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上肢运动功能(4分)0分: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不能自己进食持勺困难)1分:能持勺,但不能持筷;(不能自己进食持筷困难)2分:虽手不灵活,但能持筷;(能持筷手不灵活)3分: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做家务有困难)临汾市人民医院骨科张珺

  • 标签: JOA评分 颈椎 上肢运动功能 家务劳动 临汾市 做家务
  • 简介:目前考核评分标准,都是以解答正确为准,对不同解法,都是“一视同仁”,于是造成学生只注重答案正确性,而忽视了解题过程的合理性。长期以往,便形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不

  • 标签: 评分漫谈 试卷评分
  • 简介:海军海洋测量表簿修订工作日前在津展开。来自海司航保部、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北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这一修订工作。随着新仪器、新装备的不断更新和作业手段的改变,原有的表簿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有的表簿三、四十年一贯制,相当一部分表簿已完全不能使用,急需进行修订和改进,有的必须按照国标、军标《规范》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海司航保部领导非常重视这项

  • 标签: 海洋测量 修订工作 海军 海洋测绘 《规范》 十年一贯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乳腺癌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常规组,选取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乳腺癌行预警性护理患者为预警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1个月的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化疗前、化疗1个月后患者的腋下血液流速。结果预警组化疗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警组化疗后患者的腋下最大血液流速、平均血液流速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血凝状态。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警性护理 化疗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预警性护理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抽选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模式为依据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基础性干预,观察组50例基于基础性干预条件开展预警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腋下最大血液流速及平均血液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况,预防和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预警性护理 化疗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循证理念预警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骨科手术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循证理念预警性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腹胀便秘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腹胀便秘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循证理念预警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早期腹胀便秘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脊柱骨折 循证理念 预警性护理 术后早期 腹胀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儿茶酚胺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儿科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65例0~5岁诊断为手足口病儿童为试验组,50例0~5岁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试验组分为普通1组(n=58)、普通2组(n=56)、重症2期组(n=49)、重症3期组(n=37)、重症4期组(n=21),普通2组在治疗过程中转为重症,25例转为2期,22例转为3期,9例转为4期。测定研究对象血清儿茶酚胺浓度、葡萄糖(GLU)浓度。结果普通1组血清儿茶酚胺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2组显著高于普通1组和重症2期组(P<0.001),重症3期组显著高于重症2期组(P<0.001),重症4期组显著高于重症3期组(P<0.001),重症2期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浓度显著高于普通1组(P<0.001),肾上腺素(E)浓度与普通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1组、对照组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不相关,普通2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重症2期组E浓度与GLU浓度不相关,NE、DA浓度与GLU浓度显著正相关,重症3期组、重症4期组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显著正相关。结论手足口病儿童血清儿茶酚胺浓度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NE、DA浓度变化较E早,在潜在重症病例或重症病例与血清GLU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病情越重浓度越高,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指标。

  • 标签: 血清 儿茶酚胺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和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救治的心血管疾病青年与老年患者各6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结果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①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②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青年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92%,明显高于老年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原发疾病发生率40%,明显低于老年组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有效率60%,明显高于老年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5)。结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因素。加强预后可以适当改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青年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早期预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析基于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试验时间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受试患者共80例,均选自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急诊护理绿色通道)、观察组(予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每组受试患者40例,统计患者救治指标,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1)对于救治指标,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较低,差异显著(p<0.05);(2)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3)对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为患者应得最佳抢救时机,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预警分级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析基于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试验时间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受试患者共80例,均选自我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急诊护理绿色通道)、观察组(予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每组受试患者40例,统计患者救治指标,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1)对于救治指标,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较低,差异显著(p<0.05);(2)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3)对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为患者应得最佳抢救时机,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预警分级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58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预警分级联合急诊护理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静脉开通、CT检查、入院至溶栓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感染等5项并发症的患者总占比为0.00%,对照组为13.7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预警分级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抢救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是补偿和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合法权利,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与违宪责任。其中,政府立法中设定的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也包括民事责任等。

