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叶酸(FA)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从衢江区体检人群中选择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10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FA。结果实验组血清Hcy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血清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FA与Hcy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水平增高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A可能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杜仲炮制后的化学变化,为其在临床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取30g杜仲成品,分别取10g采用清炒、烘烤、砂烫三种方法进行炮制,对比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结果与成品相比,清炒后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氨基酸有减少;烘烤后木质素质、环烯醚类减少;砂烫后木脂素类、环烯醚类、杜仲胶有减少。结论杜仲经炮制后化学成分主要以木脂素类、环烯醚类减少为主,在具体配伍时应考虑该变化

  • 标签: 杜仲 炮制 化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部位、性质及范围与其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19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电图变化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后继发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脑卒中心电图异常与卒中的部位、性质及范围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卒中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心电图改变影响预后,应加强监护,并予以重视和积极治疗。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3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结果13182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产妇4652例,占34.52%,而且4年间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是很大;手术指征以难产占首位影响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的因素中,显著升高的是疤痕子宫、臀位及胎儿窘迫,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将剖宫产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变化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位置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及评价。方法根据切口位置将院方收治的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白内障患者69例(7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上方切口组,共35只眼,Ⅱ组为实验组,左眼切口或右眼切口,共37只眼,在角巩膜缘后用钻石刀做切口,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两组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平均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一周Ⅰ组平均裸眼视力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明显;平均角膜散光度Ⅰ组显著大于Ⅱ组,差异明显。结论左侧或右侧切口可使患者早期获得稳定、良好的裸眼视力,有效减少切口的扩张力,无缝线角巩膜缘切口可靠、安全。

  • 标签: 切口 手术源性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发展变化情况。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5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不同年份患者数量、康复患者数量、抗生素应用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适量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发展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前后IL-18及hsCRP血清浓度的变化情况与术后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均行PCI术。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术前、术后IL-18、hsCRP的血清浓度,同时观察PCI术中、术后30天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PCI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9/105),其中AMI组14.6%(7/48)明显高于UA组3.5%(2/57)(P<0.05);发生早期并发症者术前IL-18及hsCRP的浓度及术后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结论PCI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IL-18及hsCRP有可能作为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8 高敏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纹特征性变化与眩晕(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高血压的掌纹特征、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等资料。结果掌纹的特征性变化,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基本相符。结论掌纹表现特征在眩晕症(高血压)的临床症状有其特点,是基层临床中诊断眩晕(高血压)值得参考的可靠指标。

  • 标签: 掌纹 眩晕症 高血压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对肝硬度值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患者肝硬度值变化与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以及年龄均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61,0.5225,0.5746;P<0.05)。结论炎症程度对肝脏硬度值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初始ALB越低,TBIL和DBIL水平越高,肝硬度值变化越快。

  • 标签: 瞬时弹性探测仪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体质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进行生产的资料齐全的1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褥期妇女体质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中医干预,产妇体质多转向为平和质,产后恢复较好。有85例(75.89%)产妇在中医干预后,体质为平和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褥期妇女进行中医干预恢复体质,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 标签: 产褥期 妇女 体质变化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孤独症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等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发光发测定110例老年男性孤独症患者及110名正常对照组老年男性体内T3、T4、FT3、FT4、TSH的浓度水平,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0例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SH下降,FT3降低,FT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男性孤独症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功能紊乱。

  • 标签: 老年男性 孤独症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52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7,14天,1,2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7,14天患者的FL评分较术前增加(P<0.05),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明显增加(P<0.05);术后1,2月FL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稳定性,至术后1月,所有检查项目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泪膜 青光眼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了解股骨颈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如焦虑及其抑郁表现)及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所起作用。方法将60例股骨颈患者分至实验组、对照组,二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骨折类型、已住院时间,治疗方式(手术与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两周后Zung`s焦虑自量表(SAS)与抑郁自量表(SDS)。结果两组Zung`s焦虑自量表(SAS)与抑郁自量表(SDS)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患者心理变化多表现为焦虑、抑郁,护理干预手段能有效缓解两种负面情绪影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心理变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及网织红细胞(Ret)参数的变化,以确定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在放化疗过程中受抑制情况及化疗后的早期恢复指标。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例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IRF)进行动态检测。结果IRF于化疗后第5天出现明显下降,而WBC和NEU从化疗后第9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和Ret从化疗后第19天出现回升,而IRF从化疗后13天开始回升,与化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F可作为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的早期较敏感指标。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未成熟分数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肿瘤 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了解窒息对心肌的损害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的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窒息患儿的心肌酶谱均有升高,重度窒息组心肌酶谱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时心肌缺血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它的发生发展过程,除了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变化导致心肌重塑外,某些相关细胞因子亦参与了心衰的进程,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它通过介导左室重构、使B-2肾上腺素受体失耦联、降低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引发或加重心衰。本文主要探讨心力衰竭时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 标签: 免疫 心力衰竭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分析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血中Cu、Fe、Zn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原子吸收分光光谱的技术(AAS)分别检查56例甲亢患者,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中Cu、Fe、Zn含量的变化。结果甲亢患者治疗后,血中Cu、Fe、Zn的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正常,甲亢是高代谢症候群,可直接影响Cu、Fe、Zn代谢紊乱。

  • 标签: 甲亢病 微量元素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变化。方法对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电图异常的特征以及临床相关性。结果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41例。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