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创伤形成的致伤原因,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高压氧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60例)进行总结性回顾。结果存活48例(80%),良好21例(35%),中残12例(20%),重残12(20%),植物生存3例(5%),死亡12例(20%)。结论早期CT扫描,明确诊断,尽早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救治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高压氧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创伤是外科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疾病,预后极差,本病主要是因间接外力或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发生肺部感染,重症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容易导致出现多脏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通过根据重症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原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整体效果、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症颅脑创伤 肺部感染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重症颅脑创伤是临床外科中最常见的危重症,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直接或者间接外力作用所导致,使得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随着疾病的加剧,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并发肺部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引发多脏器功能逐渐衰竭,致使疾病死亡率持续上升。基于此种情况,临床应尽快选择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以此有效达到严格控制病情以及大幅度降低病死率的效果。下面就由笔者为大家详细分析临床治疗重症颅脑创伤并发肺部感染。

  • 标签: 重症颅脑创伤 肺部感染 研究进展
  • 作者: 王秀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24
  • 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 亳州 2368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颅脑创伤患者在采取呼吸道护理时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选择我院72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采取呼吸道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首先对比护理满意率,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其次对比生活质量,研究组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采取呼吸道护理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时,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另外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护理 重症颅脑创伤 生活质量
  • 作者: 徐翠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1
  • 机构:绵竹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竹  6182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重症颅脑创伤急诊手术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治疗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行颅脑创伤手术的重症患者,共纳入60例。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院前和院内抢救所花费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脱管、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急诊手术重症患者的急救中,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风险,急救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重症颅脑创伤 急诊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脏器伤,病情复杂多变,伤后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造成脑耗氧量增加、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后果。因此,合理科学的镇痛、镇静治疗尤为重要,可缓解疼痛、焦虑和躁动,降低应激反应及其对机体的损害,利于诊断、护理和治疗性操作,减少并发症,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更加有益。本为围绕颅脑创伤镇痛镇静方案展开研究。

  • 标签: 颅脑创伤 镇痛镇静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创伤颅脑外伤的有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本院接诊的重症创伤颅脑外伤病患 56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 2组。实验组实施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院前急救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成功率 100.0%,比对照组 89.29%高, P< 0.05。实验组院前急救时间( 9.08±2.15) min,比对照组( 12.47±3.65) min短, P< 0.05。实验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6.21±1.17)分,比对照组( 11.18±2.46)分低, P< 0.05。结论:于重症创伤颅脑外伤中运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取得显著成效,且有助于缩短院前急救时间。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重症 护理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办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全国颅脑创伤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3月19~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就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进行专题讲授,内容包括颅脑创伤院前急救、颅内血肿、弥漫性脑水肿的手术指征、脑水肿治疗、颅脑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处理等,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有重大意义。会议提供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Ⅰ类学分8分。

  • 标签: 颅脑创伤 学术会议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神经外科专家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弥漫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TBI)是发生于头部的外伤,因脑组织的特殊生理功能,TBI的死亡率居全身其他部位外伤之首。因此,无论战时或平时对TBI的抢救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TBI后4种主要的难治性并发症如低钠血症、硬膜下积液、间脑发作以及长期昏迷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以期通过立足于临床,将上述TBI难治性并发症的治疗置于TBI患者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探索合理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颅脑创伤 并发症 低钠血症 硬膜下积液
  • 简介:急性颅脑创伤(TBI)病死率和病残率极高,且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及时施行手术减压并清除血肿是针对大多数颅脑创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患者转归也至关重要。一、颅脑创伤概述按照创伤发生时间,颅脑创伤可分为原发性创伤和继发性创伤。原发性颅脑创伤发生于创伤即刻,是对颅骨和脑组织的机械撞击,以及加速、减速挤压引起的颅骨骨折和颅内损伤。继发性颅脑创伤则指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损伤性病变,主要包括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后者依据血肿来源和部位又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颅脑创伤后的典型表现为颅内血肿形成、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ICP)升高和脑血流量(CBF)降低。创伤局部脑血流量降低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细胞毒性脑水肿;

  • 标签: 麻醉 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创伤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103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认知-存在团体干预,时间为2个月。观察两组健康知晓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前后疾病感知(BIPQ)、创伤应激障碍(PTSD-SS)、创伤后成长(PTGI)、功能恢复情况(NFD、FMA、ADL)。结果①观察组健康知晓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个人控制、对症状识别、治疗控制、情感陈述各维度BIP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干预后观察组对创伤事件的反复重现体验、主观评定、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回避症状各维度PT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干预后观察组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精神改变、个人力量及欣赏生活各维度PTG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干预后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⑥观察组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效率等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护理工作中,认知-存在团体干预能增强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对疾病感知能力,通过减轻创伤应激障碍,进一步改善创伤后成长水平,利于促进术后功能康复。

  • 标签: 认知-存在团体干预 重症颅脑损伤 疾病感知能力 创伤应激障碍 创伤后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护理方式,旨在为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6.14d、护理有效率为91.30%、并发症率为13.04%、护理满意率为95.6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ICU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颅脑损伤 ICU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创伤住院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综合其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颅脑创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上以35岁左右的壮年为多,受伤原因以车祸伤最为常见,1月和10月容易发生颅脑创伤创伤类型中以轻型颅脑创伤多见。结论颅脑创伤案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能因地制宜地配置预防和医疗资源,既能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又能满足受伤人员的就医需求。

  • 标签: 创伤 颅脑 临床
  • 简介:摘要在我国每年死于颅脑创伤的人口约占创伤者的50%,具有高死亡率、致残率的性质。创伤性脑水肿是颅脑遭受重创后的严重继发性的病理生理反应,脑水肿致使颅内高压增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脑疝,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危及患者生命。即使经过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颅脑创伤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中地塞米松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颅脑创伤脑水肿地塞米松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机制和疗效分析。方法将61例诊断为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以随机方式分成亚低温组(31例)及常温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温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在入院后6小时内行冬眠亚低温治疗,两组同时在治疗后连续3天分别检测颈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计算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3个月后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对比常温组,亚低温组脑氧耗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重型颅脑创伤 亚低温 脑氧代谢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6-0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