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房电图的辅助下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此给予体表定位法及X线定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给给予心房电图引导定位及X线定位确认,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定位操作时间为(15.62±0.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4±0.41)min(P<0.05);研究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4.83%,对照组为93.10%(P>0.05);研究组置管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和15.52%(P<0.05)。结论采用心房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到位率高,其操作所需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5年1月—2016年6月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置管,观察组则采取心房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精确概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概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房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PICC置管效果好。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房电图定位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40例普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以及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定位技术下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尖端位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19例患者导管尖端到位,1例患者导管尖端不到位,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导管尖端到位,4例患者导管尖端不到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可采用心房电图定位技术,准确判断中心静脉尖端位置,提升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定位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心房电图引导技术联合运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拟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PICC定位方法的不同实施分组,其中使用塞丁格技术引导定位的纳入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与心房电图引导联合技术的纳入研究组,对比PICC定位成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定位过程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心房电图引导技术的联合运用,有效提升了一次定位率及一次穿刺率,提高了PICC置管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 PICC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定位技术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对照组14例患者置管中采用常规X线定位,在实验组12例患者置管时采用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对两组患者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情况、置管成功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78.57%,实验组则为91.67%,两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14.29%,实验组则为8.33%,两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36.4±10.8)分钟及(28.5±10.3)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置管 PICC尖端心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腔内心电图技术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腔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与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可有效判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降低异位率且提高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同时减少导管相关的不良并发症现象,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腔内心电图技术 脑卒中 PICC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腔内心电图(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国内外儿童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EKG的应用情况、EKG定位工具的选择、引导方式、如何通过P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并分析了影响儿童EKG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望了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建议,便于对临床提供指导。

  • 标签: 儿童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教育策略在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心房定位操作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估,总分为100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插管插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带管日常活动的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健康宣教在心电图引导PICC心房定位操作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集束化健康宣教 PICC 心电图 心房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在PICC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置管患者,在其PICC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结果:通过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的应用,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置管所需时间,促进了导管尖端到位率的提高,为置管的高效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结论:在PICC定位中,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 超声探查 PICC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患者给予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期间,采用腔内心定位技术,对提高定位准确性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遵循分组对照原则,随机选取我院需运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患者46例,研究项目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分别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设置患者组别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23例,其中研究组在治疗期间运用腔内心定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常情况并。结果:研究组未出现导管异常情况,组间异位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腔内心定位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导入准确性,改善疾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技术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患者实施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PICC置管患者,利用奇偶平分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参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实验组给予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并发症更低,舒适评分更高,数据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在其中运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效果十分显著,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率,做到让患者满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成功后导管至预测长度后予以x线拍片定位,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并将2组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干预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9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管时间为(3.17±1.40)min,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中,其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的患者有90例,占比90.00%,在胸部x线下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于第4~6胸椎。P波形异常者10例,占比10.00%,未出现干扰波或未显示特异性P波,在胸部x片下出现导管异位。结论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价值显著,其方法便捷,可保证一次性定位、穿刺完成,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 PICC尖端位置 临床分析 P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超声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在血液肿瘤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接受 PICC置管治疗的 82例血液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41例,通过心电图引导 PICC实行尖端定位;对照组 41例,实施 B超引导 PICC实行尖端定位传统穿刺法。对比两组尖端定位的费用、操作时间、导管尖端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异位率为 2.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12.20%;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到上腔静脉下 1/3处占 95.12%远高于对照组的 31.71%;观察组置管准确率 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 80.49%, PICC尖端定位平均费用( 3.82±1.47)元低于对照组( 84.56±3.93)元,平均操作时间( 15.87±1.94)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 29.13±2.38) min,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应用在血液肿瘤患儿时,可有效提高置管精确度和安全性,降低置管时间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 PICC尖端定位 血液肿瘤患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法,在当前PICC置管中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实施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共计100位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为50位。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患者则传统的PICC置管时应用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法对其患者实际的导管尖端予以有效的定位,依照相应的定位情况,对置管的方向与相应的深度进行调整,然后对两组患者尖端到位率以及相应的尖端异位进行分析,同时对导管尖端具体的综合位置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置管之后观察组患者及尖端到位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且尖端异位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在置管后,观察组患者处于最佳位置的数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较高。结论: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对于PICC置管而言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尖端定位技术 腔内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在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腔内心电图辅助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 50 例 PICC尖端定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 PICC尖端定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及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程度、时间、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8.00% 、 32.00%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时间段本科收治的50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X射线胸片定位PICC尖端位置,观察组B超引导下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对比两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时间、定位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

  • 标签: B超引导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心电监护下的胸外按压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1—2015年入院后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30例有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电监护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设定胸外按压目标值1.胸外按压出现规则接近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波形,最好有血氧饱和度值显示(最好在94%以上);2.有创动脉平均动脉压尽量控制在65mmHg以上。在血氧饱和度波形不显示时,以动脉血压为主,参考心电波形。复苏人员胸外按压时同时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波形及有创动脉血压。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根据监护结果进行调整,尽量达到目标值。结果30例患者有18例心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60%,最终成活出院5例,出院成活率16.7%。复苏成功率和按压频率相关。30例患者中有18例需120-140次/分的按压频率才能达目标值,最终复苏成功13例;9例需150-200次/分的按压频率才能达到目标值,最终成功3例;而2例只需90-100次/分按压频率就能达到目标值,最终两例均复苏成功。结论心电监护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下的胸外按压能够给复苏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按压效果信息,为复苏者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减少了心肺复苏的盲目性,从而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和按压频率及深度有关,如果能以较慢和较浅的胸外按压达到目标值,复苏成功率较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和深度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电监护 呼吸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