜误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垫+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胸部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精准度,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

  • 标签: 定位垫+体部热塑膜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行阴道镜下活检检查患者,阴道检查存在异常状态,基于阴道镜下,直接提取组织,用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阴道镜和宫颈组织学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基于检验后,45例患者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呈现出醋酸白上皮、异型血管、白斑等病变症状,且以醋酸白上皮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适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为尽早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避免患者发生宫颈癌。

  • 标签: 阴道镜 定位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埋伏牙正畸诊断和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患者28例,埋伏牙38颗,分别拍摄CBCT和全景片,比较两者对于牙根弯曲程度的判断。结果CBCT判断牙根弯曲准确率为100%,全景片为44.74%,CBCT在判断埋伏牙的准确位置情况明显优于全景片(P<0.01)。结论综合应用CBCT多种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可大大提高埋伏牙诊断的准确性,精确定位埋伏牙,从而有助于指导口腔正畸临床制定矫治方案。

  • 标签: 锥形束CT 埋伏牙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40例普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定位技术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尖端位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导管尖端到位,1例患者导管尖端不到位,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导管尖端到位,4例患者导管尖端不到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可采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准确判断中心静脉尖端位置,提升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彩超在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彩超、MRCP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手术探查结果表明,壶腹段结石、胰腺段结石、上段结石分别为16例(26.67%)、24例(40.00%)、20例(33.33%)。腹部彩超检查壶腹段结石、胰腺段结石、上段结石检出例数分别为13例(81.25%)、20例(83.33%)、15例(75.00%)。MRCP诊断壶腹段结石、胰腺段结石、上段结石检出例数分别为16例(100.00%)、24例(100.00%)、19例(95.00%)。腹部彩超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MRCP诊断两种检查,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彩超检查检出率高,而且重复性佳、操作用时短,可尽快提供给临床诊断医师有效准确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腹部彩超 肝外胆总管结石定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于我院行体外冲击碎石术,实验组应用X线定位,对照组应用B超定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首次碎石有效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用于输尿管结石患者,能收到与B超定位相当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 标签: X线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尽量缩小城乡差距,一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目前,虽然农村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医疗卫生水平仍然较为落后,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建设,是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分析乡镇卫生院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建设有所帮助。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公共卫生管理 功能定位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临床效果,以指导科学治疗子宫肌瘤。方法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均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术后跟踪随访,观察其子宫及肌瘤较治疗前的体积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内跟踪随访,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小,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痛经、经期延长、经量过多、尿频、焦虑失眠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大大减小,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值得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中运用心电辅助定位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4月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65例,运用心电监护仪连接3导联夹式导联,在导管置入体内后,用RA导联夹,夹于三向瓣膜式PICC尾部的内置导丝金属裸露处,接生理盐水匀速输注,从而导出特征性P波。通过P波形态,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65例患者61例出现了特征性P波,占93.8%,X线射片提示,47例入上腔静脉,占72.3%;15例入右心房,占23%;1例入颈内静脉,占1.5%;2例因行动不便拒绝射片,占3%,其中4例患者未出现特征性P波,X线射片检查,3例在上腔静脉,1例在右心房。结论心电辅助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中可以运用,但不能替代X线射片这一金标准,要推翻这一标准,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中超声定位肺小结节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工作特选取50例肺小结节患者(就诊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纳入研究,并给予超声定位辅助下施行胸腔镜手术,分析评价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50例患者中共有64枚肺小结节,其中经术中超声定位肺小结节明确位置的有49枚(76.56%),定位失败有13枚(20.31%),因胸腔粘连未行超声定位2枚(3.12%)。本次研究中超声平均操作时间为(18.00±0.50)分钟。结论在给予肺小结节患者实施胸腔镜手术中应用术中超声定位占据着比较重要应用意义,存在可行性。

  • 标签: 术中超声定位 肺小结节 胸腔镜手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定位下纳米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6例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的不同分为纳米碳示踪组和美兰示踪组,各83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和全部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组织学表现、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HER2表达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进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4%,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9%。美蓝作为示踪剂进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5.9%,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7%。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SLNB时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美兰示踪组(P<0.05);纳米碳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6.4%,美兰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5.9%,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纳米碳示踪组的假阴性率为11.1%,明显低于美兰示踪组(P<0.05)。结论彩超定位下纳米碳作为示踪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美兰,是临床上较为确切和可靠的示踪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纳米碳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质量。方法将上肢择期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b组采用常规异感定位,局麻药为0.375%罗听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前(S1)、手术切皮时(S2)、手术开始30min(S3)各时点心率、血压及SPO2,并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术后疼痛出现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术中心率、血压及Spo2较b组稳定,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疼痛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患儿术后苏醒质量。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视角下健康管理中心护士角色定位对提高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健康体检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总体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重护理工作多元化视角的转变,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来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保证健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多元化视角 健康管理中心 护士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