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曹晓思

福建三明沙县总医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12月-2021.12月中心随访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展开心理护理,查看护理前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的心理危机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感染者而言,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采用心理护理,会让患者的心理负担获得调节,值得运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应用效果

    艾滋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病后会让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现如今,艾滋病并没有根治的手段,患病后艾滋病感染者要终身服药,多数患者也容易丧失治疗信心,不仅治疗依从性降低,同时也严重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2]。并且,患者患病以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如烦躁、抑郁、焦虑、报复性行为、自杀倾向等等。对此,要强化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护理,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1月至2022.1月,这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是研究的对象,纳入患者均存在沟通能力,支持配合研究工作,并且了解此次研究内容。排除合并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意识障碍的患者。全部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有45例为女性、55例为男性,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为(48.62±6.71)岁。传播途径如下:2例静脉注射吸毒传播、98例性传播。

1.2方法

    纳入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都实施系统化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具体的措施如下:(1)护理评估:等到患者确诊过后,护理人员使用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知全体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存抑郁焦虑情况,他们也逐步失去了治疗信心,甚至一些患者还存在自杀、报复社会的心理。(2)干预措施:首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回答患者们提出的问题,为其一一解决。其次,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宣教,并告知患者会为他们保护好个人隐私,为他们讲解这一疾病的控制方法、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等,使患者形成一定的治疗信心。此外,做好情绪减压。对于一些刚刚确诊的感染者,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鼓励患者善待自己,珍惜生命。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评估患者心理危机反应,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包含焦虑抑郁、害怕怀疑、悲伤易怒、烦躁紧张、头痛失眠、愤怒报复、自杀倾向、无助绝望八个方面。

1.4统计和分析

将SPSS22.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的工具,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检验应用x2和t,当存在统计学差异时,P<0.05。

2 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全部的10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有90例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占据总患者数量的90%,护理后有15例患者仍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占据总患者数的15%,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112.7820,P值为0.0000,P<0.05;干预前烦躁紧张的患者有78例,占总体数量的78%,干预后烦躁紧张的患者有10例,占总体数量的10%,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93.8312,P值为0.0000,P<0.05;护理前有63例害怕怀疑的患者,护理后有9例害怕怀疑的患者,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63.2813,P值为0.0000;护理干预前,悲伤易怒的患者例数为35例,干预后有5例患者悲伤易怒,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28.1250,P值为0.0000;护理干预前,有85例患者头痛失眠,干预后有19例患者头痛失眠,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87.2596,P值为0.0000;干预前无助绝望的例数有49例,护理后无无助绝望的患者,护理前后比较得知x2值为64.9007,P值为0.0000;干预前愤怒报复的患者有15例,干预后无,比较得知x2值为16.2162,P值为0.0000;干预前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有10例,干预后无,x2值为10.5263,P值为0.0011。

3 讨论

当感染上艾滋病以后,患者的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均会受到严重损伤,患者要获得及时且正规的治疗,以此控制住病情。心理危机指的是内心情绪严重失调,要及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解决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3]。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会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然后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指导,使患者的身心健康获得调节。在本次研究中,全体的100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危机反应相较于护理干预前,均获得了显著改善,且护理前后比较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可积极运用心理护理,以此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黄鸿雁. 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健康必读,2019(30):89-90.

[2]李钦艳. 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保健文汇,2020(3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