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内科转运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急诊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转运行化验检查或住院。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科转运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诊转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转运 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焦虑情绪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3月份至2022年4月份接诊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4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心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值的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消化内镜检查 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对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以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家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并对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影评分(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肝硬化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肝硬化 心理健康状况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n=62)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考组(n=31),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n=31)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中,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同时可对产妇的负面情绪予以缓解。如上可见,心理护理亦可推广于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肿瘤内科病人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45例肿瘤内科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肿瘤内科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院收治患者数量的逐步上升,传统的用药服务已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用药需求,因此提出了门诊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该服务属于一种全程化的药学服务方法,与现阶段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在为患者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同时也提高和增强了患者的用药质量和安全意识。用药咨询服务作为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要求药师本身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还应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助于确保用药咨询服务开展的质量及效果。药师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的时间是从患者来门诊药房取药时起,但是由于每日到医院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数量较多,药师人数有限,现已难以满足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的需求。为了满足患者对合理用药咨询的需求,为能够向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系统的门诊用药指导,确保患者能够了解药品的作用、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笔者对门诊药房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前后对临床合理用药安全及疗效的影响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门诊药房 咨询服务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汇总我院2022年1月到6月中药用药咨询记录表,分类整理,总结病人咨询内容,及时掌握病人反映的用药需求、用药不良反应,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我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用药咨询,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 心理护理对肛裂术后患者心理情绪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 70 例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肛裂手术,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 VAS 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肛裂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的情绪,减少术后的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肛裂 心理情绪 疼痛程度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心理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积极行为,亲密关系以及积极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血病 不良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强迫性神经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166例强迫性神经症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予以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以全国常规为参照,分析心理特征,结果: 强迫性神经症病患者阳性均分、躯体功能、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敌对、抑郁、精神病性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

  • 标签: 强迫性神经症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12月-2021.12月中心随访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展开心理护理,查看护理前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心理危机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感染者而言,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会让患者的心理负担获得调节,值得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感染者 心理危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心理护理的应用成效。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择我院就诊的80例急诊留观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运动、疼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比有较大差异性(P

  • 标签: 急诊留观急性脑卒中患者 早期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运用基础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在对研究组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相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整体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等相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真菌性外耳道炎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