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疗法,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碱剩余值、血乳酸值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诊的急诊颅脑损伤患者68例作为治疗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例数是34例。研究组在手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术中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评价指标:①治疗前、后GCS评分和颅内压。②并发症例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上升,颅内压降低,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急诊 颅脑损伤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出,导致局部组织张力增高,护理人员发现液体渗出后未做相应处理,直接给予拔除留置针,由于处置不当导致局部张力性皮肤撕脱。护理人员通过评估伤口,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破损处皮肤,配合局部氧气吹干,粘贴水胶体敷料并定时更换。同时加强患儿营养,做好家长健康指导工作。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持续观察患儿局部破损皮肤情况,定时更换水胶体敷料,患儿创面痊愈。结论:患儿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出,不能盲目给予拔除留置针,需评估局部组织张力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拔除留置针。出现皮肤撕脱,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配合氧气吹干,可增加伤口处氧浓度,有效促进各种创伤组织处的细胞增长以及生长因子的增加,加速伤口愈合。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液体渗出 皮肤撕脱 水胶体敷料 氧气吹干
  • 简介:目的对天津市2010—2013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为天津市卫生资源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基尼系数,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地理面积分布对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3年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按户籍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按常住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0.2-0.5之间,按地理面积分布基尼系数在0.6~0.8之间。结论户籍人口分布公平性较好,地理面积分布公平性较差,护士分布公平性较差,卫生资源基尼系数呈缓慢下降趋势。

  • 标签: 基尼系数 公平性 卫生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液体治疗方案对ICU围术期老年患者肾脏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探讨了76例ICU围术期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入组,随机抽签分组后,一组给予常规外科补液治疗,为普通组,另一组给予早期液体治疗,对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以及不同时间点乳酸值。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性肾损伤率分别为(28.57±12.09)h、(3.68±1.67)d、5.26%(2例),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组6h、24h乳酸值分别为(1.76±0.38)mmol/L、(1.54±0.46)mmol/L,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液体治疗 ICU围术期老年患者 肾脏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0名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使用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后的心排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后的心排量、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论: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PICCO技术联合重症超声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是否术前液体复苏对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全麻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T1),手术结束后5min(T2),手术结束后10 min(T3)、手术结束后20 min(T4) 、手术结束后30 min(T5)、回病房(T6)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术中间羟胺和乌拉地尔用量。并记录实验期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在T2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4时刻的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的收缩压及其余时刻的血压、心率,术中术后乌拉地尔使用总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液体复苏可以减少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升压药的使用剂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 标签: 液体复苏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由于它对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结构显示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经成为了颅脑MRI检查常规序列。有学者陆续报道在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FLAIR序列上可以见到相对于蛛网膜下腔的明亮高信号影,称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虽然FVH的出现代表存在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本文以FVH的形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液体快速培养与改良固体罗氏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中心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对每份病例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统计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及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8/80)和11.25%(9/80)。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28.0(25.0~31.0)d和16.5(14.0~19.0)d。结论 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基本一致,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16.5d,比改良罗氏培养法提前10.0d以上,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后续进行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液体培养法 改良罗氏培养法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精细化液体管理贯穿了脓毒血症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为保障机体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及器官功能快速恢复,灌注得以明显改善,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对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40例,应用精细化液体管理:细化液体丢失的评估;严格制定个体化输液计划、控制各种输液的速度;采用医护联合一体查房制度模式,加强医护沟通;共同制定出入量目标值;完善精细化液体管理制度,开展多渠道的监督鼓励措施等,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精细化液体管理 脓毒血症患者 护理探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脓毒症的治疗安全性。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6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予以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指导,研究组患者予以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治疗后的CVP、MAP和ScvO2,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比较液体复苏用量和血管活动药物用量,研究组少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液体复苏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床旁超声指导 早期液体复苏 重症脓毒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具体应用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在两组患者中,都采用给氧、生命体征监测和补液的治疗方式,在对照组中,主要是使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在观察组中,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入院后再出血量、对其血气分析进行检测、观察血常规和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 复苏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休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收治的64例危重患者开展调查,随机均分为2组,包括常规液体管理的对照组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管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指标。结果:两组HR、CO、SV、CI、TFC、TPR指标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O、SV、CI较高,HR、TFC、TP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下所进行的液体管理工作更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危重症治愈率提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危重患者 液体管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病患均选取我院2018-2021年诊治的108例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分别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参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对比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时间比参照组短,液体使用量比参照组少(P0.05);护理后均比护理前好,且观察组均比参照组更优(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胸腹联合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段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患者44例支撑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以随机1:1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快速且大量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血清乳酸浓度、TT、PT、APTT)(治疗前)无对比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相比对照组无统计学(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血,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55%(更低),对照组22.73%,(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强化凝血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创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常规尿动力学参数仍为人工记录尿量,最基础直接的尿动力学参数:观察指标最大尿流率 。通过实时监测尿流率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出患者尿量状态(无尿、少尿、多尿)并适当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同时迅速识别和治疗液体超载,以防止病情恶化,以便确定最佳治疗策略,对ICU患者病情观察的重要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2022年07月至2023年06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病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总人数为100人,即干预组为50人,对照组为50人,干预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病情变化更直迅速被发现,结果表应用床旁尿流率测定对提高ICU患者液体出量测量准确率更高。结果:可以快速识别液体超载,简单有力的诊断与高效和可预测的治疗方法(如超滤)相结合以去除多余的液体时,患者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护理,这有助于改善预后并避免不良事件。

  • 标签: []床旁尿流率测 ICU患者 液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