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进行输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在历史上,人们曾经尝试着在动物之间进行输血实验,甚至还把动物的血输给人类……历史上冒险的输血最早的动物输血试验是英国人罗维尔在1665年进行的。他把一条失血过多濒于死亡狗的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的狗的静脉用鹅毛管连接。随着血液流入,失血狗奇迹般地转危为安。1667年,法国国王的御医丹尼斯(Jean-BaptisteDenis)首次进行了动物血液输入人体的试验。

  • 标签: 法国国王 丹尼斯 罗维 有道 羊血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推荐方案》要求,对本院2015年判定为ABO疑难血型9例抢救用血患者启动紧急用血方案,在输血前后对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跟据实验室结果及患者体征对用血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5758例输血患者中9例ABO疑难血型急危重患者(占总输血人数0.15%),进行紧急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3U,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均高于输注前,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的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紧急用血工作。

  • 标签: 紧急抢救用血 ABO血型 疑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前血型效价测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实用性,向临床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指导妊期期治疗,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方法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方法建立后,检测53例妊期期孕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方法实用性评估。结果53例受检孕妇有11例血型抗体效价≥164,阳性率为20.75%,对11例血型抗体效价≥164的受检者进行妊期治疗及追踪,有1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效价为≥1512)发病率9.1%,且溶血症状不明显。结论实验过程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前提下,临床反馈及检测结果分析,可以判断该方法适用于本院妊期期孕妇产前血型抗体效价的测定,指导临床产前诊断和妊期治疗。

  • 标签: 血型抗体效价 方法评估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乡市高血压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新乡市患高血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498人.对其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中血型分布特征为A>O>B>AB,0型血患高血压脑出血比例最高(P=0.001),AB型血患病比例最低(P=0.027)。各血型构成与我国汉族人口血型构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型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0型血与高血压有一定关联,可作为高血压的易感因素之一。

  • 标签: 高血压 血型 易感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悬浮红细胞血液用量,探讨临床血液用量与血型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015年攀枝花地区临床用各种血型悬浮红细胞比例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数据比较,每年各种血型所占临床比例出现规律性变化。结论利于了解临床对各血型的需求,建立合理的供血计划,利于采血计划的制定,保障临床供血。

  • 标签: 血型 比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难ABO血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疑难ABO血型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或采用吸收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准确鉴定ABO血型并分析原因。结果37例疑难ABO血型中20例盐水法正反定型不符合。主要原因有抗体缺失或抗原减弱、产生同种抗体,含有ABO亚型及冷自身抗体导致。结论应结合临床诊断和病情发展综合分析引起疑难血型鉴定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ABO疑难血型,同时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与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疑难血型鉴定 输血安全 ABO血型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献血者MN及P血型系统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微量板法检测672名献血者红细胞上MN、P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MN表型332例,占49.40%,M表型195例,占29.02%,N表型145例,占21.58%,基因频率M为0.5372,N为0.4628;P1型235例,占34.97%,P2型437例,占65.03%,基因频率P1为0.1936,P2为0.8064。结论本地区MN血型的表型分布规律为MN﹥M﹥N,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P血型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标签: 献血人群 MN血型 P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实施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且观察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ABO血型患者12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患者分组依据为是否给予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干预;观察组临床展开质量控制干预;对照组未展开质量控制干预;通过对比输血安全性以突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输血安全事故出现概率方面,同对照组ABO血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ABO血型实验质量控制的有效应用,可以将输血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显著降低,能够为患者输血安全性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 标签: ABO血型实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6至2015年6月某血液中心检验科接收的127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出现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对20例标本实行洗涤还有吸收放射等试验操作,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20例血型不符的献血者中,不符发生率为1.57%;导致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包括冷自身抗体、同种抗体还有血浆成分异常等。结论为保证临床输血血液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献血者血型实现鉴定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血型不符的情况,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排查。

  • 标签: 献血者 ABO血型 正反定型不符 鉴定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更合理,安全利用血液资源,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方法对2015年4月~5月的献血者共5113份标本,先用“O”型标准红细胞经试管法做初筛,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抗体筛选红细胞经盐水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不规则抗体。结果用“O”型标准红细胞筛查出阳性标本34例。这34例标本再用抗体筛选红细胞经盐水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确认阳性结果15例,其中11例抗-IgM,1例抗-IgG,自身抗体3例,阴性结果19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有助于合理,安全的利用血液资源,不仅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节约了成本。

  • 标签: 血型 不规则抗体 血液资源
  • 简介:ABO血型系统是20世纪初人类发现最早的血型系统,该系统在红细胞血型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鉴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是血站各项检测项目中的重中之重。目前随着各项尖端检测技术的不断引进,血型的检测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发展到全自动血型仪检测。全自动血型仪的引进,

  • 标签: Xantus全自动血型仪 ABO血型系统 正反定型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血型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对于临床患者治疗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错误,继而为后期的治疗活动造成错误指导,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防与控制患者临床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情况,则有必要结合血型鉴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而分析其鉴定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血型鉴定 血液采集 错误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规则抗体对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并为正确血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在我院申请输血治疗的患者5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施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不规则抗体干扰血型鉴定的情况,并对这类患者进行进一步抗体鉴定,了解抗体的特异性、类型。结果5000例患者中共有29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干扰血型鉴定,检出阳性率为0.58%。在Rh系统、MNS系统、Lewis系统、P系统中均有不规则抗体产生,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对不规则抗体类型进一步鉴定,可见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各占6.90%、10.34%,混合抗体占82.76%。结论IgG和IgM类不规则抗体是干扰ABO血型鉴定的主要因素,做好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筛查对于保证输血患者的用血安全、提高治疗质量都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干扰因素 ABO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血型的差异,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与IgC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当地送检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准进行鉴定,测试ABO血型与Rh血型。测定新生儿的IgC抗红细胞抗体,以及效价,分析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50例患儿母婴血清血清检测显示,由于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99%以上。RhE抗原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0.85%。C抗原不合导致的溶血病,占0.42%。50例溶血病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中,大部分抗体效价集中在128-512,4例不足64,2例Rh抗体效价在64-256。ABO抗体效价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因素。当抗体效价升高后,就会导致溶血病程度加重。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IgC抗体 Rh血型 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前Rh血型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1282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输血之前运用凝集法对输血患者进行Rh(D)、Rh(C)、Rh(c)、Rh(E)、Rh(e)血型抗原检测。结果1282例输血者中,Rh(D)阳性率为98.83%,Rh(C)阳性率为91.42%,Rh(c)阳性率为85.96%,Rh(E)阳性率为45.39%,Rh(e)阳性率为68.25%。结论患者在输血之前,给予其Rh(D)血型抗原检测,有利于保障用血的合理性;同时,由于Rh(E)抗原阴性率高,所以应当重视Rh(E)抗原阳性血输注之后产生不规则抗体,还应当给予患者Rh(C)、Rh(c)、Rh(E)、Rh(e)抗原测定。

  • 标签: Rh血型 检测 输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集我院2015年10月240份血液标本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将血液标本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案分为A组与B组两组,每组血液标本均占据120份,对两组血液标本分别给予玻片法与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ABO血型鉴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玻片法与试管法均能对ABO血型提供良好的鉴定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血型鉴定 检验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