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9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49例,血液灌流联合CRRT)与对照组(49例,CRRT)。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O、NOS、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可显著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严重脓毒症 氧化应激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应用1.0 μmol/L西达本胺、4.0 μmol/L As2O3、1.0 μmol/L西达本胺+4.0 μmol/L As2O3(低浓度)和1.5 μmol/L西达本胺、6.0 μmol/L As2O3、1.5 μmol/L西达本胺+6.0 μmol/L As2O3(高浓度)处理Hut-78细胞24 h或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药物处理组Hut-78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药物处理组Hut-78细胞bcl-2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1.0 μmol/L西达本胺、4.0 μmol/L As2O3、1.0 μmol/L西达本胺+ 4.0 μmol/L As2O3处理Hut-78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8±0.1)%、(9.2±0.5)%、(11.0±0.1)%(F=12.45,P<0.05);处理48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1±0.5)%、(18.3±0.9)%、(23.1±1.3)%(F=9.86, P<0.05)。1.5 μmol/L西达本胺、6.0 μmol/L As2O3、1.5 μmol/L西达本胺+ 6.0 μmol/L As2O3处理Hut-78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4±0.9)%、(13.2±0.9)%、(18.2±1.1)%(F=7.06,P<0.05);处理48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5±1.2)%、(31.3±0.8)%、(45.2±2.1)%(F=14.32,P<0.05)。1.0 μmol/L西达本胺、4.0 μmol/L As2O3、1.0 μmol/L西达本胺+ 4.0 μmol/L As2O3处理Hut-78细胞24 h时,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8.4±2.9)%、(55.9±3.8)%、(53.2±2.1)%(F=17.52,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0.5±4.2)%、(57.5±2.8)%、(50.9±3.5)%(F=7.36,P<0.05)。处理48 h时,细胞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2±1.8)%、(40.1±2.2)%、(32.3±3.1)%(F=10.38, 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1.4±4.1)%、(48.9±2.9)%、(40.8±3.8)%(F=8.96, P<0.05)。1.5 μmol/L西达本胺、6.0 μmol/L As2O3、1.5 μmol/L西达本胺+ 6.0 μmol/L As2O3处理Hut-78细胞24 h时,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5.4±3.1)%、(42.5±2.8)%、(37.8±4.2)%(F=10.35,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2±3.4)%、(42.1±4.9)%、(34.3±5.1)%(F=17.82,P<0.05);处理48 h时,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1±0.9)%、(35.3±1.6)%、(27.8±2.4)%(F=15.36,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3±3.8)%、(35.9±4.6)%、(20.1±2.9)%(F=9.78,P<0.05)。结论西达本胺和As2O3对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可能与bcl-2、VEGR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三氧化二砷 西达本胺 细胞增殖 基因,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温CO2气腹对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30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1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温CO2气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167例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加温CO2气腹。比较2组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建立CO2气腹前、关闭CO2气腹后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长、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入室时体温和建立CO2气腹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CO2气腹后对照组体温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干预组,分别为(1.24 ± 2.36)、(0.60 ± 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892,P<0.01);2组手术时长、血氧饱和度<0.90的例数、胃肠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干预组为(291.08 ± 265.42)ml,对照组为(364.29 ± 309.28)ml;复苏所用时间干预组(27.04 ± 10.89)min,对照组(32.60 ± 12.17)min;引流管拔除时间干预组(8.69 ± 6.64)d,对照组(10.76 ± 6.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32、7.294、2.789,P<0.05或0.01);胰瘘、胆瘘发生例数及住院时间干预组分别为20例、7例、(27.62 ± 17.30)d,对照组分别为31例、15例、(32.38 ± 12.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653、4.870,t值为6.284,P<0.05)。结论加温CO2气腹可减少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加温CO2气腹 达芬奇机器人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预后 低体温
  • 简介:摘 要 : 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获取生物学知识。 同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材中有的实验效果不明显、装置繁琐或实验操作的精度要求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删去。如果教师能对这类实验进行改进或优化,就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的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方法进行介绍,期望对广大教师在实验改进方面有所帮助。

  • 标签: 生物实验 实验改进 思考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潜在的关联性,探寻引起DEACMP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昏迷抢救成功患者,共235例DEACMP患者和429例ACMP患者,ACMP患者均随访90 d以上且未发生DEACMP。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外周血DNA提取;运用Sequenom分型检测技术分析WWP2基因多态性与DEACMP的遗传易感性。DEACMP患者入院后每3 d评估一次《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derg平衡定律用拟合优度χ2检验,两组患者基因关联性分析采用2×2四格表或2×3列联表χ2检验,共显性遗传模式用2×3列联表χ2检验。结果rs3790088位点包含226例DEACMP患者和414例ACMP患者,rs4247109位点包含234例DEACMP患者和428例ACMP患者。DEACMP和ACMP患者各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遗传模式(共显性遗传、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下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与DEACMP发病无关联(P>0.05)。结论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和DEACMP的发病尚无法确定存在遗传相关性。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多态性,单核苷酸 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线粒体途径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用0.6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油酸(OA)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1 mmol/L)、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 mmol/L)。