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营养治疗重症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期间危重症新生儿98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9例,分别予以胃肠营养(观察组)和传统营养法(对照组),比较2组危重症新生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81.7%明显高于对照组38.8%,死亡2%明显低于对照组8.2%,每日平均增长体重19.92±11.22g明显高于对于对照组5.31±2.99g,治疗后呼吸暂停2%明显低于对照组8.2%,发生局部渗漏2%显著低于对照组16.3%。结论胃肠营养治疗危重症新生儿临床效果好,并发症低,死亡率低,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来说明胃肠道肿瘤的易患因素,并对营养胃肠道肿瘤关系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的意义,提出了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期营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营养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肠术后营养护理的方法和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科室收治的胃肠术后患者50例的心理护理、输液护理、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护理及导管护理的方法注意事项,统计有效结果。结果50例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针对胃肠手术患者的特点,全面悉心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胃肠术后 肠内外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肠营养+糖皮质激素+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3年7月以来诊治EPISBO17例按非手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全胃肠营养和糖皮质激素及奥曲肽治疗作为治疗组;将2003年7月以前收治的EPISBO19例仅采用非手术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腹胀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肠营养+糖皮质激素+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肠外营养 糖皮质激素 炎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进行胃肠手术后,如何尽快有效地恢复肠功能以及怎样以科学的临床方法来维持肠所需要的营养,合理调节患者的身体。方法随机调查100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为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凋理的患者,对照组为手术后进行肠营养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1h和14h,无不良反应。试验组营养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胃肠手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可及时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在胃肠手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手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肠内营养(EN)支持组、全胃肠营养(TPN)支持组及对照组。结果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对照组、EN组及TNP组分别为(80.3±19.5)h、(55.7±10.2)h和(73.6±22.1)h,EN及TNP组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N组及TN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3%,均较对照组(50.0%)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有所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天数,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患者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在做完胃肠癌手术以后,对肠内营养治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296例胃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患者在手术以后,采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将他们分组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8例和肠营养支持组148例。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9天进行有效的观察,对患者的血红蛋白(g/L)和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的变化进对比并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有效的比较。结果对这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还有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血红蛋白(g/L)、总蛋白(g/L)以及白蛋白(g/L)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以后,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和肠营养来进行比较,发现肠内营养更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并且可操作性强、方便,费用也少。

  • 标签: 胃肠癌术后 肠内外营养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肠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N)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其对于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3年间50例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术后接受肠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EN+PN),对照组23例仅行单纯肠内营养(EN),检测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BMI、胃切除方式、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8天体重均有下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降低,术后3天开始回升,观察组术后7天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肠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较单纯肠内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 标签: 胃癌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与肠营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内容。方法将38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甲组;同时将另36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肠营养的患者作为乙组。两组的护理方式都相同。对比两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总结护理内容。结果两组相比,以甲组的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结论对全胃切除患者而言,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的效果更好。无论是肠内营养还是肠营养护理都应以心理护理、管道护理、营养液输注护理、病情观察为主。

  • 标签: 全胃切除 早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31例我院发生术后肠瘘治疗情况的体会。结果肠瘘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效果明显。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肠瘘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肠外瘘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6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肠营养,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结果联合营养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肠营养组(P<0.05),并发症两者相似,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营养应用于大肠癌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结直肠癌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胃肠营养引起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7例患者按照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予胃肠营养治疗,分析会引起腹泻的原因,有科学的进行预见性的对策护理。结果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施行胃肠营养支持时,对各种常见并发症做好对策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营养支持的预期目标。

  • 标签: 胃肠内营养 腹泻 对策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经临床观察,得出结论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临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营养不良 胃肠道肿瘤 肠内免疫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配置中心肠营养液配置质量的控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经验及配制说明书,做好配置环境、人员、处方审核、营养液稳定性、混合液配制五个方面的控制。结果经过控制,肠营养液质量稳定,能够安全使用。结论肠营养液的配制应确保配制环境卫生符合要求,配制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在充分了解肠营养液稳定性破坏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维持其稳定性,同时,还要掌握混合配制的流程方法,以更好提高肠营养液质量。

  • 标签: 配置中心 肠外营养液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和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胃癌切除术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腹泻和腹涨发生少于PN组,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可成为胃癌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73例)及TEP组(7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费用高于TE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与TEP比较,TEP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较TAPP无明显增加的特点,因此临床选择术式时应优先考虑。

  • 标签: 经腹腔腹膜前 完全腹膜外腹 腹腔镜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科两年以来对经肠内营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病例21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方法以起病48小时作为基点,分别对临床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48小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47例,而>48小时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169例,在营养治疗原则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实施胃肠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的患者,其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生化指标、机体固有组织消耗及转归均优于另一组。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期进行合理有效胃肠营养支持,将直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早期 胃肠内营养
  • 简介:唤醒白雪公主,穿过姨妈的壁橱,一天天在阁楼上守护……如果,你做的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找到“我”——小矮人,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