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发生于部的一种慢性、复发性性皮肤,笔者自2005年8月-2007年8月用中药治疗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中药 疗效
  • 简介:摘要: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病机复杂,易诊难治。主要临床表现是手足掌部位对称性红斑、针尖大小无菌性。文中概述了古今中医医家对本的病因病机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各家的临床经验及心得,总结认为风、湿、热、毒是本发病的病理基础,内有不足,复感外邪责至于脾,酿生湿热,或气机郁滞,湿热蕴积,成毒成,是主要的病理变化。湿邪贯穿于本的始终,与肝脾关系密切。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瘑疮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45岁女性患者,双手红斑上反复发生脓,伴不同程度瘙痒10年,我科行外搽阿维A酸软膏于患处,内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瘙痒明显缓解,6周病情基本被控制,此时逐渐停用阿维A酸软膏,再继续用药4周,患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伴前胸壁综合征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PP伴前胸壁综合征相关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复习。结果患者双手、双足伴瘙痒10余年反复迁延不愈,后出现双侧胸锁关节疼痛,胸部CT示双侧第一肋胸关节处见骨质破坏,证实为PPP伴前胸壁综合征。结论PPP伴前胸壁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前胸壁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病患者中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笔者医院进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P<0.05)。结论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口服药物 局部封包 效果
  • 简介:<正>INJUNE,2002,a58-year-oldmancametoourhospitalforpustulesofhispalmsandsoles.Halfayearearlier,erythemaappealedinbothhispalmsandsoleswithoutobviouscause,scales,painsoritches.Thengrain-sizedpustulesappearedwithoutdryingupandscabformation.

  • 标签: Ⅱ期梅毒疹 脓疱型 掌跖 ERYTHEMA 误诊误治 sized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病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48例。多西环素组采用多西环素治疗,雷公藤多苷组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下降指数(SSRI)、临床效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红斑、痂屑、瘙痒SSRI改善率分别为95.83%(46/48)、93.75%(45/48)、97.92%(47/48)、93.75%(45/48),与多西环素组[72.92%(35/48)、70.83%(34/48)、75.00%(36/48)、77.08%(37/48)]、雷公藤多苷组[83.33%(40/48)、81.25%(39/48)、85.42%(41/48)、89.58%(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17、8.542、10.568、6.306,均P<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多西环素组[66.67%(33/48)]、雷公藤多苷组[81.25%(39/48)](χ2=5.285,P<0.05;χ2=1.771,P=0.076);三组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54、4.856、5.019,P=0.017、0.024、0.030)。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皮肤疾病,丘疹鳞屑性 银屑病 雷公藤多苷 多西环素 药物疗法,联合 T淋巴细胞 治疗结果 临床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加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两组均外用地奈德软膏,共用药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雷公藤 掌跖脓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掌跖脓疱 综合性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掌跖脓疱 综合性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发病中的作用,分析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记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病患者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水平变化.结果100例病患者中,以感染为诱发因素的患者占30%.组外周血IL-17的水平[(13.12±3.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7.68±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后随病情好转IL-17水平[(9.18±2.25)pg/mL]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的发病,提示其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感染可能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白细胞介素-17 雷公藤多苷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双腋窝、双腹股沟红斑、和糜烂1年,加重20d住院。患者于人院前1年双腋窝、双腹股沟处出现红斑,红斑上很快出现粟粒大小的排列呈环形,并且向周围发展。数日后干燥形成黄色结痂,周围又有新发生;体温在37-38℃之间。曾服用雷公藤多苷40mg/d一年之久。

  • 标签: 疱疹样脓疱病 丙种球蛋白 雷公藤多甙
  • 简介:摘要疱疹样也被称作妊娠期泛发性型银屑,通常被认为是发生于妊娠期间的型银屑的罕见亚型。治疗方法包括系统性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生物制剂、抗生素及光疗法、吸附分离血液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法等。本文综述疱疹样的治疗进展。

  • 标签: 银屑病 孕妇 糖皮质激素类 环孢菌素 生物制剂 疱疹样脓疱病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背景:指趾末端(肢端)被归类为“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的范畴,后者是一种严重疾病,病程连续,持续发疹形成泛发。但有1型肢端几乎没有皮损,缓解期和复发期交替进展,表现为良性过程。有必要区分这两型肢端。方法:作者观察到6例轻型肢端病患者,均不符合“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的诊断标准,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结果:每次发疹往往只有1处皮损。为无菌性小簇状,分布于下甲床或甲床。皮损导致局部甲松解或甲脱离。发疹后局部可完全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显示角层下非海绵状,其内充满中性粒细胞。4例患者至少随访两年,其中1例11年后头皮出现银屑损害。结论:作者描述的肢端可通过下列诊断标准与“Hallopeau连续性肢端皮炎”相鉴别:①良性疾病;②局限于下甲床或甲床;③可单发或呈小簇状;④复发突然,缓解期可完全恢复;⑤无菌性;⑥病理示角层下(海绵状罕见)。Radcliff-Crocker曾描述过与本研究中相似的一种疾病(H.Radcliff-Crocker,DiseasesoftheSkin,London:H.K.Lewis,1888),并将其命名为“匍行性皮炎”。

  • 标签: 肢端脓疱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DISEASES 组织病理学 无菌性脓疱 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