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分布,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的生成量;用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淋巴瘤2、细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油酸可诱导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均可减少细胞内脂滴堆积,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比二甲双胍低剂量组作用更加明显;OA组HepG2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分别为(43.41±7.11) U/L、(29.56±4.11) U/L;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后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分别为(32.44±4.08)U/L、(19.31±3.03) U/L和(26.00±3.11) U/L、(15.11±4.11)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提示油酸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为41.21%±4.23%,二甲双胍低、高剂量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降低,分别为27.44%±3.91%和17.55%±5.1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组(12.12%±0.72%比3.04%±0.57%,P < 0.05),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HepG2细胞后凋亡均明显降低(8.71%±0.71%,5.71%±0.61%,P < 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OA组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降低(P值均< 0.05),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后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质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降低,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增加(P值均< 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脂肪变性,改善HepG2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二甲双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二氧化硅(SiO2)诱导的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以200 μg/ml SiO2刺激的RAW264.7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以SiO2不同处理时间分组,包括0 h组(对照组)、6、12、24和48 h组,通过吖啶橙及单丹(磺)酰戊二胺荧光(MDC)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实时PCR)检测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与Beclin1的表达;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RS特异标记分子Bi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W 264.7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TNF-α的分泌。以ERS抑制剂4-PBA进行干预试验,包括空白对照组、SiO2组、1 μmol/L 4-PBA+SiO2组、10 μmol/L 4-PBA+SiO2组、20 μmol/L 4-PBA+SiO2组,检测各组LC3Ⅰ、LC3Ⅱ与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TGF-β1、TNF-α的分泌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各时间组的Beclin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LC3Ⅰ、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RAW264.7细胞6、12、24 h组Bi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6 h达高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O2组比较,随着4-PBA浓度增加,RAW264.7细胞的LC3-II和Beclin 1蛋白水平逐渐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O2组比较,1、10、20 μmol/L 4-PBA+SiO2组RAW264.7细胞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O2诱导的ERS可能参与了RAW264.7细胞自噬以及TNF-α的分泌过程。

  • 标签: 二氧化硅 巨噬细胞,肺泡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自噬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HIV-1可穿过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水平失衡,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损伤。HIV-1感染细胞后释放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蛋白对于脑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ROS,使机体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态,加重疾病的发展。本文就HIV-1 Tat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HIV-1 Tat蛋白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肌保护作用及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行PCI术的STEMI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52.31±3.25)%]高于对照组[(47.28±2.19)%],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2.13±4.35)mm]低于对照组[(48.24±3.9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15、9.05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15.42±2.80)μg/L]低于对照组[(21.13±2.35)μg/L],而肌钙蛋白T[(0.37±0.06)μg/L]高于对照组[(0.26±0.0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28、16.33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6.47±1.36)ng/L]、白细胞介素6[(7.03±1.20)ng/L]、超敏C反应蛋白[(3.27±0.87)mg/L]均低于对照组[(9.82±2.01)ng/L、(11.21±1.73)ng/L、(5.96±1.07)mg/L](t=11.954、17.193、12.19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89.72±10.21)U/L]高于对照组[(71.31±9.78)U/L],而观察组丙二醛[(8.21±1.45)μmol/L]低于对照组[(11.26±1.7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7、11.505,均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STEMI行PCI术后患者心肌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且可减轻炎性反应及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肌酶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口腔护理中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联合清新漱口液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时段,纳入62例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依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各31例。对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对参照组取1.5%的过氧化氢溶液实施口腔干预,对实验组取过氧化氢溶液联合清新漱口液实施口腔干预。检验2组不同时段口腔真菌感染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咽部微生物菌落计数。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不同时段口腔真菌感染率、口腔溃疡发生率、口咽部微生物菌落计数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口腔护理中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联合清新漱口液,对口腔细菌滋生、定制具有抑制作用,使护理质量提升,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因素予以降低。