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自《周易》开始,古代的哲人一直追寻心意与世界变化的融会贯通,力图把握心念与世界交汇的生发之“几”。因此,中国传统形上学可以视为追求心物同源异构的心通物论。心通物论从揭示《系辞》的形上学意蕴开始,研究心与物交融实化的过程,并视意念与世界的交融之境为人与世界的缘生结合。心通物论的主旨之一是运世,亦即运世之化而不为世间之化所运。人的意念总是在面对物化的困境,所以必须“实意”,使心念坚实,从己而不从物。运世之化的心通物论,便要揭示意向的境域本质,也就是意境作为关联交融之境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心通物论 实意 周易 融通
  • 简介:广义的自由主义自定义在给自己下定义时,自由主义者遇到的困难可能要比社会主义者小一些,但是,其难度也不可低估.在这方面,各种党派及运动自定的名称都派不什么用场.毫无疑问,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扎尔的自由党与希特勒的社会主义党一样毫无自由主义思想可言;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施里诺夫斯基所推行的政治及执政风格也与其名称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提到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时,必须要解释清楚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 标签: 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政治活动 世界观 价值体系 社会福利
  • 简介: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伦理与儒学日常生活伦理是合二为一的。儒学的日常生活伦理不是通过概念的抽象演绎或建构形而上的体系得以证实,其价值体现于"日用即道"中,即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伴随着形的终极关切,在日用生活伦理中蕴含着"知性、事天、立命"与"知天命"的终极追求。儒学日常生活伦理之形上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伦理生活的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在儒家的内在超越和伦理认同的理论与实践中,人的生命与道德终极根源、个人日常生活与伦理责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中遵循着"中"与"和"的人生价值,并通过"诚"与"信"对超越人类自身的形本体进行确认与体认,从而为日常生活伦理提供形而上的途径与担保。

  • 标签: 儒学 日常生活伦理 形上之维
  • 简介: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似乎与物理主义有着不解之缘,被分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与还原的物理主义。一方面,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在理论上面临两难困境,使之在物理主义和非还原论之间不可得兼;另一方面,还原的物理主义在"中文屋"论证和"感受性问题"面前遭受挫败,同样面临严重的困境。看来,作为物理主义的功能主义已经面临绝境,摆脱物理主义窠臼的出路只能是向二元论的某种回归。

  • 标签: 功能主义 物理主义 二元论 “中文屋”论证 图林机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力骤然增大,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裂变,加上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行业间非正常的收入差距,一些人心理失衡、显得浮躁,违法乱纪、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违背文明守法的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立足点 人文精神 人生价值 物质利益
  • 简介:<正>“两论”、“两分法”是毛泽东同志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解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概括。进一步学习毛泽东同志这一辩证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毛泽东同志“两论”的辩证思想,指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 标签: 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 抓住机遇 解放思想 国有大中型企业 加快经济发展
  • 简介:<正>关于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现在有些奇谈怪论。如三元里抗英有人说是干了蠢事,理由是当时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清朝是个落后的封建王朝,认为先进可以帮助落后,所以不应该抵抗。还有割让香港给英国,我们认为是国耻;而有个别小青年却说为什么当时不把广州也给英国?这样广州今天就像香港那样了。在学术界,也有人为当时清政府不搞改革开放而表示遗憾,认为失去了现代化的机会。还有鸦片战争后广州人反对英人入城问题,广州人是对还是错?过去多数

  • 标签: 爱国主义思想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 广州人 现代爱国主义 传统型
  • 简介: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 标签: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研究进路
  • 简介: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的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个存在论维度构建有机联系的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个存在论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论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论意义或心理学意义的自由,而是存在论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即人的存在的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 标签: 自由 存在论维度 可能性 实在性 现实性 实际性
  • 简介:<正>哲学原理课如何打破传统的僵化模式,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引导学生立足现实,自觉、主动、灵活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目前哲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待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尝试。

  • 标签: 教学改革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立足现实 教学过程 哲学教学
  • 简介:<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从信息观点看,是一种改造人类社会内部的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信息关系和信息过程的活动。因此,为了揭示人类在信息领域中的革命及其趋势,我们必须首先在信息世界中提取出一个简单的普遍的一般的信息过程结构:

  • 标签: 外部世界 信息过程 实践活动 信息革命 信息论 信息关系
  • 简介:<正>在《叶剑英选集》中贯串着实事求是思想,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的文章题目标明:《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世界没有孤立的科学》等,更多的是没有写在题目,而其内容则是充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可以说,实事求是也是《叶剑英选集》的精髓。在今天,联系当前实际,认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以指导实践,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 标签: 解放思想 科学态度 叶剑英 实事求是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思想实际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可以说,“以人为本”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这个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在给予蔑视身体的人以唯一忠告——这忠告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前后一致地推导出来,即让他们变成“哑巴”——之后,引用了一个孩子的言论,虽然他完全了解,这其实是大多数成年人会使用的说话方式:“‘我是身体和灵魂’——孩子如此说道。为什么人们不像孩子这样说呢?”(39)

  • 标签: 身体 图斯 演说 理性 说话方式 上下文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哲人的多种面相是其政治哲学之所以复杂的深层原因,该文以孔子与《论语》中类人的关系为线索,通过分析孔子对类人的看法以及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定位,旨在呈现孔子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多重面相,并由此进而把握孔子式哲人与政治的关系。

  • 标签: 哲人 孔子 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