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患早期肠内与肠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患80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病患。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均采用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原发病,抗感染,电解质以及针对性治疗。实验组40例病患结合肠内营养式的支持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病患结合肠营养式支持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病患,经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患采取肠内营养式治疗疗法,要明显比肠营养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与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50例行消化道肿瘤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营养;干预组患者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进行评估.结果数据行t统计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IgG、IgA、IgM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康复,值得推广.关键词低热量肠内营养;肠营养;消化道肿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5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疾病的治疗效率,帮助患者有效维护机体健康,在治疗中选用肠内营养结合肠营养治疗方案,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50例SAP患者被选入研究(2020年8月-2021年8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肠营养支持,观察组肠营养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感染率、一般健康状况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观察组92.00%、对照组感染率60.00%>观察组16.00%;对照组一般健康评分低于观察组、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检验分析P<0.05。结论:SAP治疗时,为了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需选用肠、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方案。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微量营养素作为体内代谢反应的辅酶和辅因子,在肠营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尚不能充分解决微量营养素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2020年9月《美国肠肠内营养杂志》发布的《儿童微量营养素肠给药:国际专家共识》针对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评估和肠给药的临床实践,对相关常见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现对该"国际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微量营养素 肠外营养 专家共识 儿童
  • 简介:摘要全肠营养给不能通过胃肠道途径摄取营养的儿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很好的营养治疗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合并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全肠营养护理过程。

  • 标签: 儿科 危重症 全肠外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胃癌切除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腹泻和腹涨发生少于PN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成为胃癌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营养(PN)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专业优势、差错控制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营养安全用药中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营养 安全用药
  • 简介:美国肠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a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周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输注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周静脉。

  • 标签: 外周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医院2012年至2014年肠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肠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结果医院肠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但构成比的增长趋势不明显,肠营养药物中维生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增长较快;近3年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销售金额排序均位居前5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DDDs排序均位居前3位,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六合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注射用12种复合维生素的DDC值均高于100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9AA)、脂肪乳注射液(C14-24)、复方维生素注射液(4)的排序比均接近1。结论医院肠营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肠外营养药物 合理用药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排序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与肠营养在ICU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ICU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即肠内组、肠组以及联合组,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均干预14天,给予肠内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给予肠组患者肠营养支持,给予联合组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研究观察三组患者的机体指标。结果营养支持后联合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以及体质指数显著高于肠组、肠内组(P<0.05),肠内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以及体质指数显著高于肠组(P<0.05)。结论肠内与肠外联合对ICU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肠内营养支持较肠营养支持来说,具有更为突出的价值,在临床上,应根据ICU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科学的营养支持。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ICU患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肠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新生儿科中的5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27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患儿应用PICC置管进行静脉营养。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是对早产儿肠营养建立的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其治疗时间短,疗效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早产儿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全胃肠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肠内营养。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对生化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回报,遵医嘱及时调整营养液配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肠内外营养支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和肠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血浆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83.4±1.5h,排便时间4.8±1.5d,血浆总蛋白59.4±1.6g/l,血红蛋白115.8±1.2g/l;对照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96.4±1.2h,排便时间6.2±1.3d,血浆总蛋白57.9±1.4g/l,血红蛋白114.7±1.5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体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胃癌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肠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制剂配置流程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系统评价,为PN制剂配置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及PN相关权威学术组织网站。分别使用AGREEⅡ和CASP量表对临床指南和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围绕国内PN配置流程所包含的项目对纳入文献进行健全度分析,以评价其全面性和精确性。结果最终共纳入1篇临床指南和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1篇为国内共识)。其中,美国肠内肠营养学会2014年的临床指南质量评价结果为A级;4篇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中,德国医学营养学会2009年肠营养指南第10章全静脉营养配置的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另外,健全度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肠内肠营养学会的肠营养安全共识涉及的内容最为全面,且内容叙述最为详尽。5篇文献都对PN医嘱的开具、PN制剂的配制和临床使用等3个方面内容给出了相关推荐,主要涉及PN医嘱的适应证要求、PN制剂混合配置的安全操作以及PN制剂在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论国外的相关指南的质量略有不同,各具特点,推荐意见的描述也较为详尽。国内尚无相关指南,应根据我国肠营养制剂配置的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南指导配置实践。

  • 标签: 肠外营养 指南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结合姑息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胃肠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姑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态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ALB、SS及Hb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GAS、Lept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结合姑息护理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调节患者胃肠激素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支持 姑息护理 消化道肿瘤 营养状态 胃肠激素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术中放置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8小时开始经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针对留置胃管鼻空肠营养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常见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鼻咽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处理,无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d,平均住院费用31079.6元。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胃管鼻空肠营养管 胃肠道不适症状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