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腾讯QQ多年来一直在国内即时通讯(以下简称IM)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但腾讯一直拒绝开放QQ软件程序接口,造成MSN、雅虎通等其他IM软件至今无法与QQ互联互通,严重阻碍了我国IM市场的发展并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腾讯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行为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强制腾讯开放API,实现互联互通,对于维护IM市场的创新与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腾讯 反垄断法 知识产权 滥用 规制
  • 简介: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警察的缘起等警学基本问题进行解析固然应该,但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对警察问题进行多维视角探讨更加必要。需要是警察产生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秩序是维系社会群体存续的基础.警察应社会共同体维护秩序、控制冲突的诉求而产生。但并不是任何时态下的社会秩序都是合理的、有活力的、合乎民意的,人们更需要警察所维护的是一个正义的秩序。基于正义的普适性特征和人类对于正义秩序的追求,警察被赋予其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警察权 需要 秩序 正义
  • 简介:作者首先考察了抵押的产生、发展过程,在综合分析了苏联、东欧及我国抵押制度的特点、抵押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后,提出了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抵押制度、制定抵押条例的主张。

  • 标签: 不动产抵押权 抵押权制度 转移占有 抵押物 财产抵押 积极作用
  • 简介:渔权是海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因海洋渔业利益的冲突而对渔场、捕鱼的争夺。这种冲突和争夺始终伴随并促进着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一些重要的海洋法概念的形成和确立。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得公海的渔权成为海争端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在一些敏感海域的渔权、海不断受到一些国家的侵扰和蚕食。在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争议区域,渔业因其特有的灵活性、广布性、群众性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放到所涉及的国际关系大局中考虑。此外,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渔业也是国家拓展外交、参与国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领域。我国应当重视渔权的争取与维护,并通过加强渔业的实际存在和确立渔业在一些海域的主导地位,达到宣示主权和行使主权的效果。

  • 标签: 渔权 海权 海洋法
  • 简介:<正>一、生存——第一人在人权这个伟大而神圣的体系中,生存权位居榜首,因此,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第一人或首要人权。生存在人权体系中的这种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是由人权本身的要求决定的,也是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没有生存,人类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活动,没有生存,人权也就无从谈起。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阶段,人类对自己的生存就开始重视,氏族内部对所有成

  • 标签: 生存权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人权体系 民事责任 人身权 核心内容
  • 简介:知情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但现存法律制度对知情却存在着规范供给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相当乏力的重大缺陷。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视角对知情的概念与范围、知情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价值、知情的特征和行使原则、方式、知情的法律缺失与对策等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以期对知情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 标签: 知情权 法治 法律价值 人权 行使方式 中国
  • 简介:本文对典否定说提出了商榷,认为典在我国仍具有生命力,《物权法》应将典权作为用益物而加以规定。

  • 标签: 民法 典权 立法建议 物权 用益物权
  • 简介:法定地上即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取得的地上,它是日本和我国台湾民法中所特有的一种用益物类型,承认建设物与地上可以相互分离,土地所有人可将建筑物与土地所有权分别抵押才是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以及土地使用与建筑物一体化的体制下,抵押人只能以土地使用或包含了土地使用的建筑物抵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未来的物权法无需规定这样一种物类型,但对于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筑物实行司法强制执行时,则必须规定这样一种物类型。

  • 标签: 法定地上权 涵义 物权立法 中国 物权法
  • 简介:请求与占有保护请求在权利基础、权利主体、行使目的、举证责任、诉讼程序以及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物请求与损害赔偿请求在目的与功能、权利基础、损害的要求、归责原则、责任方式以及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与物返还请求、损害赔偿请求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上述请求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应当允许物人选择于其有利的一种加以行使.在一定条件下,物请求会发生向损害赔偿请求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的转化.

