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ümmell病椎体成形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行椎体成形治疗的309例(351节椎体)Kümmell病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9例;年龄(75.1±7.5)岁(范围60~94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症状时间、Kümmell病分期、骨折位置(胸椎、腰椎)、有无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楔形、双凹、压缩)、骨折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椎体后壁皮质是否突入椎管、是否发现椎基底静脉孔、穿刺方式(单侧、双侧)、骨水泥形态(团块样、海绵样)、骨水泥量、渗漏(是、否)、骨水泥渗漏类型。骨水泥渗漏类型分为:椎基底静脉型、骨皮质型、椎体节段静脉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临床因素与骨水泥渗漏的关系。结果351节椎体,总渗漏发生率65.8%(231/351)。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率21.4%(75/351),骨皮质型渗漏率37.6%(132/351),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率22.8%(80/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椎基底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与骨皮质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水泥形态;与椎体节段静脉型渗漏相关的因素包括: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骨水泥量、骨折位置。结论椎体成形治疗Kümmell病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皮质连续性中断、存在椎基底静脉孔、骨水泥形态等。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黏合剂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共110个椎体,均采用椎弓根单侧PKP或合并另外一侧椎体成形(PV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方式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110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所有96个患者手术效果均满意,椎体骨水泥分布比较理想,手术时间约20~40min/椎体,骨水泥注射量约5.4ml/椎体,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大部分渗漏发生在椎体前缘及前侧的静脉丛,总体发生率为56.3%。随访36个患者的40个椎体,1例有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1例患者治疗椎的前上缘(无骨水泥填充部位)发生了轻度的塌陷,但患者无不适。结论PKP或结合PVP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椎体成形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椎体成形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温消融髓核成形(PCNP)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3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CNP的97例单节段DLB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PCNP组(接受PCNP手术治疗,n=43)和对照组(保守治疗,n=54)。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手术时间、责任节段、Pfirrmann分级及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门诊复查随访6~3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数字评定法(NRS)评分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评价治疗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NRS评分及RMDQ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随访时间及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CNP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6.3±13.2) min(15~65 min),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RMDQ评分均显著下降(F组=26.000,P=0.001;F组=26.000,P0.001),PCNP组NRS评分、RMDQ评分下降更明显(F组间=5.666,P=0.024;F组间=4.261,P=0.048),而且PCNP组NRS评分、RMDQ评分随着时间的下降趋势也更明显(F交互=26.000,P=0.028;F交互=26.000,P=0.010)。结论PCNP治疗DLBP在疼痛缓解和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PCNP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 标签: 椎间盘退化 外科手术,微创性 消融技术 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护理效果。方法我们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我们对常规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应指标、术后疼痛状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状况明显要好于另外一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数量明显要比常规组患者要少,二者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来讲,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体位改进效果。方法:将我院7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托架俯卧位与改进后过伸体位,统计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椎体高度压缩率与恢复率均高于参照组,且术后VAS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性骨折 手术体位
  • 简介:摘要探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6例,其中男15例,女31例。年龄57~84岁,平均73.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穿刺椎体成形。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5.5mL。7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椎间盘渗漏,5例椎旁渗漏,随访未见神经损伤症状。本组患者术后72h的VAS评分、Cobb’s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vertr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OVCF可导致患者腰背部持续性疼痛、脊柱后凸畸形和活动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及消化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支具保护、口服止痛药物或者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治疗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后凸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患者椎体成形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高龄椎体成形患者共12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JOA评分、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高龄椎体成形中应用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医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侧穿刺椎体成形(PVP)和双侧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单侧PVP治疗,B组实施双侧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单侧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方法:抽选102例在本院行经椎体成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围期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围期综合护理优势明显,能优化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疼痛,能有效防范手术前后的风险,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护理 效果
  • 简介:病例女,12岁.因一岁时会阴部被开水烫伤,伤后未做专科治疗,40天后自行愈合。在愈合过程中外阴及尿道外口被覆盖,整个外阴部形成粘连,不能正常排尿,尿液只能从左侧大腿内侧疤痕边缘处流出,形成一假性尿道口排尿。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会阴部情况;外阴及尿道口外形均为愈合后疤痕,呈放射状挛缩带。会阴与双大腿呈45°

  • 标签: 蹼状疤痕 成形术 外阴部 皮瓣转移 尿道外口 尿道口
  • 简介: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局限性或弥温性增生肥厚为主要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1]。黏膜肥厚程度在鼻腔的不同位置程度不一,以下鼻甲为最重,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肥厚性鼻炎,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也较多,随着鼻窦镜手术的推广和应用,在鼻镜下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行此手术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5例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9~47岁,其中鼻甲数69侧(21例为单侧,24例为双侧),均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中约18例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23例伴有单侧或双侧鼻窦炎。以上患者均同期行中隔矫正或鼻窦开放。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者约9例,其中3例多次行鼓膜穿刺抽水治疗。1.2手方法:患者取仰卧头低位,在0°鼻镜下,用2%丁卡因及0.1%肾上腺素混合的棉片行下鼻甲表面麻醉3次,再用1%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混合液行下鼻甲局部浸润麻醉,于下鼻甲前端正中自上而下切开黏膜,直达下鼻甲骨面,然后于下鼻甲下端延长切口,直至离下鼻甲后端约5mm,然后鼻镜下操作下吸引器与剥离子,沿下鼻甲骨表面...

  • 标签: 下下鼻甲 内镜下下 黏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镜下后鼻孔成形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间,电子鼻咽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在全麻鼻镜下后行后鼻孔成形成形扩大后鼻孔后放置支撑管。结果术后保留鼻腔支撑管3个月,常规护理下维持支撑管通畅,术后3个月拔除支撑管后坚持生理海水鼻腔冲洗,交替镜下观察及换药。随访至术后1年,15例患儿复查电子鼻咽镜,见后鼻孔无挛缩表现,治疗有效率达100%,无再手术病例。结论鼻镜下后鼻孔成形治疗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标签: 后鼻孔闭锁 先天性 鼻内镜
  • 简介:摘要: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由于人体的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等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椎间高度丢失等现象。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属于近些年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使得患者的伤椎畸形得以恢复。椎体成形在小切口的基础上将骨水泥注入到骨折部位中,而椎体后凸成形将球囊注入到骨折部位中,在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的情况下,在空腔中注入填充材料,随后取出球囊,对其注入骨水泥。本文就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 骨折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卧床时间以及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干预卧床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经过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干预卧床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减轻患者睡眠困难、背痛、导尿以及腰酸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卧床时间 干预卧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卧床时间以及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干预卧床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种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经过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干预卧床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减轻患者睡眠困难、背痛、导尿以及腰酸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卧床时间 干预卧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56例,其中并发室壁瘤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二尖瓣置换2例,双瓣置换2例,人工血管置换1例;非体外循环(OPCABG)12例。结果共移植血管194支,平均2.8支,早期死亡3例。人工血管置换术后2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充分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