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口腔护理 过氧化氢溶液 清新漱口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对EOS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初诊确诊为哮喘,肺功能、FeNO、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完善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诱导痰EOS比例(EOS%)≥3%定义为EOS型哮喘组(34例),其余患者为非EOS型哮喘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分析FeNO值、诱导痰EOS%、外周血EOS计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eNO值、外周血EOS计数诊断EOS型哮喘的最佳界值。结果EOS型哮喘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为(90.3±26.1)%、FEV1/用力肺活量(FVC)为(69.1±11.8)%,均低于非EOS型哮喘组[分别为(110.1±20.3)%和(8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4,P<0.01;t=5.003,P<0.01)。FeNO值、外周血EOS计数与诱导痰EOS%呈正相关(r=0.670,P<0.01;r=0.741,P<0.01),外周血EOS计数与FeNO值呈正相关(r=0.647,P<0.01)。FeNO值诊断EOS型哮喘的最佳界值为65 ppb(ROC曲线下面积AUC=0.887,P<0.01),灵敏度为0.647,特异度为1.000。外周血EOS计数诊断EOS型哮喘的最佳界值为0.225×109/L(AUC=0.898,P<0.01),灵敏度为0.794,特异度为0.891。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联合诊断EOS型哮喘(AUC=0.916,P<0.01),灵敏度为0.794,特异度为0.945。结论对于确诊的哮喘患者,FeNO和外周血EOS计数是判断EOS型哮喘表型的可靠指标,二者联合能更有效地预测哮喘患者是否存在EOS型气道炎症。

  • 标签: 哮喘 嗜酸细胞 表型 诊断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6~18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正常值范围,为中国儿童FeNO的标准建立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中国7个行政区的16个省份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5 949例6~18岁儿童和青少年(男3 101名,女2 848名)参与研究。按照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协会推荐的技术标准进行FeNO测定,并探讨FeNO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地区等的关系。结果中国6~18岁儿童和青少年FeNO的几何均值为14.1 ppb,其95%置信区间(偏态分布)为1.0~38.2 ppb。6~11岁儿童的FeNO几何均值为13.1 ppb,其95%置信区间(偏态分布)为1.0~38.1 ppb;12~18岁组的FeNO几何均值为15.7 ppb,其95%置信区间(偏态分布)为2.0~38.2 ppb。11岁及以下儿童FeNO值随年龄减小而降低,每减小1岁,FeNO值降低1 ppb。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11岁儿童年龄与FeNO对数值显著相关(P<0.01);12~18岁组性别、身高、地区与FeNO对数值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FeNO值较此前的中国多中心研究(2010年至2012年)偏高。对12~18岁年龄,推荐采用16 ppb作为临床切点。对11岁及以下儿童,考虑年龄的影响,年龄每减小1岁,FeNO切点值降低1 ppb。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正常值 儿童及青少年 呼吸道炎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所发挥的镇静、抗炎和抗氧化应激反应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 4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2例 ) 和研究组 (22例 ),分别予以实施常规剖宫产和右美托咪定麻醉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刻血压、镇静程度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研究组产妇在婴儿出生时的 HR和 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皮时、婴儿出生时和术毕时的 Ran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研究组产妇在术后 1h、术后 24h和术后 72h的 CRP、 IL-6、 Cor和 MD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SOD指标在术后 1h、 24h和 72h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行剖宫产时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手术镇静效果,稳定产妇体征,对于产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反应也有着优质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右美托咪定 妊娠期高血压 抗氧化应激反应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在哮喘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ACO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5 月来院医治的 30 例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做观察组,选择 30 例健康人群做参照组 ,对两组的 FEV1/FVC 和 FeNO 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检测 后,参照组的 FEV1/FVC 和 FeNO 水平好于 观察组 ,( P< 0.05 )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 在哮喘 -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治疗中用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能提高临床掌握患者呼吸情况的能力,保障治疗方向的正确性,促进患者正常呼吸,值得使用。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ACOS 呼吸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咯并喹啉醌(PQQ)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下称正常培养基)培养大鼠BMSC,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5代细胞进行实验。(1)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PQQ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正常对照+PQQ组细胞用含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过氧化氢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用含有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μmol/L PQQ的正常培养基培养2 h后,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为200 μmol/L的过氧化氢培养24 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取5个批次细胞,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过氧化氢+PQQ组,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中相应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个批次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和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和JC-1荧光染色观察;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个批次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试剂盒对1个批次细胞分别进行CAT和SOD活性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1个批次细胞环磷酸腺苷活化交换蛋白1(Epac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计算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除形态观察外,其余各指标每组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1)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出现空泡且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减少,细胞存活率为(74.3±2.9)%,较正常对照组的100.0%明显降低(t=6.39,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至(116.9±4.2)%(t=6.92,P<0.01);正常对照+PQQ组细胞存活率为(101.2±1.1)%,与正常对照组相近(t=1.06,P>0.05)。