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P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P为心房除极,正常P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的后半部。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完成。P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的变化。

  • 标签: P波异常 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心房除极 心电图检查 P波形态
  • 简介:患者男性,80岁。因气急、胸闷2月,加重1周就诊。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查体:BP160/8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可闻及Ⅲ级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深。心脏彩超示:左心房轻度扩大,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顺应性降低。临床诊断:心律失常。

  • 标签: 心房内传导障碍 异常改变 P波 病理性杂音 X线胸片示 左室顺应性
  • 简介:给出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数字化地震记录在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后P出射角与方位角的异常变化:主震前数月出射角出现明显上升异常变化,方位角出现明显下降异常变化。探讨了利用出射角和方位角异常进行大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 标签: P波 出射角 方位角 地震前兆
  • 简介: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天入院,查体:体温36.4℃、呼吸19次/分、心率56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唇舌发绀,桶状胸,叩诊过轻音,双肺呼吸音粗,

  • 标签: QRS波群 肺呼吸音 双下肢水肿 反复咳嗽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最大时限(Pmax)、P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最大时限(Pmax)、P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值
  • 简介:目前正在处理三维PP全方位、全偏移测量以便确定AVO(AVOA)、速度和其它参数之间的方位变化。量化AVOA的3个维数的图显示——大AVO梯度、大AVO梯度的方位和AVO梯度的方位变化——告诉观测者有关跨越边界的横波双折射反差的情况。通常把横波双折射看作与裂缝密度成正比。需要两类其它信息评价PAVOA正在告诉我们:(1)反射层上下的方位层速度信息;(2)各向异性AVOA模拟,以便描述可能在给定位置出现的各种地质情况。

  • 标签: 速度信息 P波 横波双折射 方位变化 AVO 裂缝密度
  • 简介:摘要讨论慢异常。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慢波性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潜山面和内幕EDA介质地面地震记录数值模拟及其场特征分析,在了解地震波场的动力学特征对裂缝介质的敏感性基础上,确定主要以振幅,其次是频率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为裂缝检测被检参数,以均方振幅与中心频率作为检验检测结果正确与否的评价参数,为建立裂缝检测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裂隙介质 有限差分 数值模拟 波场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P91管道焊缝中存在的异常组织进行检验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P91管道焊接质量,希望能为减少P91管道焊缝异常组织出现及降低部分焊缝返修处理问题发生几率提供有效建议。

  • 标签: P91管道 焊缝异常组织 白块组织 网状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其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关系,提高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提高患者住院生存率。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COVID-19并且至少有1份完整心电图的患者459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心电图特征。结果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多为男性(74.1%对44.1%),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9.0岁对59.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伴有合并症比例更高,死亡组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显著升高(P<0.01)。②死亡组更容易出现ST-T异常(69.0%对38.2%,P<0.01),ST-T异常伴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升高的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③死亡组P振幅更高[(1.28±0.38)mm对(1.02±0.38)mm,P<0.01],ΔP振幅≥0 mm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④高P振幅、ΔP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2(95%CI 1.93~9.64,P<0.01)、12.95(95%CI 2.54~65.96,P<0.01)及3.10(95%CI 1.59~6.04,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损伤,P振幅增加、ΔP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预测死亡风险的重要因子。

  • 标签: 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波振幅 ST-T异常 预后
  • 简介:通过把叠后S偏振分析与P方位正常时差(ANWO)速度分析相结合,得到了表征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Weyburn油田储层裂缝网络的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能够把测量区分成具有不同裂缝性质的两个主要区域。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而南部区域的地震特征波形与低于正交对称介质一致。南部区域与盐已经从该储层下面的Prairie蒸发岩中溶化区域一致。这一相互关系表明,采出盐改变了该储层的应力状态,导致盐溶化边缘南部和北部的破裂状态不同。

  • 标签: Weyburn油田 裂缝网络 加拿大 表征 S波 P波
  • 简介:为了提高P检测准确率,利用小变换模极大值对在多尺度上的变化规律能表征信号突变点的性质,结合人体生理特性的检测策略进行心电信号P的跨尺度检测.同时,引入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已检出的准P再次进行确认与识别.经MIT数据库实验表明,P检测准确率达到97%.

  • 标签: 小波变换 P模极大值对 神经网络 P波检测 心电信号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非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及其对应的相关疾病,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0例心电图均存在异常Q的患者,在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后,分析与其基础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异常Q在不同导联上的分布情况,结果:一些疾病如心肌病,肺心病,某些心律失常合并存在的非梗死性异常Q多呈定位分布,且以单一部位多见,单一部位出现异常Q者又以Ⅱ、Ⅲ、avF及V1-V3导联最常见,结论:除心肌梗死外尚有很多疾患可出现异常Q为特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勿将此类患者误诊为心肌梗死。

  • 标签: 非梗死性异常Q波 心肌梗死 心电图 鉴别诊断 发生机制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震级mB及宽频带P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