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证券市场交易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其中存在的过度投机性等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关注,如何应用行为金融学实现理性投资,是个人投资者、券商以及政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只有建构理性化市场环境,才能实现投资能力以及市场运作效率的完善目标,推动我国证券交易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行为金融学 个人投资 心理行为 现状 建议
  • 简介:本文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的框架内,围绕译者行为分别就(1)译、评的分工;(2)译、评的方法和内容;以及(3)译评者的身份与译评者之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译、评分工不明所产生的问题,明确规定了译评的任务和译评者应有的作用。集中于译者行为的社会研究,有望弄清翻译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把握翻译本质的东西。

  • 标签: 译者行为 评价模式 译评
  • 简介: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在儿童阶段夯实.据调查我国14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有行为障碍,这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本文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及如何消除不良行为方式作了探讨.

  • 标签: 行为矫正技术 行为塑造 儿童教育 素质教育 行为方式 不良作为
  • 简介:此次《行政诉讼法》修改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在第二条中将可诉行为由“具体行政行为”修改为“行政行为”。两字之差,体现的是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上的突破,彰显了司法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是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监督和限制公权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法》 受案范围 司法改革 公民权利 依法治国
  • 简介:摘要:对杜威“习惯”概念的理解,是把握他实用主义道德哲学的一个关键前提和基础。他认为习惯就是意志,也是使个人主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手段与目的。一个人的性格是其行为的内在动因,然而性格的形成是个人各种习惯相互渗透的结果。不仅如此,我们的想法、思想观念、经验都依赖于习惯。而习惯的形成,又是客观环境所决定,因此,只有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因素,才能间接改变个人习惯。与此同时,在习惯的改变进程中,我们又会创造出新的环境条件。至此,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中作为一个整体的习惯、行为、经验、环境之间的内在逻辑逐渐清晰。当我们意识到行为是习惯、性格与客观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并视其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时,对道德的讨论才会有一个理性的基础,而不至于使道德陷入超验的、虚幻的、终极的、抽象的讨论。

  • 标签: 习惯 行为 道德
  • 简介: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以所谓适应的行为取代不适应的行为;表演疗法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的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开创人生的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者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 标签: 行为治疗 行为控制 行为选择 表演疗法 生活形式 行为主义
  • 简介:按照反侦查行为是个人色彩还是多人组织性色彩,可将其划分为个体性反侦查行为与组织性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在所发生的案件、行为特征及其同作案人能力的关系三方面存在着不同,而且后者在社会活动中常常表现为对前者的渗透现象.这种区分对准确刻画作案人的特征,准确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认识反侦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侦查现象 反侦查行为 组织力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门诊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产生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择取病例时间为2021年3月-2021年3月,选择本院发热门诊收治患者60例,按照硬币抛投法原则分组,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组间比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知识知晓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即P值<0.05;研究组遵医高于对照组,即P值<0.05;研究组疾病知晓数值高于对照组,即P值<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模式,强化遵医行为以及疾病知晓,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发热门诊 规范化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疾病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发热门诊患者护理中加强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遵医行为与疾病知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发热门诊患者78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每组39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疾病知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疾病知晓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运用,让发热门诊的患者中的效果更好,让患者更加遵循医生的医嘱和对疾病的知晓,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 标签: 发热门诊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疾病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01月-2021年12月间收拾的44例患儿以及22名医护工作人员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观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医院感染发生。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执行(100.00%)要高于管理前的执行(86.36%),而管理后的感染发生(2.27%)则要低于管理前的发生(13.64%),其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重症监护室 医护人员 手卫生行为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与分析在发热门诊患者护理中加强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遵医行为与疾病知晓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发热门诊救诊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用于发热门诊患者的效果理想,能够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与疾病知识知晓,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发热门诊 规范化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疾病知识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观察遵医嘱行为及降低并发症发病的效果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2.6~2022.12年期间我科室收治糖尿病患者88例分成对照组(n=44,常规护理)、观察组(n=44社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6.82%比对照组22.73%低P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糖尿病 并发症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对发热门诊留诊观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发热门诊留诊观察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IU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US、HAMD、HAMA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规范化健康宣教 舒适护理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对发热门诊留诊观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发热门诊留诊观察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IU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US、HAMD、HAMA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规范化健康宣教 舒适护理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对发热门诊病人发热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4.1-2024.3月收治的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将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发热知识的知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健康行为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联合舒适护理可以提高发热门诊病人对发热知识的知晓,促进病人的健康行为,促进其健康恢复。

  • 标签: 讨规范化健康宣教 舒适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刑事司法实践中,认定重大安全事故监督人、管理人的监督管理过失刑事责任,不能以危害结果的重大与否简单作出客观归责判断。监督管理过失理论中管理者的过失行为应当界定为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是支撑监督管理过失理论的价值所在。应当从监督管理过失的概念,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性,管理监督者的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监督管理过失过失的认定、研究价值等,具体分析监督管理过失理论。

  • 标签: 监督管理过失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
  • 简介:海峡两岸犯罪过失中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问题的比较研究赵秉志,刘志伟注意能力,是指行为人预见并避兔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上的能力。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所负有的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及避免此结果发生的法律义务。这两项内容均体现...

  • 标签: 注意义务 注意能力 犯罪过失 行为人 预见能力 海峡两岸
  • 简介:共同过失行为是否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理论界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共同过失犯罪肯定说与限定肯定说忽视了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过度扩张刑罚权,因而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对于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理,采用否定说的观点更加合适。否定说不但契合共同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且具有限制刑罚权过度扩张的作用,坚持了罪刑法定原则,进而有利于保障国民的人权。坚持共同过失犯罪否定说,不仅有刑法条文依据作为支撑,也不会导致保护法益不全面的局面产生。

  • 标签: 共同过失犯罪 否定论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