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血管信号(FvH)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见的颅脑核磁表现。这一征象被称为慢血流。虽然FvH代表大的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在这篇综述文章中,我们描述了FvH的机制,以及它与功能结局,大动脉狭窄的关系,并讨论了未来的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磁共振成像常见的征象,为FLAIR序列上蛛网膜下腔相对于脑脊液的迂曲条状信号影。除了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FVH的出现,而且FVH也有特定的好发位置。FVH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代表软脑膜的缓慢逆向侧支血流。FVH的出现临床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它来评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脑梗死,也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此外,FVH在评估血管再通、预后及转归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完整地评价FVH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对FVH的定义及发生机制、临床应用、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由于它对于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的结构显示和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经成为了颅脑MRI检查常规序列。有学者陆续报道在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FLAIR序列上可以见到相对于蛛网膜下腔的明亮信号影,称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虽然FVH的出现代表存在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但FVH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本文以FVH的形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为方向,对既往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s)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数据库",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EMT治疗前评估远端FVHs分级以及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远端FVHs分级与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年龄(70.74±12.50)岁,男性72例(61.5%);基线NIHSS评分(13.73±4.91)分;74例(63.2%)转归良好,43例(36.8%)转归不良。远端FVHs分级为:0级8例(6.84%),1级34例(29.06%),2级75例(64.10%)。与远端FVHs低级别组(0~1级)比较,高级别组(2级)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更高(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更低(P=0.02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远端FVHs分级与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端FVHs分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0.3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28~0.879;P=0.026]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而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 1.036,95% CI 0.988~1.229;P=0.048)和有症状脑出血(OR 5.597,95% CI 1.052~29.761;P=0.043)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远端FVHs可反映侧支循环状态,远端FVHs分级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EMT治疗后转归良好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血管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FVH)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MRI图像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和FVH评分。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评价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VH与转归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6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男性37例(56.9%),年龄(64.35±12.13)岁。29例(44.6%)转归良好,36例(55.4%)转归不良。转归良好组甘油三酯(P=0.037)、接受抗高血压药治疗(P=0.037)、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P<0.001)、DWI-ASPECTS(P=0.017)以及FVH评分(P<0.001)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VH评分(优势比6.477,95%置信区间1.570~26.716;P=0.010)和NIHSS评分(优势比1.869,95%置信区间1.326~2.635;P<0.001)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但DWI-ASPECTS与转归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451,95%置信区间0.068~2.988;P=0.410)。结论FVH评分是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梗死,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弥散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不匹配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治疗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EMT治疗且FLAIR显示存在FVH的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本临床信息。在发病后3个月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年龄(67.16±9.63)岁,男性51例(66.23%);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4.16±7.49)分。40例(51.95%)转归良好,37例(48.05%)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FVH-DWI不匹配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60.00%对29.73%;χ2=7.103,P=0.008),而基线NIHSS评分[(11.60±4.44)分对(16.92±9.05)分;t=-3.312,P=0.001]和高血压患者的构成比(65.00%对86.49%;χ2=4.774,P=0.029)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VH-DWI不匹配与转归良好显著独立相关(优势比0.345,95%置信区间0.121~0.984;P=0.047),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优势比1.133,95%置信区间1.036~1.239;P=0.006)。结论FVH-DWI不匹配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卒中患者EMT治疗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梗死,大脑中动脉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静脉增强内耳膜迷路图像的3种定量评估方法对内淋巴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耳源性眩晕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采取单倍剂量静脉增强,延迟8 h采集内耳3D-FLAIR图像。采用3种评价方法,分别为计算前庭内淋巴间隙面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面积的比值、椭圆囊与球囊面积的比值和前庭内淋巴间隙体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体积的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侧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评估方法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效能。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临床确诊内淋巴积水65例。患侧耳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3、7.22、8.20,P均<0.001)。ROC曲线显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及总淋巴体积比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68、0.884(P均<0.001),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均可用于定量评估内淋巴积水,目前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值法为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内耳 球囊和椭圆囊 内淋巴积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不匹配指导超过4.5 h时间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时间窗组与超时间窗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主要转归指标为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次要转归指标为有症状颅内出血。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46例(58.8%),年龄(61.4±8.47)岁,中位发病至溶栓时间为142 min,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7分。36例(14.8%)患者超出4.5 h时间窗,69例(28.3%)患者转归不良。时间窗组转归良好率(71.2%对75.0%;χ2=0.224,P=0.636)、任何颅内出血(9.6%对13.9%;χ2=0.233,P=0.629)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5.3%对5.6%;χ2=0.000,P=1.000)与超时间窗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表明,转归不良组心房颤动和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构成比以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而超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构成比与转归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基线NIHSS评分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681,95%置信区间1.457~1.940;P<0.001)。结论与在发病后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相比,利用DWI-FLAIR不匹配指导的超过4.5 h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获得相似的临床转归,而且不会增高颅内出血发生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磁共振成像 颅内出血 治疗结果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信号血管(HVS)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像参数,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完成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根据FLAIR序列将HVS的分布范围分为4级(0、1、2、3级),进一步将患者分为HVS低级组(0和1级)与高级组(2和3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VS分布的相关因素。