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共68例68眼,其中行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40眼(激光组),28眼末行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初、末诊视力,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均在8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1±2.3个月。结果两组末次随访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不同,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CRVO严重损害患者视力,需要积极治疗,全视网膜光凝对于对于预防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不确切。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全视网膜光凝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GPA)是体细胞突变研究的重要分子标志之一,为了了解射线作用与GPA突变的效应关系。采用GPA突变分析技术对3例钴源意外受照个体外周血红细胞GPA变异频率进行了检测,经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进行进行算,这3例个体受照的生物剂量分别为2.5,2.9和1.9Gy,所测GPA变异细胞频率分别是正常对照个体均值的3.9,4.3和4.1倍,提示射线所致GPA变异细胞频率增高效应,受照个体外周血中长期持续民存在的GPA变异细胞,来源于突变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射线诱变效应的永久性标志。

  • 标签: 红细胞 血型糖蛋白A 变异频率 ^60CO照射 辐射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经氩离子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患者分组治疗,试验组行532nm氩离子激光治疗;对照组中医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且黄斑区的水肿情况消失或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加快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效果,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氩离子激光 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对照组患者在输血前所进行血型鉴定,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体筛查,比较两组患者因意外情况而造成的不能及时治疗情况发生的几率。结果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由于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及时治疗的几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能够减少各种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临床输血安全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用凝聚胺试剂盒对卡氏微柱凝胶法血型抗体筛查的3种阳性结果分别进行确认。方法卡氏微柱凝胶法血型抗体筛查出92例弱阳性,21例中等强度阳性,5例强阳性,用凝聚胺试剂盒分组对上述三种阳性结果进行确认,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92例弱阳性样本用凝聚胺试剂盒确认1例为阳性,21例中等强度阳性样本用凝聚胺试剂盒确认3例为阳性,5例强阳性样本用凝聚胺试剂盒确认3例为阳性,卡氏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阳性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卡氏微柱凝胶法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假阳性极高,需要用凝聚胺法对卡氏微柱凝胶法阳性结果进行确认,方可出报告。

  • 标签: 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 卡氏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及P血型系统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法确认MN血型及P血型。结果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基因频率为m<n(m=0.4546、n=0.5454),血型分布特征为MN>N>M。P血型基因频率P1<P2(P1=0.2662、P2=0.7338),且各血型系统的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都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MN、P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临床输血、亲子鉴定及人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豫西南地区 汉族 MN血型系统 P血型系统 分布
  • 简介:目的通过对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最终ABO血型确认鉴定,并和初筛血型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血型初筛鉴定的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血型初筛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对安阳市中心血站2012-2014年采集的19031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将初筛和最终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0310份血液标本中血型初筛错误571例,占0.30%(571/190310);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439例,占76.88%(439/571);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132例,占23.12%(132/571);每年1、7、8月份和其他月份血型初筛错误率比较,x22=80.86、56.18、56.63,P〈0.05;团体与非团体献血的血型初筛错误率比较,2012年x2=30.02,2013年x2=18.09,2014年X2.110.75,P〈0.05。结论ABO血型初筛鉴定影响因素多,人为因素为首要因素,环境温度对血型初筛鉴定有影响。应严格规范操作,改善采血环境,团体或集中采血时应增加人员数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同时强化各环节质量管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保证血型初筛鉴定的准确性。

  • 标签: 无偿献血 ABO 初筛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配血不合的患者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方法及有临床意义抗体的特异性鉴定,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对临床申请用/备血的患者常规进行3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抗体筛选阳性/配血不合的患者加做自身对照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进一步选择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结果1835例患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7例,阳性检出率0.93%;17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单纯自身抗体4例(23.5%);自身抗体+同种抗体2例(11.8%);单纯同种抗体11例(64.7%)。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E9例,抗-D2例,抗-M2例,抗-Lea2例,抗-A1、抗-Fyb、抗-Ec各1例。结论做好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特异性鉴定对安全有效输血非常关键,结合自身对照试验,有助于甄别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和单纯同种抗体的情况。

  • 标签: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探究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 2016 年 4 月 -2018 年 5 月在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为实验组与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4 月无偿献血者 76 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 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法。对照组:盐水试管法 + 凝聚胺法,对比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于交叉配血不符合率。 结果: 两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 34% ),对照组( 18% )实验组交叉配血结果不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血型鉴定与数学中应用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可有效提高血型鉴定符合率,同时提高交叉配血不符合率,可有效提高患者输血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鉴定 输血 微住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盐水试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ABO血型亚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亚型血液的管理与使用。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献血者样本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并将疑似亚型样本送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确认。结果4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样本经确认,1例为A亚型,2例为B亚型,1例为A2B2,其余36例为A2B。结论无偿献血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中,ABO亚型因素占比较高,对亚型血液样本作进一步确认定型,并将其结果纳入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高效。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亚型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微柱凝胶卡对AIHA患者进行常规血型鉴定及磷酸氯喹放散实验后定型,同时进行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和吸收试验。结果血型鉴定受干扰者7例,正反定不符,磷酸氯喹放散后能正确定型。直抗均为阳性,抗体筛查阳性12例,经吸收自身抗体后检出抗-E抗体2例。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会干扰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准确定型及抗体筛查和鉴定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 抗体筛查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输血安全相关问题。方法对提高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结果在血型实验室中应用针对性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阶段未有任何输血安全问题出现。结论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针对性的数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型烟雾病搭桥术后再出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搭桥术的90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随访2年是否出现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内再出血)、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内无再出血),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年,90例患者无失访病例,其中32例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5.56%(32/90),再出血患者中位年龄为49岁,出血高峰年龄42~55岁,占观察组40.63%(13/32),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第1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3个月,第1次与第2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2个月,两次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7,P=0.002);第1次出血时中位mRS评分为2分,第2次出血时为3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1,P=0.003);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头痛头晕症状、形成侧支循环、第1次出血时mRS评分>2分、颅内血肿完全清除至搭桥时间、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后交通动脉扩张、合并动脉瘤为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血型烟雾病搭桥术后可发生再出血,且再次出血时间短、患者病情重,应积极预防再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影响因素分析 出血型烟雾病 血管搭桥术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 标签: ABO血型抗原减弱 原因 输血对策 血液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改进活动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影响。方法2016年2月在血型实验室,进行了1次质量改进活动。改进前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输血治疗206例次,开展血型检验5300例次,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进行输血治疗222例次,开展血型检验6600例次。结果活动后结果失控、配血问题、材料污染、职业暴露、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0.00%、0.02%、0.06%、0.02%低于活动前0.13%、0.07%、0.13%、0.1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改进活动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了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液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血型实验室进行输血检验的过程,分析其质量控制对确保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就诊需要输血的患者300例,在对其进行常规的输血检验过程中,依据每一流程施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控制。结果输血检验不合格人数交叉配血不合11例,其中假阳性为6例,DAT阳性为4例,青霉素试验阳性为1例。根据实验室输血检验步骤施行了相应质量控制措施后,输血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检验中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输血安全十分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型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