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同血型的人,对其健康有益的食物也各有不相同,根据血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瘦身计划就是血型瘦身法。在MissuniverseJapan进行营养指导的艾丽卡·安吉亚尔体验了血型瘦身的实际效果。Q什么是“血型瘦身”?A彼得·D·阿达莫博士倡导的一种饮食方法。美国医师彼得·D·阿达莫结合自己的诊疗经验和研究开发出—种适合不同血型的人实践的饮食方法。其著作《EatRight4YourType》被翻译成60种语言,风靡全球。

  • 标签: 瘦身法 血型 饮食方法 瘦身计划 营养指导 诊疗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采用单克隆抗A、抗B、抗H抗体结合高灵敏度的酶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精液的精子进行了ABO血型检验,均正确做出鉴定。该方法可用于微量物证的法医学检验,具有简便、高灵敏等特点,适合推广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法医血清学 ABO血型 精子 生物素抗体 ABC复合物
  • 简介:笔者长期从事法医现场勘验工作,现场痕迹物证全面提取立即作出结果,以利于破案或划定侦查范围,特别是微量物证的提取及时检验,在侦破大案、要案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本人通过大量微量干血痕的检验,总结出了一些在基层实用的微量干血痕检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微量物证 血型鉴定 检验方法 现场勘验 痕迹物证 提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鉴定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识别危险因素并改进,减少血液标本采集错误致血型交叉配血结果错误的发生,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发生的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事件,并对急危重症医学部11个护理单元85名临床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后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干预后护士对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的风险意识和敏感性得到提高,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的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结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及设定血型交叉配血检验专用试管等干预措施可降低血型交叉配血标本采集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输血 标本采集 血型鉴定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应用Rh血型抗原鉴定,对Rh阴性患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的输血患者选择相合性输注。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的RhD阴性输血患者进行D抗原复检、抗体筛查,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进行鉴定。结果:在79例RhD阴性的输血患者中抗体筛查阳性的共25例;抗-D抗体3例,抗-E8例,抗-c4例,抗-c、E7例,抗-C1例,抗-e3例,对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均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其中,有7例患者采用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结论:应用抗体筛查及Rh抗原鉴定的结果,选择Rh因子相合的血液输注及对有抗c和抗e抗体的阴性患者在血源困难的情况下选择O型的ccdEE和CCdee表型红细胞输注,保证了特殊血型的用血需求,既可以避免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相合性输注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源及建立Rh(D)阴性血液稀有血型库,满足稀有血型患者临床医疗和急救用血的需要。方法对焦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进行Rh(D)阴性血型筛查,建立Rh(D)阴性血源信息库,保持与Rh(D)阴性献血者的联系,冰冻保存Rh(D)阴性血液制品,科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Rh(D)阴性血液。结果建立稀有血型库,制定Rh(D)阴性血液管理计划,储备了充足的Rh(D)阴性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血浆,确保了临床Rh(D)阴性血液供应。结论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壮大Rh(D)阴性献血者队伍,建立有效的稀有血型信息库,是保障临床Rh(D)阴性患者及时、充足、安全用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稀有血型库 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街头采血中ABO血型鉴定中常见问题。方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操作,实验试剂2-8℃保存,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结果检验科将初、复检不一致7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4例送血型室进行血型鉴定,结果9例为外采科初筛血型错误,2例为ABO亚型。结论外采科是血站一切工作的起点,应将外采科血型检测作为血站质量保证体系中直接影响血液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强化全程监控手段。为血液安全、有效提供有力的保证。

  • 标签: ABO血型 血型鉴定 街头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且观察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ABO血型患者12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患者分组依据为是否给予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干预;观察组临床展开质量控制干预;对照组未展开质量控制干预;通过对比输血安全性以突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输血安全事故出现概率方面,同对照组ABO血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输血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能够为患者输血安全性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 标签: ABO血型实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在日常输血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对临床病人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一件需要我们检验人员严肃认真对待的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给某些贫血病人做鉴定时,严重的冷凝集素会影响血型鉴定工作。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就一例严重贫血孕妇的血型鉴定做了跟踪报道,现摘要如下。

  • 标签: 冷凝集素 血型鉴定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型烟雾病复发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血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血,复发出血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血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瘤(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血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血,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血(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瘤是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正>血型暂时性改变是十分少见的,国内外仅有零星病例报告。最近我们遇到1例新生儿,在生后1小时多即为改变了的血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第一胎足月分娩于本院妇产科。出生时重度窒息,其后出现易激惹、抽搐,以新生儿颅内出血收入本科。其母孕期健康。生后1小时多急查血型为B型(标准血清试管法),生后18小时时输B型库血30ml(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无不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血型 暂时性 病例报告 交叉配血 重度窒息
  •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自限性免疫溶血性疾病。该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者使原有的抗体水平再度上升。几乎毫无例外,引起HDN的血型抗体都是IgG型抗体。HDN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溶解所引起的,包括溶血本身所引起的变化和胎儿对红细胞破坏后代偿性变化两个方面。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胎儿红细胞 免疫溶血性疾病 IgG型抗体 母体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ABO血型反定型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特殊患者IgM类血型抗体的效价比较低,按常规方法在室温及4℃盐水介质中应该出现的凝集反应,无法观察到.用聚凝胺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反定血型,能够促使微弱的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达到满意的鉴定结果.

  • 标签: 血型 聚凝胺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