选取发病6 h内先于磁共振成像完成基线CT扫描的52例患者,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半定量评估脑梗死体积,计算CT-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值,以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未变化(AN)组,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变化(AY)组,比较HVS的级别在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将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或病因不明型(SOE或SUE)]、Willis环分型(Ⅰ/Ⅱ/Ⅲ/Ⅳ型)在HVS低级组与高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6%(34/58)比37.3%(19/51),χ²=4.959,P=0.026;23/5/23比43/1/14,P=0.004;3/14/12/22比7/29/14/8,χ²=13.124,P=0.004]。其他临床因素与血管闭塞位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中LAA型(LAA型比SOE或SUE型,OR=3.054,95%CI 1.257~7.422,P=0.014)及Willis环Ⅰ型(Willis环Ⅰ型比Ⅳ型,OR=5.494,95%CI 1.074~28.091,P=0.041)、Ⅱ型(Willis环Ⅱ型比Ⅳ型,OR=5.571,95%CI 1.895~16.372,P=0.002)是促进HVS广泛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HVS的分级(低级/高级)在AN与A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比18/18,χ²=9.114,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呈负相关(r=-0.573,P<0.001)。结论TOSAT分型、Willis环分型是影响HVS分布的重要因素。HVS分级反映侧支代偿状态,认识HVS可能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早期体积进展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Willis环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不匹配的静脉溶栓在醒后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现症状的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有效性终点为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主要安全性终点为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次要安全性终点为发病后90 d内死亡。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5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55例(60.5%),年龄(63.0±8.53)岁,发现症状至静脉溶栓的中位时间为130.5 min,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7分。48例(18.7%)为WUS,208例(81.3%)为非WUS;186例(72.7%)转归良好,70例(27.3%)转归不良。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90 d转归良好率(79.2%对71.2%;χ2=1.260,P =0.262)、sICH发生率(4.2%对5.3%;χ2=0.102,P =0.750)以及90 d病死率(2.1%对3.4%;χ2=0.000,P =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发现症状至静脉溶栓时间以及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670,95%置信区间1.453~1.919;P<0.001)以及发现症状到静脉溶栓时间(优势比1.007,95%置信区间1.000~1.015;P=0.043)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WI-FLAIR不匹配的醒后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当。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血管信号(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出现的相关因素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 MCA区域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FVH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又依据FVH的分布情况分为3个级别。此外,阳性组血管狭窄程度3级的22例患者7 d后复查(根据MRA表现分为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并进行了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根据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不良组(mRS> 2)。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FVH出现及级别的因素。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消失的情况及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的基线FVH级别、治疗后FVH消失、血管再通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FVH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及Willis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程度及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1、0.000、0.000)。阳性组不同级别间仅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0)。复查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的消失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基线NIHSS评分及治疗后FVH消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基线FVH级别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P=0.080)。结论患者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梗死面积是影响FVH出现的重要因素。治疗后FVH的消失可以预测闭塞血管再通,且患者预后与基线NIHSS评分、治疗后FVH消失情况有关,基线NIHSS评分低、治疗后FVH消失提示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AIS是船上一种重要的导航设备,为船员和交管中心提供船舶航行的重要参考数据,在AIS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波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衰减,文章通过分析影响AIS信号传输的关键因素,通过建模计算出AIS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

  • 标签: AIS 信号衰减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进一步促进了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进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一个较大的提升,很多科学技术被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在这几年发展中,我国逐渐将光纤引入到了通信数据网络传输中,通过光纤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但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光纤信号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衰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网络故障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有序性。基于此,本文就在光纤信号衰减引起的网络故障基础上,对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旨在为光纤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光纤信号 衰减 网络故障
  • 简介:妊娠高血压综合(妊)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虽然不多,但病死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本院23年间共收治确诊为妊合并脑血管疾病14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合并症 脑血管疾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病因 预防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FLAIR血管信号(FVH)三种评分法(Olindo评分方法、Lee评分方法和ASPECT改良评分方法)分别与ASITN/SIR评分方法评估脑侧支循环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5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磁共振(MRI)图像进行FVH评分,2名神经介入专业主治医师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ASITN/SIR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FVH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FVH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Olindo评分法(rs=0.656, P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侧支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采用了具有较大容量和较高速率的光纤传输技术。然而,光纤传输的衰减直接关系到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以及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到整个电力通信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因而,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光纤信号衰减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其采取的预防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通讯纤维 讯号传送 衰减 最佳化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号衰减和噪声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抑制策略。通过对信号衰减和噪声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的信号衰减和噪声抑制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 标签: 信号衰减 噪声抑制 通信传输 可靠性 性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波广播信号的传播特性与衰减机理,以揭示其对广播通信的重要影响。我们首先分析了中波广播信号的基本传播特性,包括天气、地形、频率等因素对信号传播的影响。我们深入研究了中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机理,包括自由空间损耗、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因素,并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实验和模拟,我们验证了这些衰减机理在实际中波广播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提高中波广播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 标签: 中波广播 传播特性 衰减机理 天气影响 信号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信号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病例74例,观察责任血管中动脉在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的显示率,并与中动脉供血区DWI序列上病变的部位、范围进行对比。结果74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期期脑梗塞患者中,DWI序列上高信号病变长径或长径之和≥3cm的病例48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的显示的37例(77%),未显示的11例(占23%);DWI序列基底节区信号病变≤3cm的病例10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未显示的10例(100%),DWI序列额叶、和(或)顶叶单个病变数≤1.5cm,或≤2个病变,且二者之和≤3.0cm为信号的病例15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未显示的10例(100%),1例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的显示,但DWI序列上未显示信号病,间隔6天后复查,DWI序列上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同时FLAIR序列上显示信号血管。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FLAIR序列信号血管显示率与DWI序列病变的显示相关性较高,甚至提前于DWI序列上病灶的显示,对大面积超急性期脑梗塞有预警价值。

  • 标签: MCA 急性脑梗死 高信号血管征 FLAIR成像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