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历史传统原因和社会现实原因,侗族的婚姻习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存在诸多冲突,甚至相悖。如结婚年龄大大提前,近亲结婚、包办婚姻、结婚不履行法定手续等。文章从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两方面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危害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冲突的途径和办法。

  • 标签: 习俗婚姻法 侗族婚姻 婚姻习俗
  • 简介:<正>居住在桂北的东兰县的壮族约23万人,这里的婚俗、婚仪十分有趣,自古至今,一直保留着这种习俗。一、发媒壮族小伙子和仕族妹仔大多数都喜欢唱歌,每年在大年初一妆二或在三月三歌圩上,互相对歌,倾吐爱情。进一步了解后,男女双方即表示愿意结为伴侣,歌场一散,小伙子回家转告家人,说在歌圩上找得了对象,男方家的父母就找了一个媒人(不论男女)到女方家去

  • 标签: 新娘 壮族 仪式 父母 习俗 东兰县
  • 简介:摘要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苗族,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其婚姻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抛弃了愚昧迷信的思想,保留了积极向上的一面。不仅维护了苗族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而且对民族的和谐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黔东南 苗族婚俗 变化 探析
  • 简介:突厥人的婚姻习俗述论吴景山突厥人在六世纪中叶崛起于蒙古高原之后,他们跃马挥鞭,纵横驰骋,在前后长达二百年的岁月里,使大漠南北的许多民族几乎都曾受到过他们的控制与驾驭,在频繁的相互接触交往过程中,丰富的突厥文化内容不仅给当时这些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

  • 标签: 突厥人 婚姻习俗 一夫一妻制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兄弟共妻制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华热地区的藏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婚姻习俗,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华热地区藏族婚姻习俗中蕴含着的区域风土、社会特点、生活情趣、道德意识和民俗特征.

  • 标签: 婚姻习俗 藏族 民俗 述略 独特 民族特色
  • 简介:<正>藏北高原以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自古就繁衍生息在这里的藏民族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也独具特色,有异于别域。笔者有幸于70年代中期到藏北小住近两年,耳闻目睹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藏北重镇那曲,在藏北高原的东部,是那曲专署所在地,青藏公路通向拉萨的门户,位于唐古拉山南麓,海拔4200米左右。那曲地区下辖9县,那曲以西5县,那曲以东4县。安多、申扎、班戈、当雄、聂荣等西5县,属藏北高原地带。在神话传说中,这一带属于“魔国”的领地,由魔王堆阿穷统治。至今,班戈人还津津乐

  • 标签: 藏北高原 婚姻家庭 风俗习惯 自然地理条件 藏民族 习俗
  • 简介: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社会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人类的婚姻形态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类两性关系的历史表明,原始社会早期两性的结合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化,才先后出现了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等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婚俗,藏族的阿柔部落也是如此。

  • 标签: 婚姻习俗 部落 藏族 人类社会发展 人类自身生产 生产力发展
  • 简介:满族的婚姻习俗,一方面承袭了其历代先世的某些旧有习俗,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汉族封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民族融合为特色的婚姻习俗,但是,更多的还是保留了本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民族特色.本文介绍的就是满族婚俗中的民族特色.

  • 标签: 满族 婚姻 特色
  • 简介:1在12世纪以前,蒙古族实行以男系为主的个体家庭和族外婚制。《史集》、《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等书均有记载。古代蒙古人的婚姻习俗特点:1.古代蒙古人,氏族成员之间不许结婚。因为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是一个共同父系祖先(额卜格)的子孙,即便是氏族发展了而且有了分支,分为若干氏族(斡孛黑),也仍然是

  • 标签: 蒙古族 婚姻 家庭 习俗 民族学 族外婚制
  • 简介: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在这些婚俗中,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动因则是广西少数民族固有的崇尚自然、向往自由、舒张人性、注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

