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13例SPN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为SPNP,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31.5岁,瘤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者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的疗效较好。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胃炎检查的160例患者,对其进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诊断差异性。结果经过内镜检查,发现160例慢性胃炎患者有112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正确的有100例,48例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诊断正确的有35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4.38%;经过病理诊断,发现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98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正确的有78例,62例患者患有萎缩性胃炎,诊断正确的有50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0%。两者的漏诊率分别是15.62%、20%。结论单一的慢性胃炎诊断方法可能会造成误差,因此,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要将二者结合起来,降低误诊率。

  • 标签: 慢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表征,充分的认识此恶性肿瘤的特征和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重点研究分析讨论其大体标本、影像学检查、专科体检、术中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等一系列的结果,探讨诊断和治疗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有效方法。结果9例患者的检验结果比较接近,均出现相似的症状,其中不同的表现即是诊断不同肿瘤时期的重要依据。具体的结果统计见表1。结论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临床罕见疾病,来自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根据恶性中胚叶成分是否正常存在于子宫,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还可以分为同源性和异源性肿瘤,恶性平滑肌和间质属于同源成分,而恶性横纹肌和软骨则属于异源成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很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 标签: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病理诊断 分析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结果在268枚结肠息肉当中,炎性息肉共有109枚,占40.67%;增生性息肉共有19枚,占7.09%;幼年性息肉共有9枚,占3.36%;腺瘤性息肉共有131枚,占48.89%。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则和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等方面有关。结论病理类型当中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现象。

  • 标签: 结肠息肉 病理特征 癌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也跃居中国女性发病率之首。20%?30%的可手术的乳腺癌经过根治性手术后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化疗是乳腺癌病人降低术后复发率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乳腺癌术后化疗的疗程长、药物剂量大。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4.5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问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倒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 标签: 子宫肿瘤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HSPN儿童5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性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性血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的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性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上皮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是一种低分化癌,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由围产因素导致的有38例,由感染因素导致的有27例,母乳性因素导致的有19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6例,其他因素导致的有6例,分别占35.85%、25.47%、17.92%、15.09%、5.66%。光疗并药物结合治疗后治愈83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28%。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出生后加强胆红素监测,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2~60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临床特征和一般胃病相似,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对1例胎盘畸胎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岁女性,孕39+3周,超声检查示单活胎并脐带绕颈2周半,行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男婴,体重3.2㎏,Apgar评分正常。术中发现胎盘有一赘生物,病检胎盘大体见约20×18×4cm大小,胎盘母面小叶完整无缺损伴钙化,胎儿面光滑,血管网清晰,距脐带根部3cm处有一胎膜样条索状物连接一赘生物,大小为5×4×3.5cm,赘生物表面光滑,如皮肤组织,有毳毛,切面实性,质地不均,内有骨骼、牙齿等成分。镜下胎盘组织成熟足月,脐带正常。赘生物大部分组织退变,表面被覆表皮及附属器,深层为成熟的脂肪小叶组织,局灶可见原始的间叶组织。边缘可见羊膜及少量退变的绒毛组织,未见神经组织成分。结论胎盘畸胎瘤极为罕见,产前超声检查容易漏诊或误诊,确诊仍依赖产后病理检查,需与胎儿无心无定形畸形鉴别。对胎儿及妊娠几乎无不利影响。

  • 标签: 胎盘 畸胎瘤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8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观察其临床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8例中有6例男患者,有2例女患者,年龄大小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岁,高分化癌有7例,低分化癌有1例,肿瘤细胞如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喉肿瘤 免疫组化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难治性癫痫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某医疗团队对15例相关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方法对接受过脑病灶和致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小组划分,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做好相应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结果根据回顾性分析显示,15位患者均属于难治性癫痫病病例,而有七位患者属于SWS病症,八位患者属于海绵状血管瘤病症。15位患者中有七名女性,八名男性,手术年龄则分布在2到31岁之间。2例行单脑叶切除,12例行多脑叶切除,1例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脑标本镜下可见海绵状血管瘤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Ⅲc型;软脑膜血管瘤病、灰质中弥漫钙化,脑实质内小血管壁钙化,并伴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Ⅲc型。术后随访0.5~8年,EngelⅠ级11例,EngelⅡ级2例,EngelⅢ级1例,EngelⅣ级1例。结论通过术后随访可以发现,SWS患者的颅内病变程度在很有可能与遗传学有关,而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术后随访效果处于较良好情况。对于SWSI型患者需要尽快的进行相关手术,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机会。接受过血管瘤病病灶以及致痫灶切除手术的患者,其随访效果也处于良好情况。

  • 标签: 癫痫 脑血管 畸形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病人胃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老年胃癌(〉60岁)和21例青年胃癌(≤40岁)病人的病理资料。[结果]胃体癌青年组(47.6%,10/21)高于老年组(30.4%,31/102)(P〈0.05),贲门、胃底癌老年组(49%)高于青年组(9.5%)(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主,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体癌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强度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 标签: 胃癌 青年 老年 病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皮脂腺瘤(ACA)与肾上腺皮脂腺癌(ACC)的病理差异。方法对肿瘤的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A患者的肿瘤较ACC患者的形状规则,体积小,质量轻且包膜完整;而在免疫组化方面,ACC患者的CK及EMA阳性强于ACA患者。结论患者的肿瘤越大,CK及EMA阳性越强,则患有ACC的风险越大。

  • 标签: ACC ACA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5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中,28例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等),1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4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2例月经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12例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小并希望有生育能力而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结论临床上,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患者发病时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