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俗学作为新兴的科学从国外被介绍进来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这其间中国学者对于民俗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不容否定。纵观世界民俗学的发展,都在朝着各自国别的特色行进,不管是最早形成的英国的民俗学,还是法国、德国、日本,以及现在的美国民俗学研究,都是如此。我国的民俗学在经历自己所走过的路之后,开始了民间文学(语言的传承)与民俗学(行为的传承)分一为二的研究,这种趋势为近几年来民俗学与民间文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生活方式 文化意识 民俗生活 婚姻习俗 本质
  • 简介:<正>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及其他传承文化,它是一种最古老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在一个民族内部,某些动作和行为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互相模仿,代际相传,蔚然成风,就构成了该民族民俗的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俗系统。民俗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民俗的变化,反之,民俗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它的存在状态也

  • 标签: 民族民俗 战略原则 趋同现象 风俗习惯 发展趋势 民族风俗
  • 简介:<正>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是优质小麦的产地,所以关中人的面食种类特别多,“面条象裤带”被列进关中“八大怪”,并非偶然。不过面条只是家常便饭而已,要说和民俗联系最紧密的面食,恐怕莫过于馄饨了。关中东府人所说的“馄饨”有两种,一种是用面蒸热的大花馍,作为参加婚礼、满月礼等时必须携带的礼物,而且讲究必拿两个,所谓“成双成对”;另一种则是用扞就

  • 标签: 馄饨 民俗 优质小麦 面条 关中平原 饮食文化
  • 简介:<正>文物与民俗,皆属于人文科学范畴,两者虽有重大区别,但又有一定联系.其区别,在于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化事象;而其联系,又使两者有可能组成某一共同的学科,以尽可能地发挥边缘科学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无论对于民俗学研究的深入掘进,还是对于文物学研究的广泛开拓,都将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此,本人不揣浅陋,就文物民俗学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以期求教于大方.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民俗文物 民俗史 民俗事象 民俗文化 人类文化
  • 简介:《惠州民俗》体现以东江为特色的广东区域民俗专著。《惠州民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地方文化历史项目以及惠州市政府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惠州民俗研究”的成果著作。全书分导论,方言,生活风俗,节俗,人生礼仪风俗,游艺民俗,民间崇拜与祭祀风俗,行业民俗等8个大章共38节,45万字,146张彩图,

  • 标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区域民俗 惠州市 社会科学 2010年 民俗研究
  • 简介:徐艺乙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本书对中国民俗文物的概念、特征、品类、分布和历史演变情况,以及征集、认定、鉴定、管理、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阐述,并从理论的高度作了总结。由民俗文物正名,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民俗文物发展的源流、民俗文物分类、民俗文物的调查工作历程、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等章节和附录组成,并配有相关图照250多幅。

  • 标签: 民俗文物 中国 上海文化 历史演变 出版社 征集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日益边缘化,民俗博物馆作为社会小传统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增生了不同于传统主流博物馆的两大功能——物质文化景观功能和体验文化功能,因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鉴于民俗博物馆还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无围墙式的民俗生态博物馆将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同时在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还要注意坚持民间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更为民间化、私人化。

  • 标签: 小传统 物质文化景观 体验文化 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
  • 简介:<正>民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传承下来,反映出人们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人生礼仪和信仰心理。民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文化的发展贯串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变时期,旧的民俗不断淡化、消失,新的民俗逐渐产生、发展,新风旧俗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将加快,并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影响。新民俗文化是相对旧民俗文化而言,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继承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礼仪、风俗、信仰之长处,吸取外来民俗文化而产生、发展的。下面就几种新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作一概述:

  • 标签: 民俗文化 表现形式 民俗旅游 民族文化 风俗习惯 新时期
  • 简介:<正>1、韩国民俗学史略(1)解放前:形成期在韩国,民俗学的研究是从1894—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开始的.这时期的代表学者是崔南善和李能和.但是,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只不过是关心这方面而已.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学这时候也没成立.崔南善主要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古代史.他把包括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的文化看成是共同文化,认为朝鲜民族对这些文化起了主要作用.这就是民族主义研究方法.李能和以文献学为中心,作了关于宗教史方面的研究.崔南善的代表作有《朝鲜常识问答》、《萨满教记》、李能和的代表作有《朝鲜巫俗考》、《佛教通史》、《朝鲜道教史》、《朝鲜女俗考》(1927)、《朝鲜解语花史》(1927).其中,李能和的《朝