(2)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13.6±1.0)%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7.1±2.0)%,t=10.57,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17.0±0.7)%,t=9.49,P<0.01]。(3)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去极化,JC-1荧光染料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发出绿色荧光,表现为膜电位明显降低(t=4.18,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至正常水平(t=4.43,P<0.01),JC-1荧光染料顺着极化线粒体膜电位进入线粒体聚集,发出红色荧光。(4)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规则形态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线粒体结构紊乱,线粒体嵴消失,线粒体基质密度降低;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线粒体结构规则完整,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5)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CAT活性明显升高(t=4.54,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t=3.93,P<0.05);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CAT活性明显上升(t=8.65,P<0.01),SOD活性无明显变化(t=0.72,P>0.05)。(6)培养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4.67,P<0.01),AMPK磷酸化水平、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升高(t=7.88、3.62,P<0.01);与单纯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PQQ组细胞Epac1蛋白表达、AMP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t=4.34、16.37,P<0.01),剪切型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降低(t=3.17,P<0.05)。结论PQQ预处理能够改善氧化应激条件下大鼠BMSC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率,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可能与Epac1蛋白表达上调、AMPK信号通路激活和剪切型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膜电位,线粒体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吡咯并喹啉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 P( cv-a) CO2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 2017.02~2020.08区间收治 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分为 2组(指导方案),对照组 32例以 Scv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观察组 32例以 ScvO2+P( cv-a) CO2为指导实施机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 28d内病死率( 18.75%)、肺水肿发生率( 6.25%)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对比无差异;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值 P<0.05。结论: P( cv-a) C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机体复苏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病死率、肺水肿发生率,亦可评价循环血流、组织灌注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心静脉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组织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期间采用一体化护理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6%,而对照组为86.27%,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3%,对照组为82.3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期间采用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DEACMP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一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是初中化学酸、碱、盐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从“问题”出发,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用实验探究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再结合习题进行巩固,拓展,总结,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知识迁移的目的。

  • 标签: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变质 化学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脑结构网络改变,探讨DEACMP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材料与方法分别对25例DEACMP患者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进行DTI扫描。应用自动解剖标签AAL模板将全脑共划分为90个区域。采用连续示踪法重建出脑纤维束连接网络和脑结构加权网络,并在构建出的两种不同网络基础上,用图论方法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EACMP组和HCs组的网络特征参数。提取不同脑区的网络特征参数,分析DEACMP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被试均显示出"小世界"属性。DEACMP组的最短路径长度增加(Lp=0.86±0.05),全局效率(Eglob=9.60±2.65)和局部效率(Eloc=17.98±3.89)下降。而且,DEACMP组的默认网络、突显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及视觉区域的核心节点减少(P<0.05,FDR校正)。DEACMP组左侧杏仁核节点度值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simple intelligence status check scale,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863,P=0.001;r=0.525,P=0.021);左侧舌回节点度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06,P=0.019),与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评分呈负相关(r=-0.563,P=0.016)。DEACMP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节点效率值与CDR评分呈负相关(r=-0.377,P=0.031)。结论DEACMP患者网络拓扑属性及节点的差异变化可显示DEACMP患者相关大脑区域特别是脑高级功能损害的程度。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扩散张量成像 脑网络 小世界属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9年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FeNO、IDO、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肺功能情况。分析FeNO、IDO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肺功能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FeNO、IDO水平对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DO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FEV1/ FVC呈负相关(r=-0.667,P<0.05),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13,P<0.05);IDO水平与FEV1/ FVC呈正相关(r=0.725,P<0.05),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583,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单独FeNO、单独IDO、FeNO联合IDO对儿童过敏性哮喘均有一定诊断价值,FeNO联合IDO对儿童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93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0%。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FeNO水平升高,IDO活性水平降低,FeNO联合IDO检测对儿童过敏性哮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吲哚胺2,3双加氧酶 过敏性哮喘 表达水平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