  • 标签: 法律责任 《律师法》 设定原则 违法行为 修订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及对VFG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对照组无效患者9例,观察组无效患者3例,观察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3.0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VFG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联合针灸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VFG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CU综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2h的BUN、SCr、TBil、ALT、AMS等生化指标水平及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BUN、SCr、TBil、ALT、AMS等各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其各生化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ICU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APACHEⅡ评分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ABCD^3-I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82例,分别采用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ABCD^3-I危险分层分为低危40例,中危74例,高危68例,并观察TIA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ABCD^3与ABCD^3-I评分法预测TIA7d内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713、0.831。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27例(14.8%)。ABCD^3-I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8%、32.4%,中危和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患者,高危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486,P〈0.01)。除年龄因素外,ABCD^3-I评分法中各个评分项目对TIA7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ABCD^3-I评分法能更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指导TIA危险分层评价和治疗。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脑梗死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制格拉斯哥年龄血压评分(MGAP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改良快速急诊医学评分(mREMS)三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 156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5例,女411例;年龄18~100岁[(59.9±15.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15 (9,15)分]。以24 h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87例)和生存组(1 069例)。所有患者在入急诊室时记录生命体征及一般资料并计算MGAPS、RTS和mREMS评分。比较两组MGAPS、RTS和mREMS具体分值及各自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的差异。分别以MGAPS、RTS和mREMS具体分值的连续变量和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种评分对急性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阈值及约登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MGAPS分值[17(12,19)分]和RTS分值[5.0(4.1,6.0)分]显著降低,而mREMS分值[9(7,12)分]显著升高(P均<0.01);死亡组MGAPS的中危和高危患者比例及RTS和mREMS高危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1)。三种评分各自具体分值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REMS的AUC最高(0.88),高于MGAPS(0.86)和RTS(0.86);三者的敏感度类似,分别为80.5%、86.2%和82.8%;mREMS的特异度最高(83.4%),高于MGAPS(82.3%)和RTS(78.0%);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分、20分和6.08分;约登指数分别为0.64、0.64和0.65。三种评分各自伤情严重程度等级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GAPS的AUC最高(0.84),RTS次之(0.70),mREMS最低(0.59);MGAPS的敏感度最高(92.0%),高于RTS(47.1%)和mREMS(18.4%);mREMS的特异度最高(98.8%),RTS次之(93.7%),MGAPS最低(68.8%);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2分、4分和13分;约登指数分别为0.61、0.41和0.17。结论MGAPS、RTS和mREMS对急性TBI患者24 h内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价值,当以各自具体分值评估时mREMS的预测价值最高,最佳阈值为6分;当以伤情严重程度等级评估时,MGAPS的预测价值最高,最佳阈值为22分。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后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病人11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一组患儿进行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帮助治疗定义为探究组,选择另外一组存在脑损伤的新生儿但未进行神经学评分与治疗结合的患儿定义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的成效。结果探究组患儿的脑组织恢复评分、恢复速度及机体反射的恢复用时都优于参照组,同时探究组患儿的治疗残留问题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辅助治疗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能够提高患儿脑功能恢复能力,缩短恢复用时,改善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治疗效果 早期新生儿脑损伤 神经学评分 损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不同预后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伤24小时内收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及骨科的Tile骨盆骨折分型中C型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C型骨盆骨折亚型病死率比较,计算比较损伤严重评分(ISS)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患者预后评估及ROC曲线下面积,明确最佳诊断截点。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死亡7例,病死率17.07%。C3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较C1、C2型病死率明显增加。ISS评分(p=0.005﹤0.01)与APACHEⅡ评分(p=0.02﹤0.05)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S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773-1.00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571-1.011)。ISS评分24小时内41分,APACHEⅡ在26分时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诊断预测点。结论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标准。

  • 标签: 多发伤 骨盆骨折 ISS评分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急性脑梗塞患者 NIHS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 NIHS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康复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 95.0%,明显高于对照组 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 NIHSS评分及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NIHSS评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