  • 标签: 民俗学 韩国 研究方法 文化人类学方法 民俗学会 民俗调查
  • 简介:<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之所以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但是,直接作用于民俗使其多样化的因素,却是与这一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社会心理活动。民俗在其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都与许多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并体现着该地区该民族的社会心理特征。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不论是对社会心理学还是对民俗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 生产民俗 心理活动 心理特征 社会心理状况
  • 简介:<正>我国的民俗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民俗”这个概念,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确立。司马迁作为一个有识见的史学家,他对古代民俗也十分重视,在壮游全国的社会实践中,对各地的风俗人情作了广泛的调查了解,并把它有机地记载在《史记》人物传记之中。《史记》中保存着的大量的民俗史料和民俗观念,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民俗发展历史和司马迁的民俗思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记载了大量

  • 标签: 司马迁 民俗观 民俗改革 社会需要 发展历史 史记
  • 简介:臭椿,在植物分类上归为无患子目苦木科.树的枝叶形状与"香椿"相似,气味不同,一臭一香,各得其名.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多称之为"椿树"、"臭椿",在不同的地方又有"樗"、"臭樗"、"鼓鼓翅"、"樗胳膊"、"椿鼓鼓"等名,在山东烟台有些地方,称臭椿为"臭樗",却又称香椿为"樗芽树",这两种树彼此不同,又有些形影不离.

  • 标签: 臭椿 树木民俗 民间信仰 中国
  • 简介:第一,怎样看待民俗史的价值和意义呢?很多同仁在报告中也经常提到,钟老也总是强调民俗的价值。民俗的现代价值在中国的学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其中大多是负面的评价。那么,要充分认识民俗的当代价值,民俗学的工作在其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中国的民俗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中国学人拿来做当下的社会调查研究,但当下的调查在中国现代有个缺陷,

  • 标签: 现代价值 民俗史 社会调查研究 政治生活 社会生活 当代价值
  • 简介:<正>不论谁走进弗莱堡的老式餐馆,看一眼那里的菜单,谁都会为称作地方风味的各式菜肴而惊叹不已。首先是汤:炒饼汤、酸菜汤、小茴汤、蛋花汤、脑汤、蘑菇奶油汤、蜗牛碗汤。其次是荤菜和配菜:冷拼的或热做的肘子肉、腌乳猪、填乳猪、肉沫汤、奶酪肝、茴香蒲公英色拉。拼菜也同样引人注目,如“巴登州星期六宴”。它以熟牛胸和土豆汁为主,再用辣根调料和越桔作为配菜。许多菜肴都有方言名称,外地人须经翻译才能明白。

  • 标签: 十九世纪 饮食习俗 食品 烹调法 面包 饮食文化
  • 简介:感谢您订阅《神州民俗》杂志!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阅读需求,提升您的阅读品质,我们特此开展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请您在符合您情况的“口”内打“√”,将填写好的问卷以照片,传真,邮寄等方式反馈给我们,并填写好您的详细信息,您将免费获得我们下一期的新杂志一份!

  • 标签: 调查问卷 杂志 民俗 读者 阅读需求 阅读品质
  • 简介:是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部小说,它由"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新兴商人、暴发户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描写西门庆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后谋取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为妾,以致纵欲身亡;作者还描写了他与地痞流氓、地方势力、宰相太尉、巡抚大臣等串通一气,鱼肉人民的种种勾当,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被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连同、、一起称为四大奇书,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鲁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 标签: 《金瓶梅》 民俗学价值 《水浒传》 明代中叶 地方势力 西门庆
  • 简介:在媒介的发展推动下,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发生了衍变,从着重于文化共享过程与风俗传承认同的初始意义,渐变为由媒介科技化介入之后的被表述、被干预的意义呈现。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的民俗艺术能够被媒介能动地反映与创造,而媒介技术的影像传播也造成了民俗艺术传播现场感的缺失与人际交流的淡化,媒介科技化与民俗艺术传播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促进关于民俗艺术传播"意义空间"的探寻、阐释与反思。

  • 标签: 民俗艺术 传播 媒介 意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