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牧龙村发现的3座六朝砖室墓,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判断,M1、M2时代为东晋中期,M3时代为孙吴建衡元年,墓主为相府吏缪承。三墓规模虽不大,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M1、M2墓室四角的砖柱,在南京地区东晋墓葬是首次发现。M3出土的环状乳神兽镜、青瓷龙首罐、笔洗、唾壶等遗物比较珍贵,另有一方砖刻买地券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的重要实物。

  • 标签: 江宁铜井牧龙村 东晋墓 孙吴墓 建衡元年 买地券
  • 简介:《民间文化象——台湾民间文学论集》,系台湾学者陈益源的学术专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明清时期的台湾民间文学》、《云嘉地区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等八组专论,并附录《云嘉民间工艺调查》、《娄子匡与中国民俗学》二文,凡17万字。全书架构分明,内容精彩,既有对传统书面文

  • 标签: 《民间文化图象——台湾民间文学论集》 陈益源 中国 民俗研究 学术交流
  • 简介:郑择墓志与李公麟《拥马醉归》陈瑞农赵振华In1987,atombinscriptionwasdiscoveredinLuoyang.Onthebackofthetombstonewasapictureentitled“Goinghomedrunko...

  • 标签: 李公麟 郑居中 墓志 《元丰九域志》 《汉语大词典》 孟尝君
  • 简介:墨书作为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活动的常见现象,对其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许多具体问题,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程。回顾以往墨书研究的情况,日本学界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墨书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而中国学界对此的重视仍有待加强。结合以往国内外发现的墨书资料和研究成果,以2011年“南海Ⅰ”第二次试掘所见墨书“林上”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把握墨书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墨书研究有助于分析宋元时期贸易船上的人员组织关系,结合宋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可以大略了解其基本面貌。

  • 标签: 南海Ⅰ号 墨书 组织关系
  • 简介:《韩熙载夜宴》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的代表作品,其内容表现的是韩熙载——南唐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的几个场景(1)。据史书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屡次想重用韩熙载,但无奈社会上流传着他纵情声色的丑闻而只好作罢。为了了解这位让他既钟爱又放心不下的臣子的私生活,李煜遣派顾

  • 标签: 南唐后主 《韩熙载夜宴图》 史书 宫廷 私生活 政治活动家
  • 简介:东洞山三墓为横穴式崖洞墓,墓葬未最终完工,仅有墓道、甬道两部分,随葬品亦较少,通过发掘推断一墓墓主为西汉中后期曾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延寿,二、三墓墓主先后成为其王后。

  • 标签: 汉墓 东洞山 横穴式崖洞墓 随葬品 刘延寿 墓葬结构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所藏的四条屏——《四季仕女》是费丹旭晚年所作的四幅仕女组画。《四季仕女》顾名思义是春夏秋冬的仕女,这几幅图中的季节性景物特征很明显,《碧桃闻莺的题诗“困人天气近清明”对季节作了暗示,《寒梅倩影》的梅花点明了季节,《绿柳双娇从人物手执羽扇纳闵可以知道此是夏季。

  • 标签: 《四季仕女图》 费丹旭 艺术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美国华裔学者赵启光先生曾倡导建立一个龙学研究体系,本人认为极有必要,并有意将本人的博士论文《神龙——中国古代龙象的起源》第三篇的一节,有关“T形纹”的构成与中国古代龙象的关系,抛砖引玉,与国内外有兴趣于青铜器、玉器纹饰研究的朋友们和学术界的老前辈们商榷。

  • 标签: “T”形纹 中国 古代 龙图象 青铜器 玉器纹饰
  • 简介:2000年在栖霞寺千佛岩窟区61佛龛门楣上寻访到纪年题名石刻,此次发现提供了开凿于齐梁问的千佛岩石窟的准确竣工年代,纠正了过去石窟竣工于梁天监十年的说法,并为鉴定同类时代的佛龛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栖霞寺 千佛岩 佛龛 纪年题名 摩崖 石刻艺术
  • 简介:《怀楼轴》充分体现出唐寅绘画情景交融、诗画共汇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唐寅 绘画 诗意 风格
  • 简介:本文对明代浙派健将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若干史料的补充与考证。包括蒋乾之生卒年补证、画史二蒋乾考、画派归属、生平编年等。并对广东省博物馆藏《临流轴》之作者蒋乾是否为蒋嵩之子蒋乾作了考辨。

