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OnApril23,2006,theOpeningCeremonyof"FotonCup"theFourthChinaInternational(Syria)AutoExhibitionTour(CIAET)washeldinDamascus.SyrianMinisterofEconomyandTrade,DirectorofSyrianChamberofCommerce,IraqiAmbassadortoSyria,ChineseAmbassadortoSyria,CounselloroftheEconomicandCommercialCounsellor'sOfficeoftheEmbassyofP.R.ChinainSyriaattendedtheceremony.……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舒利迭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试验组采用舒利迭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L-4)与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的IL-4明显降低,IFN-γ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时间段试验组的IL-4下降更明显,IFN—γ升高更明显,P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稍为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能调节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平衡,改善肺功能,可有效地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利迭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通过游泳训练诱发大鼠Th1/Th2失衡,观察和分析JAK2/STAT4通路及其上游因子在该失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导致Th1/Th2失衡的分子机制。将清洁级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游泳训练组(T组),每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又随机分为24h组与7d组。训练采用4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方法。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心脏血淋巴细胞pJAK2、pSTAT4、JAK2、STAT4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心脏血血浆IFN-γ、IL-4、IL-12值。结果发现:(1)T组大鼠血浆IFN-γ、IFN-γ/IL-4与IL-12(P〈0.01)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1)、(P〈0.05)。C组与T组大鼠血浆IL-12与IFN-γ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1)。(2)T组大鼠血淋巴细胞pJAK2、pSTAT4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P〈0.05)、(P〈0.01)。结果说明4周递增负荷训练可能通过减少IL-12的分泌,抑制JAK2/STAT4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2、STAT4的磷酸化过程,降低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合成,诱发Th1/Th2失衡。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Th1 Th2平衡 Janus激酶-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 白细胞介素-12
  • 简介:目的:研究岗藿抗感汤对流感患者临床症状及调节免疫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流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岗藿抗感汤组30例、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可威)30例。通过使用岗藿抗感汤治疗流行性感冒,并对患者进行感冒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及测定患者外周血RIG-I(IFN-α、IFN-β)、Th1/Th2(IFN-γ/IL-4)细胞比值表达,从而了解岗藿抗感汤在流行性感冒发生发展中如何参与调节免疫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岗藿抗感汤组连续给药5d,可缩短患者退热时间,改善其感冒症状,升高RIG-I(IFN-α、IFN-β)(P〈0.05),也对增高的IFN-γ及IFN-γ/IL-4比值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岗藿抗感汤具有抑制流感病毒Th1细胞亚群优势反应的作用,同时可激活RIG-I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 标签: 岗藿抗感汤 流感 RIG-I TH1/TH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多发性硬化(MS)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S的38例青少年患者作为MS组,同期的38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仪检测MS青少年患者(MS组)与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MCP-1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MS组与健康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2±0.20)%比(1.99±0.16)%,t=12.03,P<0.05];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63±0.77)%比(5.10±0.90)%,t=14.65,P<0.05];Th17/Treg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5±0.07比0.17±0.05,t=16.89,P<0.05);外周血TNF-α、MCP-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6.13±5.98) ng/L比(24.45±3.01) ng/L;(122.26±37.71) ng/L比(87.95±17.66) ng/L,t=1.986、47.650,均P<0.05]。MS组中,外周血25-(OH)D3与其他检测指标均无相关性;疾病复发或进展期患儿TNF-α、MCP-1水平均高于疾病缓解稳定期患儿[(17.49±3.94) ng/L比(14.45±3.81) ng/L;(90.42±23.06) ng/L比(77.55±20.56) ng/L,t=1.990、2.472,均P<0.05];Th17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TNF-α、MCP-1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8、0.442,均P<0.05);Treg细胞的表达率与其外周血中的TNF-α、MCP-1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8、-0.356,均P<0.05)。结论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可能参与MS青少年患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参与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的调控及炎症反应;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复发进展中起重要免疫病理机制作用。