  • 标签: 广西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文化 社会心理意识 价值观 婚姻形态
  • 简介:在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的油岭,至今居住着900多户3300多人口的排瑶同胞。他们生息繁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至60年代末,仍保留着“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此风俗的形式是:待半年或一年甚至二、三年后,经夫家再三请求,新娘才回到夫家居住,真正过上夫妻生活。分析其习俗存在原因有四点:

  • 标签: 婚姻习俗 排瑶 连南瑶族自治县 60年代 夫妻生活 居住
  • 简介:摘要彝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祖先在其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多姿的习俗文化,而独特的婚姻习俗更成为彝族文化的典型,城市化背景下,大量的彝族女性纷纷走出去务工、学习等,社会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婚恋观念、婚姻仪礼观念、生育观念与离婚观念四个方面,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在城市化下,彝族婚姻习俗中女性观念的变迁。

  • 标签:
  • 简介:解放前德宏景颇族地区"公房制"的存在与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随着党和政府对"直过区"工作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直过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景颇族青年男女的交流范围扩大,交流场所增加,使"公房"成为一种历史,它充分反映了景颇族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 标签: 景颇族 公房 公房制 直过区
  • 简介:前言婚姻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几千年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领域都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对婚姻习俗的研究大家注重的是对婚姻问题的宏观叙述,抑或较关注“大传统”的层面,而忽视对不同区域婚姻习俗的比较研究,尤其缺乏对婚姻习俗中的“小传统”的重视,如流行于粤东客家地区使用槟榔的礼俗即为一例。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婚姻习俗 客家地区 礼俗 槟榔 粤东
  • 简介:少数民族的多元化婚姻家庭习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四川藏区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和历史学领域备受关注。四川藏区集居着藏族、彝族、羌族、纳西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概况,研究四川藏区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婚姻法的冲突,得出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婚姻法的融合点,促使国家的婚姻法及其补充规定和变通规定与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之间更好的接轨和良性互动。

  • 标签: 四川藏区 少数民族 婚姻家庭习俗 法律研究
  • 简介:长期以来,西藏地区的婚姻形态较为多样,其中最为特殊的是一妻多夫婚姻,但由于这一婚姻形态与国家婚姻法相冲突,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文中简称《变通条例》),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正。《变通条例》施行以来,在执法与司法层面对于规制一妻多夫婚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在西藏一些偏远农牧区此类婚姻家庭依然广为存在并继续产生,使得《婚姻法》及《变通条例》处于尴尬的境遇。鉴于此,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提出化解冲突的途径和方法,以利于国家婚姻法律在西藏的顺利实施,以利于西藏地区的民族法制化建设。

  • 标签: 西藏 一妻多夫 国家法 冲突和调适
  • 简介:婚姻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平果壮族《嘹歌》中记载了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等。壮族和英语民族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其婚姻观念及婚姻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

  • 标签: 平果《嘹歌》 壮英民族 婚俗 比较
  • 简介:在剑河县城东面50公里处的小广环龙庵前,有一座石碑,高1.43米、宽0.83米。碑文楷书阴刻。碑的背面无文字。碑眉从右到左为“永定风规”四个大字(7厘米见方),整个石面由上而下(自右至左)刻有1076字(含碑题四字),仅有几字较为模糊,但经过洗刷,仍清晰可辨.此碑系光绪十四年(1888年)七月,由小广、下敖(即今化敖)、谢寨的头人潘松乔等人为正风俗而立,距今已99年。立碑前,曾两次出示晓谕(布告),第一次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距今170年;第二次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114年。第一次出示

  • 标签: 永定风规 婚姻习俗 阴刻 光绪十四年 同治十二年 剑河县
  • 简介:21世纪初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婚姻习俗转变为现在的方式,婚姻观念、择偶方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对象认可度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傣族经济社会文化向现代化进程推进,婚姻文化受经济社会影响,通过自身调适,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婚姻文化。

  • 标签: 傣族 婚俗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