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纤维是胸部影像常见的改变,高分辨率CT作为肺纤维诊断重要的手段,在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CT定量分析因其更为客观逐渐被广泛认可,通过分析肺纤维区域的CT图像参数如平均密度、透过度范围百分比及纹理特点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因此,笔者回顾相关文献后从密度直方图法、阈值分割法及纹理分析法3个方面对肺纤维定量方法进行系统总结。

  • 标签: 肺纤维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依据补肾活血法组方对进展性肾间质纤维的防治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肾间质纤维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高、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观察肾间质病变的程度及角蛋白、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肾间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肾间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陆细胞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角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中药使肌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减少,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强,说明抑制并逆转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阻止了肾间质纤维的进程。

  • 标签: 补肾活血法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7d时假手术组和高、中剂量药物组在肺泡Ⅰ型和Ⅱ型细胞、肺泡炎症细胞和部分间质细胞的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在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在肺间隔肺泡Ⅰ型细胞有部分表达,复方鳖甲软肝方通过调节细胞中Bax和Bcl-2的凋亡蛋白表达

  • 标签: 凋亡实验 实验研究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了解长春市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状况及HCV求医行为,评价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肝纤维进展程度及其危险因素,为指导长春市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在长春市的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现场调查了133名吸毒人员,并对其进行采血来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被调查的吸毒人员共133人,平均为(36.980±9.365)岁;HCV抗体阳性患者共检出26人(19.5%);被调查吸毒人群知道丙肝的占36.8%;9.O%的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为注射、18.2%共用过针具、60.9%在过去一年偷吸过毒、36.1%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抗体阳性者接受丙肝治疗率低,未接受治疗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丙肝抗体阳性者中怀疑肝硬化(APRI〉2)的共4人,占15.4%;民族、是否知晓非正规口腔治疗史是否可能感染丙肝、是否知道肝纤维、是否知晓肥胖是否会加速肝纤维及肝硬化、是否饮酒的APRI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阳性患者中4(15.4%)人怀疑肝硬化。结论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较重,且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高危行为情况有待改善,HCV阳性患者的纤维程度相对较好。应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吸毒人群患丙肝的概率,提高治疗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岳.

  • 标签: 丙肝病毒 吸毒人群 肝纤维化 长春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诊断为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0例作为研究组,再随机选取被诊断为慢阻肺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用力肺活量(63.2±7.1)%pred,一秒用力呼气量(58.4±7.9)%pred,一秒率(79.4±9.3)%。对照组患者用力肺活量(74.8±8.6)%pred,一秒用力呼气量(67.3±6.1)%pred,一秒率(61.4±8.1)%。两组进行比较,用力肺活量、一秒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肺间质纤维与慢阻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呼吸系统疾病,一旦患者同时患有以上两种疾病,会表现出自身不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尽相同,能够帮助临床诊断对疾病进行有效区分。

  • 标签: 慢阻肺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肺痹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间质纤维咳嗽患者11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肺痹汤治疗,对比肺功能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弥散功能、动脉氧分压和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肺痹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咳嗽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肺痹汤 肺间质纤维化咳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L-4在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ON组)、急性肾损伤组(AKI组)、对照组+Anti-IL-4抗体组(CON-A组)和急性肾损伤+Anti-IL-4抗体组(AKI-A组)。AKI-A组和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模型,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3、6、9、12天时腹腔注射Anti-IL-4抗体40 mg/kg和等容量PBS;CON组和CON-A组分别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Anti-IL-4抗体。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经眼眶采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然后处死小鼠,采用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肾纤维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蛋白Ⅰ型(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甘露糖受体(CD206)、精氨酸酶-1(Arg-1)和发现炎症区域1(FIZZ1)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肾纤维面积增加,肾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上调(P<0.05),CON-A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AKI-A组血清BUN和Cr浓度降低,肾纤维面积减少,肾组织FN、Col-Ⅰ、α-SMA和CD206、Arg-1、FIZZ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IL-4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有关。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目的观察胰腺纤维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胰腺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诱导大鼠胰腺纤维模型,16周后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腺纤维组织胶原蛋白I、仪-SMA及CTGF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纤维后,胰腺小叶和腺泡萎缩,小叶问隙增宽,间质内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胰腺组织内胶原蛋白I的合成较正常胰腺明显增加(1207.3±115.5IzLl66.7±78.4,P〈0.01),d.SMA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组织增高(1500.2±255.8比57.4±23.2,P〈0.01),CTGF表达较正常胰腺明显增加(2950.5+431.9比382.2±190.8,P〈0.01),且胰腺星状细胞(PSCs)大量活化。结论CTGF是胰腺纤维的重要作用因子,其作用与PSCs活化密切相关。