  • 标签: 维生素D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多发性硬化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不育症男性患者精浆核因子κB(NF-κB) 、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探讨其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UU检测结果分为UU阳性不育组(30例)和UU阴性不育组(23例)。另抽取同期于医院体检且过去2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27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精浆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精浆NF-κB、IL-17、IL-6、TNF-α含量,脲酶显色法检测UU含量,并结合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常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UU阳性不育组精浆NO、NF-κB、IL-17、IL-6和TNF-α浓度高于UU阴性不育组(P<0.01);UU阴性不育组精浆NO、NF-κB、IL-17、IL-6和TNF-α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UU阳性不育组精液pH值、精子浓度、形态正常率、存活率、前向运动率均低于UU阴性不育组和对照组(P均<0.01)。男性精液中NO浓度与NF-κB、IL-17、IL-6、TNF-α浓度呈正相关(R2=0.8264、0.9642、0.9143、0.9530,P均< 0.01)。结论UU感染引起男性精浆NO浓度的增高和异常NF-κB、IL-17、IL-6、TNF-α的表达,各因子间的失衡与男性不育有关,可以作为男性不育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 标签: 男性不育 感染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解脲支原体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发病的主要通路,IL-17A是相关免疫通路中的关键节点,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和银屑病的重叠炎症通路,促进炎症、凝血和血栓形成,在银屑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IL-17A的炎症作用能减少重度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综述近年来IL-17A介导银屑病的全身性炎症及其心血管合并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预防及减少银屑病患者心血管合并症提供参考。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心血管疾病 共病现象 白细胞介素17A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IL-17及CD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收治的68例初治PTB,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标准2S(E)HRZ/4HR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接受24周治疗。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以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丙二醛(MDA)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胡萝卜素(β-CAR)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升高(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1),CD8^+降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DA较高(P〈0.05),SOD、β-CAR较低(P〈0.05),IL-10、IL-17较低(P〈0.05),IFN-γ较高(P〈0.05),CD3^+、CD4^+、CD4^+/CD8^+较高(P〈0.01),CD8^+较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PTB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参麦注射液 β-CAR IL-17 CD4^+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掌跖脓疱病发病中的作用,分析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掌跖脓疱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掌跖脓疱病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掌跖脓疱病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掌跖脓疱病主要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17-AAG-M诱导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A549细胞在X线下差异表达miRNA并研究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17-AAG-M及4Gy处理的A549细胞完成芯片筛选,公共数据库观察兴趣miRNA在肿瘤中的表达,GO及KEGG分析目标miRNA并通过qPCR验证。MTT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目标miRNA在X线作用下对A549细胞存活率及克隆增殖活力的影响,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实验方程分析放射增敏性。结果筛选出20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下调的hsa-miR-30a-3p在数据库中表现出与肺癌的密切相关性,涉及含细胞增殖在内的50个生物学过程,影响MAPK信号通路、肿瘤相关路径及细胞周期等。与17-AAG-M组相比,hsa-miR-30a-3p在17-AAG-M和X线共同作用下,相对表达量由2.42降至0.16。而hsa-miR-30a-3p抑制A549细胞存活率,并在X线作用下由78.52%下降至69.00%。上调其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比为1.18。在17-AAG-M作用下上述表现更加明显。结论A549细胞中hsa-miR-30a-3p在17-AAG-M和X线的作用下差异表达,且上调其水平能抑制细胞生长及增殖,并提高放射敏感性,联合17-AAG-M后抑制效果更显著。

  • 标签: hsa-miR-30a-3p基因 17-AAG-M药物 细胞活力 放射增敏
  • 简介:为了研究B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13q31—q32上miR—17-92基因簇的特点,观察B细胞淋巴瘤中miR-17—92基因簇在基因组DNA水平上是否存在改变,及其对miR-17—92基因簇的表达和与淋巴瘤发生关系的影响。应用PcR和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Recl、G519和z138三个套细胞淋巴瘤(mantecelllymphoma.MCL)细胞系中染色体13q31—q32上miR-17-92基因簇。结果表明,3个MCL细胞系的miR-17-92基因簇DNA序列与正常人的序列比对完全-致。由此可以认为,MCL细胞系中miR-17—92基因簇在DNA序列上没有异常改变,不是miR-17-92基因簇的过度表达原因。

  • 标签: MIRNA miR-17—92基因簇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地铁17号线17标次渠北站为地铁17号线南起第三座车站。车站为岛式车站,采用明挖地下两层箱型框架结构,共设置4个地面出入口,1个安全口,2个无障碍口,2组风亭。其中A出入口、D出入口、2号风道采用SMW工法桩施工,本文以该车站附属工法桩施工方案比选及其具体实施效果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 标签: 地铁 车站 附属工程 围护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teinase 17,ADAM17)-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4个针对ADAM17以重组慢病毒为载体的shRNA序列(ADAM17-hsa-297,ADAM17-hsa-1508,ADAM17-hsa-1658,ADAM17-hsa-1864)及1个阴性对照(LV10-NC),应用qPCR的方法筛选抑制率最佳的ADAM17-shRNA,实验分为3个组,即转染组、无意义序列组和对照组,按常规步骤提取RNA,进行逆转录以及扩增。用qPCR方法检测混合培养后ADAM17mRNA基因的表达,用MMT法测定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24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270±0.040、0.250±0.035和0.185±0.0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45),对照组与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意义序列组与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48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500±0.057、0.494±0.086和0.311±0.0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2,P<0.001),转染组与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无意义序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意义序列组和转染组72 h的吸光度值分别是0.720±0.150、0.713±0.174和0.558±0.0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1,P=0.106)。结论ADAM17-shRNA转染的BMSC可以抑制24 h和48 h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同时72 h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下降趋势。