  • 标签: 占有保护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物权保护 损害赔偿请求权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简介:在赵C姓名案中,赵C据以对抗国家公权力干涉的姓名,不是作为普通民事权利的姓名,只能是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姓名,它属于自己决定的范畴。自己决定是指公民对于与个人人格意义上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私人事项,在不受公权力介入、干涉的情形下可由个人自律决定的自由。公权力在对姓名在内的自己决定进行限制时,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尤其需要注意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 标签: 赵C姓名权案 姓名权 自己决定权 法律保留原则 比例原则 公共利益
  • 简介:本文在分析以往关于信托受益性质诸多学说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债权/物分析框架在解释信托受益性质方面的不足,尝试运用"剩余索取理论"来帮助解释信托受益以及其他的非债权性权利。本文在揭示了信托受益无法用债权/物分析框架解释的独特性之同时,还对其内部形态的复杂性及其应用形态的灵活性进行了分析。当然,剩余索取理论也仅仅提供了一种对典型的(paradigmatic)信托受益的分析工具,其解释力应限制在商事信托特别是标准化的信托领域。

  • 标签: 信托受益权 债权说 物权说 剩余索取权
  • 简介:完善我国抵押制度和抵押立法的探索寇广萍当前,我国对抵押制度的法律规定还比较简单,而现实生活中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诸如目前的一物多抵。以无处分权的财产设押,以范围不明的财产设押,抵押内容陈旧,抵押程序混乱,抵押物处分不合理等现象。因此有...

  • 标签: 抵押权人 抵押物 浮动抵押 抵押权制度 转移占有 土地使用权出让
  • 简介:在自然资源物化倍受争议的背景和语境下考察无居民海岛使用,只有在不同的逻辑进路下予以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开,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准物和生态化下的无居民海岛使用都存有法理上的不足。在“体系后研究范式”之下,无居民海岛使用的公权属性颇为明显,尽管无居民海岛使用的法律属性具有复杂性和独立性,但是其具有公私法兼备的混合权利的属性亦是情理之中。无居民海岛的海洋属性决定了在海发展的逻辑进路理解和阐释无居民海岛使用是可行的。系统地审视无居民海岛使用的法律属性,不仅是厘清无居民海岛使用的基础性问题的需要,而且在弘扬海洋意识和诠释财产权与国家主权的可通约性方面具有相当的法学意义。

  • 标签: 无居民海岛使用权 海洋属性 海权发展 混合权利 可通约性
  • 简介:在新形势下,应当以法律形式对海域使用的获得方式、流转条件、流转程序作全面、具体的规定.确保使用人手中的使用流转出来,最后流入那些有能力做好海域资源开发工作的人手中,达到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杜绝海域使用中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流失,使海域使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

  • 标签: 海域使用权 新型物权 流转制度
  • 简介:合同代位是合同债权保全制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的设立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本文就代位的性质、构成、行使及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债权人 合同代位权 合同债权保全 法律效力
  • 简介:在考察了国内首起主张“编曲”的著作纠纷案案情及判决后,笔者从法理的视角封此案进行了评析,认为编曲过程有无独创性是法律之外的专业技术评估问题,本案“编曲”之主张合理、正当。依据案件特定境况采取司法积极主义、进行权利推定,才能维护权益,实现公平、正义。

  • 标签: 编曲权 权利推定 司法积极主义
  • 简介:国家享有以及行使国家所有权,均表现其作为公权栽体的性质而非作为私载体(法人)的性质。不论是农村“集体”还是城镇“集体”,在物权法上都没有其主体地位。法人应为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非法人团体不具有独立财产,不得享有财产所有权和他物。物权法上的物主体应为自然人与法人,国家作为具有公权性质的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上具有不同于自然人与法人的特殊主体地位,而集体与非法人组织,均非物主体。

  • 标签: 物权 主体 所有权
  • 简介:一、媒体消息隐匿:破与立的纷争媒体消息来源隐匿,也被称为记者秘密来源消息的特权(Journalist—NewsSourcePrivilege),是指对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享有未经消息提供者的许可不向外界披露消息来源的特权,包括新闻媒体可以拒绝法院要求出庭作证、公开消息来源以及对资料不受搜查与扣押的请求

  • 标签: 消息来源 新闻媒体 隐匿权 从业人员 出庭作证 提供者
  • 简介:商事留置旨在平衡两个商人因多次商事交往形成的集合性债权债务关系,核心特征在于“债权”和“留置物”的交互适用性。商事留置的主体除“企业”外,还应包括符合一定标准的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经营性事业单位等主体。其债权既可以是依法律行为取得,也可以是依法律规定而生;既可以是原始取得,也可以是继受取得。商事留置与民事留置不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商事留置权 企业 集合性债权债务关系 留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