  • 标签: 蒋乾 生卒补证 画派归属
  • 简介:<正>明末清初,蓝瑛开创的“武林画派”和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崛起东南艺坛,声望称誉一时.这两派不仅在画风上存在着密切联系,而且两派某些画家还有过直接的艺术交往,吴宏、冯仙湜等八家合作的《冈陵祝寿》轴,便是极为难得的实物例证.一1978年3月,这件作品曾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古代绘画联展》展出,绢本,设色,纵226.9厘米,横98.5厘米.全布局缜密,冈峰层叠,以略带斧劈皴为主,近似蓝瑛自称的所谓“仿李希古”的笔法.瀑布流泉,生动有致.溪桥上山腰中有几位点景人物,神态悠闲.矫松苍健,笔力雄伟,尤近“武林画派”特

  • 标签: 金陵画派 冈陵 武林 画家 图绘 试析
  • 简介:<正>《祝福》小说开篇,有一段浙江绍兴送灶的旧俗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段精美的文字,展示出了一幅凝重、灰暗的民俗生活相的画卷。所谓“民俗”,是“指那些在民众群体自行传承或流传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

  • 标签: 祥林嫂 民俗美 民俗文学 小说 民俗文化 鲁迅创作
  • 简介: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毛病的产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并有创造性地学习。

  • 标签: 辩证思维 互相联系 对立统一 整体平衡
  • 简介:在母亲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家宝”,有一件她最青睐的宠物,那就是与她相伴了六十多年的针栅儿。我懂得母亲的心,深深知道,那针栅儿与母亲相伴所经历的缝缝补补的清贫岁月,那里面装满了她的辛劳、慈爱和对子女的期望。

  • 标签: 针栅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中国
  • 简介:国画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对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本文首先分析了国画创作中情感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几种情感在国画中渗透的具体方法.

  • 标签: 中国画 情感渗透 国画创作 临摹
  • 简介:音乐以符号形式成为思想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传播。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或者强调了音乐的感性体验,或者注重音乐本体的技术指导,对音乐的文化内涵鲜有提及。近年来,文化视角的研究在各学科中广泛渗透,音乐与文化的结合也成为热门话题,但在音乐教育,音乐与文化综合视角的教育既没有专门的学科,也没有体系的教授方式。虽然,这种现状有多种因素导致.但重要的两点还是基础理论的缺乏和单一的教育模式所致。

  • 标签: 音乐符号 综合视角 学术性障碍
  • 简介:古书画装裱色彩的运用栾承素古旧书画年久失修,经过揭洗修补、全色接笔重新装裱后,有助于其寿命的延长,重新唤起人们的美感,为博物馆、美术馆乃至民间收藏家永久收藏。我国传统装裱艺术认为,残脱的古画装裱,尤如病笃延医,医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在书...

  • 标签: 书画装裱 中国画 文物保护技术 传统工艺 色彩的运用 国画颜料
  • 简介:近代以来,尤其是19至20世纪,在不断拓展的神话学视野,作为基督教神学大典的《圣经》日益遭到"去神圣化"的解构,显露出人类学的本真面貌。其间洛斯、赫尔德、艾希霍恩、保禄斯、乔治.鲍尔、德.韦特、施莱尔马赫、施特劳斯、勒南、费尔巴哈等人做出了显著贡献,而语言学派、人类学派、巫术和仪式学派、现象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历史学派、形式批评学派等也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

  • 标签: 《圣经》 神话学 神学 人类学
  • 简介:古代语言文化的阉割世界叶舒宪文化的特点不能是自封的,只能从比较中去确认。从跨文化比较的通观立场上看,中国文化传统称得上“此有彼无”的东西究竟有哪些呢?解答此一疑问的便捷方法是参照外部的观点。我们只熟悉自己有什么,至于别人无什么,当然别人比我们要清...

  • 标签: 古代语言 《说文》 《广雅疏证》 说文通训定声 《正字通》 《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