  • 标签: 胰腺 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星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纤维评分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等因素在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因肝癌行肝移植的60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法按2∶1比例分为模型组(399例)和验证组(202例),因APRI>1.5可以较好的评估肝脏重度纤维,根据移植术后1个月APRI分为低APRI组(≤1.5,374例)和高APRI组(>1.5,25例)。在模型组人群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冷缺血时间(CIT)>8 h、受者肿瘤超出杭州标准、术中失血>1 000 ml和APRI>1.5。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发现移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95%置信区间(CI):0.681~0.787)和0.749(95%CI:0.671~0.817)];肝癌肝移植受者死亡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35(95%CI:0.679~0.790)和0.758(95%CI:0.682~0.834)。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1个月APRI>1.5可能是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杭州标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复发和总体存活。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肝纤维化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患者,对其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B1组(常规护肝+小柴胡汤治疗)与B2组(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120d,并且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及患者血清肝纤维的情况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B1组患者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小柴胡汤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临床观察
  • 简介:<正>4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IFN-γ,前3个月每日肌注射1MU,后6个月为隔日肌注,疗程9个月)组20例、IFN-α(3MU,隔日肌注,疗程6个月)组10例和对照(常规护肝治疗)组10例。结果:IFN-γ组和IFN-α组治疗后肝纤维计分分别下降至10.2±5.3和11.8±6.4,较治疗前13.4±5.4和13.5±7.2明显降低(P<0.01和<0.05);IFN-γ组的纤维计分显著低于IFN-α组(P<0.05)。IFN-γ组总有效率(70%)显著高于IFN-α组(29%)。

  • 标签: 肝纤维化 干扰素-Α 肌注射
  • 简介:摘要百草枯是一种季铵盐除草剂,可经血液循环分布于肺、肝、肾、心、脑等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以肺损伤最为显著。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及特效解毒药物,临床上大多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极差,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疗成为目前急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失衡等多种病理过程与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许多研究者着力于阐明百草枯中毒导致肺纤维的机制,表明信号转导在百草枯导致的肺纤维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相关的TGF-β/Smad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关信号通路、Ras同源基因/Rho相关激酶(Rho/ROCK)信号通路、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百草枯致肺纤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导致的肺纤维提供更多思路。

  • 标签: 百草枯 肺纤维化 信号通路
  • 简介:肾间质纤维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目前,现代医学在防治肾间质纤维方面尚无特异性药物。三七总皂苷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药理作用’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及基因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三七总皂苷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相互结合,将为肾间质纤维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抗肾间质纤维化 三七总皂苷 现代医学研究 特异性药物 发病机制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肺纤维是由多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结局,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特征经常重叠,其病情进展、生存预后呈现异质性。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探寻和研究各种肺纤维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其在肺纤维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评价、风险预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肺纤维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肺纤维化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利度胺治疗老年肺间质纤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肺间质纤维患者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记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记为对照组。治疗半年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FV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48%(P<0.05)。结论在老年肺间质纤维的治疗当中,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沙利度胺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对小鼠肾间质纤维、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肾间质纤维模型组(UUO组,n=5)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CDT组,n=4);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肾间质纤维模型,CDT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灌胃、Sham组和UUO组给予双蒸水灌胃;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实时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d小鼠术侧肾脏的肾间质纤维程度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小鼠术后14d术侧肾脏肾发生显著肾间质纤维,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强(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Sham组:1.00000,UUO组:114.92289,P〈0.0001)。与UUO组比较,CDT组小鼠术后14d术侧肾间质纤维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弱(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UUO组:114.92289,CDT组:45.33516,P〈0.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小鼠肾间质Ⅰ型胶原表达从而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肾间质纤维化 Ⅰ型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大鼠病理变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苦参碱在肺纤维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博来霉素组(B组)、泼尼松组(C组)、苦参碱50mg组(D组)、苦参碱100mg组(E组),使用博来霉素气管注射法复制肺纤维大鼠模型,D、E组分别注入苦参碱50,100mg/kg,1次/d;C组注入醋酸泼尼松0.56mg/Kg,1次/d,分别于7d、14d、28d每组各随机处死大鼠8只,取肺组织HE及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浓度;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γ-GCS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实验模型组有程度不等的肺泡炎及明显纤维。各治疗组肺泡炎及肺纤维程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大剂量苦参碱组度减轻更显著(P<0.05)。②实验模型组有程度不等的8-异前列腺素浓度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大剂量苦参碱组升高幅度最低P<0.05)。③实验模型组表现有程度不等的γ-GCS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1.苦参碱能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2.苦参碱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抗氧化平衡而发挥抗纤维作用。

  • 标签: 肺纤维化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肺系数 苦参碱
  • 简介:背景:混合物脑肽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含有神经生长因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使用自拟混合物脑肽观察对大鼠肝纤维的影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SD大鼠肝纤维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纤维模型组、脑肽干预组和对照组。4,8周采集标本。通过活体解剖取门静脉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常规苏木精-伊红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纤维模型成功建立。脑肽干预组纤维程度较纤维模型组显著减轻,但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较纤维模型组更显著。初步判断脑肽能够阻断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司能与神经生长因子有关。

  • 标签: 脑肽 四氧化碳 纤维化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