  • 标签: 乳腺癌 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7-5p(miR-17-5p)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将miR-17-5p抑制剂和阴性对照转染食管鳞癌细胞EC9706和TE1,RT-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EdU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7-5p与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RBL2)直接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RBL2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RBL2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miR-17-5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222±0.39,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1.081±0.046,P<0.001)。ESCC细胞EC9706、Eca109、TE1、KYSE450、KYSE70和KYSE520中miR-17-5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84±1.266、6.453±0.293、11.41±0.520、2.613±0.548、5.251±0.239和4.251±0.195,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1.007±0.079,均P<0.05)。Ⅲ+Ⅳ期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094±0.562)高于Ⅰ+Ⅱ期患者(2.934±0.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5.523±0.63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533±0.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miR-17-5p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7-5p抑制剂能下调EC9706和TE1细胞中miR-17-5p的表达,其表达下调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无论是EC9706细胞还是TE1细胞,在RBL2 3′UTR-WT载体和miR-17-5p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RBL2是miR-17-5p的直接作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7-5p抑制剂组EC9706和TE1细胞中RBL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36±0.055和0.923±0.048,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87±0.019和0.102±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SCC组织中RBL2的表达水平为0.219±0.510,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0.983±0.324,P<0.001)。ESCC组织中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RBL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62, P<0.001)。RBL2表达下调能逆转miR-17-5p抑制剂引发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结论miR-17-5p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ESCC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微小RNA-17-5p 食管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成视网膜细胞瘤样蛋白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7-5p调控同源盒蛋白(HOXB13)的分子机制。方法从SD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和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和miR-17-5p的表达;细胞转染miR-17-5p mimics、anti-miR-17-5p和小干扰RNA(siRNA)-HOXB13寡核苷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7-5p对靶基因的调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和Tuk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培养出VMSCs,并通过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染色进行验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VSMCs的增殖和诱导表型转换,促进HOXB13表达并降低miR-17-5p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证实miR-17-5p靶向HOXB13 mRNA的3’端-非翻译区下调其表达。anti-miR-17-5p组细胞增殖水平(1.362±0.076)高于阴性对照组(0.795±0.087),而miR-17-5p mimics组细胞增殖水平(0.164±0.057)低于阴性对照组(F=31.8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7-5p/HOXB13轴调控α-SMA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论miR-17-5p通过调控HOXB13介导VSMCs的表型转换和增殖。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微小RNA
  • 简介:或动态观察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者均应考虑腘动脉损伤.③腘动脉的血管重建,早期诊断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开放性的腘动脉损伤诊断一般较容易,最后再进行腘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清创后对血管缺损大于2cm者(本组6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7例小儿重症肺炎的及时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在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积极合理治疗及抢救的同时,通过加强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治疗、纠正缺氧、吸痰的护理、退热镇静、止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呼吸道的隔离、给予合理的饮食和及时的健康教育指导等,可以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儿病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身体的康复,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重症肺炎 小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狭窄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采取内镜下直视下尿道扩张或尿道内切开术治疗17例女性尿道狭窄的情况。结果11例女性尿道狭窄经过定期行尿道扩张,6例行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直视下扩张或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女性尿道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女性尿道狭窄 尿道内切开 尿道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