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语高考的语法填空有给提示词和不给提示词两大类。近三年来,全国新课标卷Ⅰ和卷Ⅱ的具体题型分布都是给提示词的7个空,不给提示词的3个空,其中尤以动词类为考查重点.以下我们将结合典型考题,谈谈动词类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头脑中形成解题思路,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当括号中给出的提示词是动词时、考生应根据空格所处的位置和在句中所做的成分判断是该用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还是需要进行词类转换。

  • 标签: 词类转换 高考题型 填空题 语法 非谓语动词 英语高考
  • 简介:在高考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典型的题型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得失电子守恒法”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所谓“得失电子守恒法”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 标签: 电子守恒法 得失 高考题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 氧化剂
  • 简介:圆锥曲线是平面几何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当然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一是圆锥曲线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大,远远超过其它各章,且题型、题量、难度保持相对稳定,且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涉及到;二是难度所占比重大,解答题多次在“压轴题”中出现,

  • 标签: 高中 学习辅导 解题思路 数学 圆锥曲线
  • 简介:2017年上海中考数学卷压轴题第25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局限于初三的知识,也对以前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全等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使得整卷的知识覆盖面非常广.25(2)要求学生先画出图形,再进行解答,考察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试题(1)、(2)、(3)由浅入深,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都源于教材中,能较好地体现教材的要求,对以后课堂教学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导课堂教学回归教材,避免“题海”战术.

  • 标签: 三角形 课堂教学 较好 图形 层次的 公式
  • 简介:简述赵树理在表现农民和小说形式民族化上的贡献答:赵树理的创作最能反映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文艺的特征。赵树理出身农民家庭,长期生活在农村,受到民间艺术和农民语言的滋养、熏陶,因此,他是真正从农民中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外面扎到农民中去的。他较早发现新文学与农民的隔膜,立志为文艺的大众化而奋斗。

  • 标签: 现代文学 思考题 延安文艺整风 农民家庭 赵树理 小说形式
  • 简介: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节,着重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大小的因素;对静摩擦只字未提,但各地中考试题中,都出现与静摩擦有关的题目,本文从多方面介绍静摩擦的产生原因及决定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 标签: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决定因素 有关 无关
  • 简介:近两年来中考诗歌鉴赏题以考查古诗词为主。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能背诵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篇章,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文化传统的精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导向下,中考诗歌鉴赏题便应运而生。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是否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近几年中考诗歌鉴赏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 标签: 中考 题型 诗歌鉴赏题 语文 解法
  • 简介: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是对考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在2008年中考中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方程组应用题,现举例说明.……

  • 标签: 抗震救灾中考题
  • 简介: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中,有一道概率填充题:"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坐标,则点P落在圆x2+y2=16内的概率是__."答案是2/9.试题隐含着要求学生对"骰子",作这样的理解:它是一个正六面体,每面上的点数分别是1,2,3,4,5,6,并还能结合解析的几何圆的有关知识,对这道概率题进行解答.学生对这样的约定也几乎毫无异议,因为,平时见到的骰子就是这样的(比如麻将).

  • 标签: 一道高考题 高考题思考
  • 简介: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选择题第12题:已知椭圆C:a^2/x^2+b^2/y^2=1(a〉b〉0)的离心率为2/√3,过右焦点阻斜率为k(k〉0)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F^→=3FB^→,则k=().A.1B.√2C.√3D.2【答案】B。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自然会有,除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一定要求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仁者见仁,

  • 标签: 高考题 多种解法 学生能力 基础知识 离心率 选择题
  • 简介:一题多解就是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而分析各种解题方法之间的差异,这对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本文通过对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卷)第17题的几种解法的分析,抛砖引玉,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多种解法 高考题 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 一题多解 解题方法
  • 简介: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命题原则上基本保持不变,难度系数都在5.0—5.2之间,这说明试卷有一定的难度。难在何处?首先,不少考题更注重对交际能力的考查,考生仅靠背语法规则难以取胜。其次,试题的语言材料更真实,使一些习惯阅读简单英语材料的同学读起来感到不那么顺畅。第三,文章长度加长,题材多样。一些平时只注重课本而不注重课外阅读的同学感到时间不够用,理解困难。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但如果我们能抓住命题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训练,就非常有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笔者结合对高考英语试题六大题型特点的分析,为考生备考提几点建议:

  • 标签: 备考策略 英语高考 题型分析 高考英语试题 命题原则 语言材料
  • 简介:2005年南京市中考有这样一道题:如果将点P绕定点M旋转180°后与点Q重合,那么称点P与点Q关于点M对称,定点M叫做对称中心,此时,点M是线段PQ的中点.

  • 标签: 中考题 挖掘 对称中心 南京市 定点 线段
  • 简介: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函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函数,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它的痕迹,解题时若能正确把握反函数的实质,灵活应用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可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 标签: 反函数 性质 高考 数学 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