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1)黏膜: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 标签: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浆膜型 腹水
  • 简介:摘要小儿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危害患儿健康,而且糖尿病患儿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自身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所以,选取有效方法使1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予以分析,希望为1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 标签: 1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血糖
  • 简介:【摘要】脊髓颈椎病(CSM)作为临床常见脊柱疾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酸困、双手无力、走路不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CSM患者而言,中药治疗临床中普遍应用,且获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从中药的角度对中药治疗CS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中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SL3_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现广泛应用于上海两大机场的降水测量工作中。本文中从其原理出发,阐述雨量计常见故障中的解决思路与方法,与技术人员交流维护心得,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协助航空器安全飞行。

  • 标签: SL3_1 雨量传感器
  • 简介:摘要戈谢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为临床罕见病。现报道1例28岁确诊I戈谢病的男性患者,因少见的脾梗死而行全脾切除术。分析脾切除在戈谢病的临床适应证及随访管理措施。

  • 标签: 戈谢病 脾切除术 葡萄糖脑苷脂酶 酶替代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的Ⅰ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儿女,7岁,因“出生后睡眠打鼾,加重伴吸气性喉鸣和活动后呼吸困难2年”就诊。体格检查患儿颈、胸、腹部和腋窝均有牛奶咖啡斑,术前喉镜及喉部CT和MRI均考虑喉神经纤维瘤。患儿既往有法洛四联症心脏手术史和视神经胶质瘤切除史。患儿NF1基因存在1个杂合突变c.246_247delTC(p.Q83Vfs*23)。患儿入院后行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喉神经纤维瘤部分切除以缓解气道梗阻。切除的大体标本8 cm×3 cm,实性,血供不丰富,术后病例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术后喉喘鸣缓解,无喉水肿及呼吸困难发生,预后良好。术后随访半年,患儿睡眠打鼾及喉梗阻症状未再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 mmol/L,血清肌酐(Scr)260 μmo/L,血钾5.8 mmo/L,血钠129 mmol/L,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血气分析示pH 7.1,乳酸2.8 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 mmol/L,血钠134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 mmol/L,空腹C肽0.02 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餐后2 h C肽0,诊断为暴发性1糖尿病,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19 mmol/L,Scr 102 μmol/L,血钠139 mmol/L,血氯108 mmol/L,血钾3.9 mmol/L。

  • 标签: 糖尿病,1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MOCS1基因突变致A钼辅因子缺乏症新生儿,以生后频繁四肢抖动为主要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MOCS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824G>A(p.W275*)变异来源于父亲,c.949C>T(p.R317C)变异来源于母亲,其中c.824G>A(p.W275*)为未报道过的突变位点。

  • 标签: 钼辅因子缺乏症 MOCS1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患者,50岁男性,2020年4月1日以“高处坠落致志不清伴呕吐1 h”为主诉入院,拟急诊行“开颅减压术”。术后3 d出现间歇性发热,最高38 ℃,血液标本炎症指标均高于参考值上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仍反复发热。4月12日患者脑脊液标本常规与生化检测指标提示颅内感染,予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脑脊液与血液标本培养48 h后,见针尖样、透明小菌落生长,经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为人支原体。患者最终因病情严重且并发症多,治疗无效判定死亡。

  • 标签: 支原体,人型 颅脑损伤 感染
  • 简介:摘要Ⅲ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部的囊状扩张,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其中一。Ⅲ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生率极低。本研究报告了1例成人Ⅲ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经内镜确诊并实施十二指肠镜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末端囊肿切开、鼻胆管引流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 标签: 内窥镜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总管末端囊肿
  • 简介:摘要1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治愈T1D。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增加经济负担。随着对T1D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研究,研究者希望通过免疫治疗的方式来达到预防和逆转T1D的目的。该文将围绕近年来T1D的免疫治疗研究进行总结。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猕猴α疱疹病毒1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目前报道的近50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病例总体病死率大于70%,未经治疗的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脑炎、脑脊髓炎,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就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人畜共患病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是罕见的人畜共患病,2021年4月,在中国北京一位实验动物饲养员出现发热、皮疹、行走无力等症状,后被诊断为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病毒性脑脊髓炎,为我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病患。这名患者在入院前出现心脏呼吸骤停,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出现坏死性病毒性脑脊髓炎,住院期间脑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临床判定脑死亡,在患者入院39 d,病程第51 d,家属撤除治疗。

  • 标签: 人类 感染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 简介:  任务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英语任务语言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任务是完成特定语言学习目标的交际活动

  • 标签: 任务型 内涵特点 型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株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临床分离的1株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别检测blaOXA-51-like基因、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RNA聚合酶亚基基因(rpoB),以确定菌株型别。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NDM、KPC、VIM、IMP、SIM、SPM、GIM、OXA-23-like、OXA-24-like、OXA-58-like)、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A、rmtB)、β内酰胺酶(TEM、SHV、CTX-M、VEB、PER)以及一类整合子;另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情况。结果通过基因分析,证实此菌为Acinetobacter baylyi,并且仅携带NDM-1碳青霉烯酶,其他相关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果。质粒分析发现blaNDM-1位于约54 000~60 000 bp不可接合质粒上。结论应注重耐碳青霉烯类非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及其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

  • 标签: 不动杆菌属 β-内酰胺酶类 质粒 抗药性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