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3
/ 2
摘要: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使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以有效达到英语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的英语教学法。它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其实施包括导入、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检查评价和课外作业等几个基本阶段。

关键词:语言教学;任务型;内涵;特点;实施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某种语言形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英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1]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要使这种教学模式日渐形成并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其内涵、特点及实施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一、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特殊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它通常是指在特设机构中,教师向年轻一代传授并使之掌握特定社会经验知识、技能和技巧,形成特定的观点和信念的过程。学校教育的教学是人类社会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由教师尽可能地采用最好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最佳途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这就需要对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有学者认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应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它有特殊的交往目的、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交往内容是经过选择、净化的人类文化精华。在教学过程中,交往双方是具有特定社会角色、担负不同社会期望的人──教师和学生。师生交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它是以课程教材这一文化中介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特殊交往。

(二)“任务”的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以任务为组织单位,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的“任务”构成。国内外语言学与教学法专家对“任务”进行了多种阐释,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观点和看法。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任务”一词的解释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国外学者M.Long(1985)从非语言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3]Richards,Platt & Weber(1986)从语言教育学角度认为,任务指人们在处理、理解语言之后所开展的活动或行动。[4]Nunan(1989)从交际的角度认为,语言学习中的交际任务是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来理解、使用、输入语言或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任务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5]Bygate,Skehan & 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6]虽然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归纳他们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任务都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其特点表现在:任务是真实的交际活动,即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任务是完成特定语言学习目标的交际活动,即具有很明确的目的;任务以意义为中心;任务具有实践的运用功能。

  为此,我们可以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理解和体会语言之后在课堂内外参与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能促进其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看来,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最多只能称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而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生活的任务。

(三)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语言交际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方法的再进步。如同交际法一样,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系统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目的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设计、执行和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7]它强调语言习得者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有意义的语言内容的重要性以及语言教学交际的准确性。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二、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众多外语教学法中的一种,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它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资源,力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它具有目的性、主体性、交际性、合作性和生活性等基本特点。

(一)目的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些目标可能是学生自己确定的,也可能是教师为学生确定的。任务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既有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题)方面的目标,也有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方面的目标,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策略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将任务作为中心,任务中的问题不是语言问题,但是需要用语言来解决。课堂活动任务化是为了使活动更具目的性,从而保证真实交际的产生。Widowson(1990)指出,“学生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8]

(二)主体性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这种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9]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将图片、报刊文摘、个人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的知识。知识的获得是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实践等亲身体验和探究出来的。教师是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社会中的主体。学生参与越多,越有自主的感觉和体验。学生越具有自我控制的感觉,就会参与得越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三)交际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种,学习者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发展交际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它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意义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运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交际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素质和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交际素质要求学生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中,学生通过完成以交际为目的的各种任务,学会尊重人,乐于交往,相互合作,主动参与交际过程,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良好交际素质的学生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意志力强,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并乐于接受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

(四)合作性

  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交互活动、意义协商、语言输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应体现师生间、学生间的民主合作互动的思想。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尊、互敬、互帮、互助、互学、互爱的互动活动,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分组或分小队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应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民主、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团结协作,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