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酶水平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造模组。分析大鼠血清NO合酶水平肝功能损害后的变化趋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衰组大鼠血清NO合酶水平肝功能损害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初期血清总NOS和INOS水平显著降低,这一时期NO生成减少。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NO合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为临床急需应用冰冻血小板的治疗及抢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采集健康人新鲜血进行离心,制作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较冰冻保存前后血小板数量PLT、PCT,MPV,P-LCR,PDW,PH试纸测PH值;将分离的血小板分别加入保护剂二甲基亚砜(5%DMSO)后迅速置于-80℃低温冰箱保存。1月后对血小板进行复苏,再次检测Plt、MPV、PDW、PCT、P-LCR、PH值。然后对冰冻前后指标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Plt、MPV、PDW、PCT、P-LCR、PH值冰冻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在-80℃条件下冰冻保存1月,血小板相关参数保持稳定。

  • 标签: 冰冻保存二甲基亚砜血小板参数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近几年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学者在思考大脑的本质方面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其中一项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期间,我们的大脑所发生的变化是很巨大的。不久之前,主流科学家还认为,大脑在婴孩期以及童年早期会经受巨大的变化,但是之后大脑就开始定型,少有变化,成为我们终其一生的执行中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3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结果13182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产妇4652例,占34.52%,而且4年间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是很大;手术指征以难产占首位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中,显著升高的是疤痕子宫、臀位及胎儿窘迫,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将剖宫产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变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妊娠期妇女血脂生理变化的趋势,为建立妊娠期妇女血脂变化正常范围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妇女各100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孕妇各项血脂水平临床指标(TC、TG、HDL-C、LDL-C、apoA以及apoB)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妊娠的健康妇女(P<0.05),但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中期妇女各项血脂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妇女(P<0.05),且显著低于妊娠晚期妇女(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脂水平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并且妊娠早期、中期与晚期血脂水平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妊娠 血脂 生理性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位置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及评价。方法根据切口位置将院方收治的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白内障患者69例(7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上方切口组,共35只眼,Ⅱ组为实验组,左眼切口或右眼切口,共37只眼,在角巩膜缘后用钻石刀做切口,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两组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平均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一周Ⅰ组平均裸眼视力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明显;平均角膜散光度Ⅰ组显著大于Ⅱ组,差异明显。结论左侧或右侧切口可使患者早期获得稳定、良好的裸眼视力,有效减少切口的扩张力,无缝线角巩膜缘切口可靠、安全。

  • 标签: 切口 手术源性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7期
  • 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活动的季节性变化意味着免疫系统在冬天会令发炎情况加剧。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与发炎相关的疾病,例如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到了冬天通常会恶化,而且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夏天更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发展变化情况。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不同年份患者数量、康复患者数量、抗生素应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适量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发展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及45例健康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TT3、FT3下降明显(P<0.05),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TT3、FT3差异无显著性,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TT4、FT4及TSH无显著差异,但死亡组TT3、TT4、FT3、FT4均较缓解组有所下降(P<0.05),TSH低于缓解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降低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甲状腺激素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前后IL-18及hsCRP血清浓度的变化情况与术后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均行PCI术。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术前、术后IL-18、hsCRP的血清浓度,同时观察PCI术中、术后30天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PCI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9/105),其中AMI组14.6%(7/48)明显高于UA组3.5%(2/57)(P<0.05);发生早期并发症者术前IL-18及hsCRP的浓度及术后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结论PCI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IL-18及hsCRP有可能作为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8 高敏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脊髓损伤患者出现血压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的患者特别是胸6及其以上水平脊髓损伤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血压的调节失衡,表现为血压的骤然升高或骤然下降现象。结论血压的变化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出现低血压性休克,是阻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脊髓损伤 血压变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纹特征性变化与眩晕(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的掌纹特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等资料。结果掌纹的特征性变化,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基本相符。结论掌纹表现特征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有其特点,是基层临床中诊断眩晕(高血压)值得参考的可靠指标。

  • 标签: 掌纹 眩晕症 高血压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0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检查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并将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时存在心肌酶谱异常,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有利于及时治疗处理,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肺炎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击伤后家兔血清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动态变化。方法220V交流电电击,复制家兔电击伤模型,分别于电击伤后6个时间点(0h、4h、12h、1d、2d、3d)采家兔心室血,以无电击家兔为对照组(C),测定各组家兔心室血清的LDH和CK。结果LDH在电击伤后的4h、12h、1d、2d、3d时间点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在电击伤后4h达最高值,以后有所降低;CK在电击伤后的4h、12h、1d三个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或P<0.05),在12小时升到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2d、3d渐回复至正常(P>0.05)。结论电击伤后血清LDH和CK的变化特点为电击伤存活案例的法医鉴定及临床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分析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应用含有22523个大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术后24小时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285条,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1.26%,其中已知基因180条,93条基因表达上调,87条基因表达下调。涉及到一系列与细胞生长调节相关基因,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炎症、应激反应相关基因,转录调控及蛋白质翻译、修饰、加工、降解相关基因等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结论脓毒症导致的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是多种基因作用的结果,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全面揭示脓毒症肝脏基因表达的模式,有利于发现新的研究目标和治疗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由护生到护士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护理信息学认识的差别。方法对护生学习前、学习后、实习期和工作后对护理信息学重要性的认识及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工作后对护理信息学重要性的认识明显高于在校时期。结论学校应加强对在校护生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信息学的重要性。

  • 标签: 护理信息学 护士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